漢武帝勒兵18萬巡邊震懾了誰?

漢武帝勒兵18萬巡邊震懾了誰?

作者 | 蓮悅

聯繫微信號 | youhistory1

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做了一件大事——封禪。

天子登封泰山,一般被視為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徵。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亂之後,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禪天地,向天地報告重整乾坤的偉大功業,同時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登上皇位已經整整30年,這30年間,他北卻匈奴,徵西羌,討南越,擊東越,亡閩越,的確成就了漢家先代帝王們所沒有成就的功業。

不過,在向天地神明頌揚了自己的豐功偉業之後,漢武帝便馬不停蹄地勒兵18萬騎巡邊,至朔方,臨北河,旌旗萬里,塵土漫天。

只有在太平盛世帝王才有資格封禪,可為何漢武帝封禪完,就立馬勒兵巡邊?

原來,自從公元前119年,大將衛青、霍去病與匈奴人決戰漠北,漢軍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元氣大傷的匈奴不復南下寇邊,傾盡國力的漢王朝也無力北擊匈奴。接下來的十年間,漢武帝雖然在西羌、南越這些小國身上找到了手中皇權無遠弗屆的自信,奈何有“百蠻之王”之稱的匈奴單于還沒有向自己俯首稱臣。這對自以為雄才偉略、功德圓滿的漢武帝來說,無異於完美人生中的一道瑕疵。然而此時,廣袤的沙漠戈壁卻成了武帝實現自己理想和抱負的最大敵人。匈奴一直龜縮於漠北,漢武帝即便再是雄心勃勃,也奈何不了他們。

於是,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封禪完後,即刻勒兵巡邊。同時派遣使者郭吉到匈奴,對匈奴單于說:“南越王的頭顱已經懸於長安城北闕之下。單于若能與我大漢決一死戰,我們的天子已經親自帶兵在邊境上等你了;若不能,就乾脆向我大漢天子俯首稱臣。何必躲在大漠以北,苦寒荒涼,水草皆無的地方呢?”

漢武帝求戰之心如此之切,搞得匈奴烏維單于很沒有脾氣。不過,他並沒有衝冠一怒便提兵南下。畢竟,匈奴人的天性是無利而不往。就因為漢武帝一句話,便舉兵南下大打一場,匈奴人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呢?這特麼不是有病嗎?所以,烏維單于只是將漢使郭吉狠狠羞辱一番,滯留不遣,並送至貝加爾湖囚禁。

應該說,烏維單于的決定是非常理性的。畢竟,國家與國家之間最不可取的關係即是戰爭關係。在匈奴軍臣單于和伊稚斜單于時代,匈奴與漢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爭,然而,匈奴從這些戰爭中得到了什麼呢?

更何況,烏維單于瞭解漢王朝,知道自己即便如此折辱漢使,漢武帝也鞭長莫及,奈何不了自己。果然,損失了一個郭吉,漢武帝根本沒放心上,接下來仍舊一撥一撥地往匈奴派遣使團,而且都帶著厚禮。要是武力不能讓匈奴人屈服,那就用金元,用錢砸得你不得不服。這大概就是漢武帝彼時彼地的心態吧。

至於烏維單于呢,對漢武帝送來的厚禮從來都是來者不拒。不用打、不用鬧,白送來的錢財,不要?那不是傻嗎?而且,烏維單于為了讓漢武帝送更多的財物,還對漢使好言好語地安撫著。《漢書》說:“匈奴復諂以甘言,欲多得漢財物。”

匈奴的態度讓漢武帝也沒了脾氣,漠北之遙,打也打不著,送去的厚禮財物全都成了肉包子打狗,啥也換不回來。

看來,這次漢武帝勒兵18萬巡邊,並沒能震懾到匈奴,倒是有些虛耗公帑、勞民傷財。畢竟,黃河在瓠子決口已經20多年,災區一片澤國,千里無廬,百姓木棲。要是把巡邊所用之經費用以賑災,不知能解救多少水深火熱中的黎民百姓。

然而,漢匈兩國之間這種刻意維持的和平並沒能延續多久,畢竟,匈奴龜縮漠北委曲求全只是為了再度崛起,而漢武帝則一心一意讓匈奴單于對自己俯首稱臣。他們雙方都沒有意願將國家和人民帶入真正的和平。僅僅數年之後,漢使蘇武在出使匈奴時被捲入了劫持單于母親和刺殺單于寵臣的陰謀內亂之中,匈奴單于怒不可遏,將全部漢使扣留。

漢使被匈奴全部扣留,這也讓漢武帝大為震怒,漢匈之間的和平之路徹底走到盡頭。第二年,漢武帝派遣貳師將軍李廣利領3萬騎兵出酒泉,擊匈奴右賢王於天山。

然而,此時的漢王朝國力已經完全不支持大規模的對外用兵了。所以,漢武帝晚年發動的這幾次大規模北擊匈奴的戰役,都以漢軍的失敗告終:趙破奴2萬騎兵精銳全軍投降;李陵5000步卒戰死,自己被俘;李廣利7萬漢軍兵敗燕然山,全軍覆沒……

從公元前112年到漢武帝去世前3年,即公元前90年,這23年中,漢王朝僅僅只有6年沒有大規模用兵的記錄。漢武帝為政的54年,史載有用兵的年份就有30多年。

征戰連年讓社會經濟千瘡百孔,從公元前99年開始,漢武帝治下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大群至數千人……小群以百數,掠滷鄉里者不可稱數”。整個國家“寇盜並起,道路不通”……

《司馬法》有云:天下雖平,忘戰必危。

不過,《司馬法》還說了:國雖大,好戰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