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掃紅軍墓 緬懷先烈鑄忠誠—— 「蒼溪紅」是這樣煉成的

結束對紅軍造船廠遺址和水兵訓練場的尋訪,我們繼續朝下一個目的地——三堆石趕去。

三堆石蘇維埃政府舊址

王渡場到中土鎮三堆石並不遠,翻過一座幾座山包不到半小時就能到達。三堆石紅軍指揮部,當地人也叫“紅軍營部”, 位於蒼溪縣中土鄉板廟村一組。這裡距離蒼溪縣城大約30公里,附近有座比較有名的馬鞍山。

清明祭掃紅軍墓 緬懷先烈鑄忠誠—— “蒼溪紅”是這樣煉成的

在板廟村1組,我們看見紅軍指揮部和營部尚存。年過七旬的苟興林、楊朝秀和92歲的婆婆就居住在這個紅色大院裡。楊朝秀告訴我們,這個大院就是過去紅軍建立的三堆石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解放後,這裡辦成了學校。原來是一個大四合院,老舊房屋只剩兩三間,其餘幾間是三十年前按照原樣恢復重建的。

交談中,當我們告訴楊朝秀我們從都江堰(原灌縣)來時,她顯得異常激動,說:“十多年前,都江堰有幾個幹部來我們家調查、核實過參加紅軍隊伍失散流落在外的苟文秀的情況。”原來,83年前,參加了家鄉馬鞍山起義,後跟隨紅軍長征到汶川、理縣,因受傷後流落到灌縣聚源鄉檬梓樹的失散女紅軍苟文秀就出生在蒼溪縣三堆石。

1933年4月22日,趙魯平等組織發動了三堆石農民武裝起義,起義時以軍刀闢柱立誓,建立了三堆石蘇維埃政府。李先念曾在此組織白廟、老觀、千佛等地師級以上幹部大會。2014年,中土鎮投資40餘萬元在原址上修建了“三堆石蘇維埃紅軍烈士紀念碑”。

清明祭掃紅軍墓 緬懷先烈鑄忠誠—— “蒼溪紅”是這樣煉成的

告別三堆石前,我們向失散女紅軍苟文秀的侄媳楊朝秀贈送了《紅報》紀念特刊,並在三堆石紅軍樹下合影留念。在前往文昌鎮途中,我們專程抽時間去了中土鎮政府,向高度重視紅色資源利用、紅色傳統發揚和紅色基因傳承的中土鎮黨委書記王勇,中土鎮人大主席王紹香贈送了《尋夢紅飄帶》、《追夢》及《紅報》等紅色書籍和刊物。

蒼溪縣委縣蘇維埃舊址

為了趕時間,上午十點過,我們婉言謝絕了中土鎮政府值班領導的盛情,經王渡繞道閬中老觀、方山,朝文昌鎮行進。

清明祭掃紅軍墓 緬懷先烈鑄忠誠—— “蒼溪紅”是這樣煉成的

中共川陝省蒼溪縣委遺址,位於蒼溪縣城東北90 公里的文昌鎮文昌宮,是一幢穿木結構四合院平房,前後殿各5間,左右廂房各5間平行相對。1933年6月,紅四方面軍解放文昌一帶,中共川陝省委正式批准成立中共蒼溪縣委。同年7月,川陝省蒼溪縣蘇維埃政府從運山壩遷文昌鎮文昌宮。

據瞭解,當年的蒼溪縣委先後轄文昌、石馬、嶽東、新觀、三川、白廟、老觀、龍山、東溪、永寧、元壩、玉柳12個區委,95個支部,有黨員1000多名。中共蒼溪縣委一方面執行頻繁的戰鬥任務,一方面組織全縣人民開展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各項工作。

1933年9月8日,蒼溪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文昌場召開,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徐向前總指揮在此辦公。同年秋,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進入文昌場後住於此。前殿大門上刻有“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對聯,門外階梯直通街上。

我們目睹到,在文昌宮前殿的石壁上,鐫刻著“打倒帝國主義,建立蘇維埃政權”、“擴大紅軍,平分土地”、“武裝工農”、“消滅劉湘,赤化全川”等革命標語。八十年來,這些紅軍石刻標語一直激勵著老區人民發奮圖強、踴躍參軍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革命熱情。近年來,文昌鎮先後投資57萬元,對中共蒼溪縣委舊址、蒼溪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李先念辦公舊址進行打造,開展經常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宣傳。

清明祭掃紅軍墓 緬懷先烈鑄忠誠—— “蒼溪紅”是這樣煉成的

蒼溪縣是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輩革命家浴血戰鬥的地方。當年,文昌片區有4000多名英雄兒女參加紅軍,為中共革命的勝利做出了貢獻。原國家主席李先念同志逝世後,還託付親屬、子女將自己的骨灰播灑在曾經指揮紅軍激戰過的蟠龍山黃貓埡這片紅色土地上。

黃貓埡位於蒼溪縣城東北102公里的,山上盤龍寨和獅子寨之間的巖壁上,有一對黃色巨石其形若貓,故名黃貓埡。1934年9月紅四方面軍在反六路圍攻追擊中,徐向前總指揮親率紅30軍及31軍93師從巴中出發,李先念、程世才率30軍作先頭部隊急速穿插敵軍後方,火速搶佔了黃貓埡,切斷敵孫震部退向蒼溪的後路。紅30軍在政委李先念、副軍長程世才的指揮下連夜急行軍,搶佔了黃貓埡峽谷地帶的兩邊山頭。15日拂曉,逃跑敵人主力退到黃貓埡,我軍全線出擊,一天一夜肉搏血戰,敵人全部就殲,共斃敵旅長以下官兵4000餘人,俘虜敵軍10000餘人,繳獲槍支7000餘支,迫擊炮40餘門,取得反攻以來最大勝利。黃貓埡戰役大捷,標誌著紅四方面軍取得反六路圍攻徹底勝利。

瞻仰蒼溪鄉間紅軍烈士墓

紅軍劉明富烈士墓,位於蒼溪縣三川場鎮附近。在一位當地開摩的的老人嚮導下,我們手捧白花,爬到一個山包上,向劉明富烈士三鞠躬。

清明祭掃紅軍墓 緬懷先烈鑄忠誠—— “蒼溪紅”是這樣煉成的

烈士墓前的一個宣傳牌上,介紹了劉明富烈士的生平情況和慘遭敵人殺害的經過——

劉明富,景光村二教寺人,生於1905年2月,1933年春參加何鄉等人領導的地方游擊隊,擔任隊長。後編入紅四方面軍91師771團三營。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三營營長。

1934年2月18日晚,駐蘇維埃三川區委的紅軍被調到黃貓埡作戰。由於內部出了叛徒,假報龍泉灣蘇維埃發現土匪,劉明富營長帶著警衛員鄧元朝走到檬梓樹嘴哨棚處就被10多個反動分子包圍,收繳了他們倆的武器。隨後,用盡各種刑具,逼著要他交代紅軍的去向和蘇維埃領導人的名單。他至死不屈,高呼:“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敵人對他進行嚴刑拷打後,先砍斷他的右手,將其砍成三節扔到山岩下樹林中,年僅29歲,後被好心人分塊安埋。

清明祭掃紅軍墓 緬懷先烈鑄忠誠—— “蒼溪紅”是這樣煉成的

最後,反動頭目對劉明富的全家斬盡殺絕。當天,殺人不咋眼的土匪們將他的父母殺害。第二天,兩名匪徒扮裝成紅軍前往劉營長妻子的孃家,將王氏騙到九龍山輪姦後割掉乳房殺害。最後,還把妻子王氏的碎屍掛在松樹上,當時王氏腹中還有7個月的嬰兒。黃貓埡戰役結束後,紅軍隊伍殺回三川場,憤怒萬分的紅軍將叛徒和反動頭目全部鎮壓。

劉營長的英雄事蹟,在蒼溪縣三川、石馬、喚馬一帶流傳至今。1966年,當地政府召開幾千人參加的群眾大會,追認劉明富為革命烈士。2015年初,三川鎮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撥款6萬元為紅軍烈士劉明富立碑作傳,建立紅色教育基地。

清明祭掃紅軍墓 緬懷先烈鑄忠誠—— “蒼溪紅”是這樣煉成的

王文煥烈士墓,位於蒼溪縣陵江鎮文煥村七組。王文煥,生於1906年出生於蒼溪塔山灣腳下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1年參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閬、蒼、南、巴地下黨特派員,1933年被捕,壯烈犧牲,時年27歲。1954年4月蒼溪縣人民政府為其題詞立碑:“頭可斷、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屈”。1974年11月10日,原城郊鄉文煥大隊革命委員會、大隊共青團支部、民兵連重塑墓碑並鐫刻墓誌。

退休老人傾情紅軍遺址保護

祭奠完劉明富烈士,我們翻山越嶺來到蒼溪縣五龍鎮青鳳寨革命烈士紀念園。

清明祭掃紅軍墓 緬懷先烈鑄忠誠—— “蒼溪紅”是這樣煉成的

青鳳寨革命烈士紀念園就建在青鳳村鄉道旁邊,創辦人牟倫德是蒼溪縣五龍鎮一名年逾八旬的老人,中共黨員,紅軍烈士後代,退休老校長。自2000年起,他主動挑起了五龍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和五龍片區關工委聯絡員雙重擔子,並一干就是16年。

牟倫德十分注重用傳統教育去影響人,用紅色文化去感染人。他常說:“我們一定要把紅色文化的根留住!”近年來,他辛苦輾轉查資料、訪問老紅軍、踏紅軍足印,收集整理紅軍文化資料20餘萬字、紅色書籍20多本。

清明祭掃紅軍墓 緬懷先烈鑄忠誠—— “蒼溪紅”是這樣煉成的

為破解教育基地建設資金難題,牟倫德老人積極跑民政、婦聯、教科局等相關部門,並爭取到14萬元資金。錢不夠,他和子女們還捐出2萬,作為啟動資金。2014年五龍鎮紅色教育基地動工,牟倫德老人親自上陣把關。歷經兩年,終於建起了五龍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鳳寨革命烈士紀念園,成功打造了四個紅軍文化遺址,為全鎮78位紅軍、八路軍、志願軍和解放軍烈士立了碑亭,修了墓碑。

牟倫德老人如一隻領頭雁,引領著一批“五老”志願者用“五心”開創了山村關愛事業新局面,為關愛、教育下一代傾盡心血,無私奉獻。鄉親們尊稱他為大山深處的“映山紅”,孩子們親暱地叫他“關工爺爺”。

據瞭解,紅軍文化紀念園的落成為當地青少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教育平臺。每當重大節慶,五龍鎮黨員幹部、青少年學生近3000人在此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軍精神。

清明祭掃紅軍墓 緬懷先烈鑄忠誠—— “蒼溪紅”是這樣煉成的

永寧鎮蘭池村施店驛是我們蒼溪紅色尋訪的最後一站。這裡有遠近有名的千年古驛道、驛站,陸游曾經路過此地。當然,吸引我們的首先不是這裡的三國文化、古驛文化,而是這裡的紅軍遺址、紅色文化。至今,施店驛還完整地保存著一顆三人合圍的野黑桃樹(因當年有一位紅軍戰士藏在樹洞內躲過敵人的追殺,所以當地人稱為“紅軍樹”)、“紅軍塔”和“紅軍洞醫院”。

從2013年初起,年逾七旬的永寧鎮畜牧站退休醫生、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楊虎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戰勝了半身癱瘓等多種疾病,冒酷暑,戰嚴冬,在永寧鎮、五龍、鴛溪、白鶴等地,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紅色資源。

最近幾年間,楊虎將紅軍當年用過的大碓窩、石碾、石磨、石磙等一次按大小重疊起來,塑起三米多高的紅軍塔,並親手刻上紅軍烈士名字和英雄業績。他搶救、維修紅軍石柱4根,復原了《中華蘇維埃十大政綱》、《參加紅軍十大好處》等40個紅軍石刻標語。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還出資5萬多元在永寧鎮蘭池村施店驛處打造“紅色革命走廊”,一個以紅軍塔為中心的紅軍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誕生了。每當他熱情地接待一批又一批前來參觀學習的青少年學生時,他欣慰地對我們講:“能為發掘紅軍文化發出光和熱,能讓孩子們受到紅色文化薰陶、革命傳統啟迪和紅軍精神鼓舞,我哪怕累一點、苦一點也值得!”

紅心不老,愛心常在。牟倫德、楊虎等蒼溪老人就像一株株映山紅,映紅了蒼山溪水。夕陽西下,我們在考察完紅軍洞醫院舊址後,與楊虎老人話別,結束了難忘的蒼溪紅色尋訪、瞻仰、祭奠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