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三道壕一号墓壁画中的《男女对坐图》(彩色描绘)

汉代帝王推崇儒学,形成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思想,“厚养双亲”成为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标准。到了东汉时期,社会争相攀比孝道的风气很快由生前转为身后,“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观念使厚葬之风盛行,因而在汉魏墓葬中就出现了仿照地上建筑的地下工程,汉代流行绘制壁画的习俗很快影响到民间,墓室壁画便应运而生。

辽阳汉魏壁画墓多分布于辽阳城近郊的太子河沿岸冲积平原上,目前已发现有30多座。主要地区有城东的鹅房、迎水寺,城南的南林子、苗圃,城北的三道壕,城西北的北园、望水台、道西庄、上王家等地。围绕辽阳城三面,构成了“马蹄形”的墓葬分布区。其中,辽阳城西北郊北园及北郊三道壕等地最为集中,包含有棒台子墓、北园墓、小青堆子墓、东台子墓、南台子墓、三道壕一号墓与二号墓、三道壕车骑墓以及令支令墓等,形成了辽阳最大的汉魏壁画墓群。

壁画墓墓室一般低于地表,由南芬页岩支筑而成。最大的石板、石条重2~3吨,石块之间用石灰勾缝。墓室大者55平方米,小者10平方米。墓室平面呈“亚”“工”“丁”字形,一般由墓门、前室、耳室、棺床、回廊及后室组成,墓顶由石柱、横梁、栌斗、垫石等构件支撑。墓门外侧筑斜坡式土墓道,用于运送尸体。入葬后,在墓顶封土,封土多呈平顶方锥形大土堆。在葬制上,一般将尸体放在尸床上,头部支垫两端翘起的石灰枕。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北园一号墓壁画中的《乐舞百戏图》 (单线描绘)

早期墓葬以单室墓为主,以长方形的石棺床为中心,在棺室后部建明器台。中期出现多室墓,明器台向左右扩展,出现后廊;后来逐渐出现带回廊的大型墓,中小型墓也增设前室和耳室,耳室通常为多个;大型墓葬,多室墓用立石分隔。后期的墓葬数量大为减少,大型墓绝迹,中小型墓的后廊多数消失,简化为前室、耳室加棺室的结构;墓葬将叠涩而成的抹角藻井结构由耳室改在前室。

随葬品多数为楼、仓、灶、井、鼎、壶、盘、匜等陶质明器,种类丰富,一般成组出现。也有环首铁刀、铜刀、铁剪刀、骨尺、银顶针、铜手镯、金银指环、玉石珠及铜镜等,“半两”“五铢”钱也多有出现。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墓室壁画-棒台子一号墓骈车图

在画法上,辽阳壁画多以朱砂、石青、石墨等矿物质颜料直接绘制在石壁之上,色彩艳丽,经久未变。绘画技法纯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壁画的内容繁多,题材丰富,主要有车骑、仪仗、宴饮、乐舞、杂技、斗鸡、仓廪、庖厨等,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汉魏时期辽阳地区贵族豪门的生活状况。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车骑出行图》

《车骑出行图》是辽东地区汉魏壁画墓中场面最宏大、绘制最精彩的一种题材,多出现在较大规模的墓葬中,以棒台子一号墓、北园一号墓、三道壕车骑墓、东门里壁画墓、道西庄壁画墓、上王家壁画墓为代表,其墓主人生前应为辽东郡或祖籍襄平的各级官吏。壁画中出现的车辆种类较多,有黄钺车、鼓车、金钲车、黑盖车、白盖车、轺车、辎车、骈车、安车等。

北园一号墓《车骑出行图》,场面恢宏大气,此图两壁计车8乘,骑从24人。整个画面以黑盖赤帷后垂长绶装扮车为主,前有轺车导引,后配骑从跟随。色彩鲜艳,画面动人,体现了官员出行的威仪。

辽阳壁画墓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考古、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瑰宝。早在1961年3月,棒台子、三道壕、小青堆子等9处(棒台子墓、北园墓、三道壕一号墓与二号墓、令支令墓、车骑墓、小青堆子墓、南台子墓、东台子墓)汉魏墓葬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又陆续有壁画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请关注旅行头条公号,更多精彩图书、书讯、好玩的东东,分享给大家!!!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探悉真实的地下古墓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