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练字成为一种习惯!附:基本技巧篇(笔者亲身经历)

笔者根据自己练字的经历,做了一些整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练字”,其实我也是囊中羞涩。有人说我的字体像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我甚是诧异。为此我特意买了一本所谓的瘦金体的字帖,其实相差甚远。真是谬赞,谬赞了!

让练字成为一种习惯!附:基本技巧篇(笔者亲身经历)

“瘦金体”


两者着实相差甚远,我自愧不如的同时,也暗自惊艳于“瘦金体”的潇洒,飘逸,隐隐中还藏着锋芒。点到即止,如蜻蜓点水般掠过,雁过留声,一气呵成。更为难得的是一笔一划,一勾一点之前,恰到好处,让字瞬间活起来了一般。这就是“瘦金体”呀!真有范!

让练字成为一种习惯!附:基本技巧篇(笔者亲身经历)

我的“笔记”

反观我的,收尾处,横竖撇捺之间越看越不是滋味,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的间隙,以及某些转折就是不流畅,看着何止是僵硬。唉,这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言归正传,接下来就说说关于“练字”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技巧。


话说,我就是想做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美男子,奈何人跟我笔名一般普通,至于才华,更是才学疏浅。

这不,人家刚来了一句“字如其人”、“见字如面”,我顿时就一阵愤然。

先天的脸蛋我只能通过阅读和锻炼,把气质给“腹有诗书气质华”一下。但是“字”,这种后天的东西,我还年轻,日积月累我也耗死它。

所以说,一方面我是赌气。另一方面,又何止是气愤,更多的时候是羡慕嫉妒恨吧!

当然,这都是读书的时候产生的偏见。现在看来,当初的古板是很有必要的,一坚持就是十来年。

换作今天的我,可能看法就不一样了,虽然出了社会了,需要动笔的地方少了,尤其是更文字无关的工作就更少了。但不就是这样的,才显得不一样吗?

1.你的一手好字,就是你的加分项。

现如今小到签名,大到写文章,填简历,写各种各样的文案和文件的内容编辑。

虽然现在越来越现代化,但一旦动笔是不是就不知道该如何动笔呢?

读书的时候,老师就说卷面整洁,字写工整漂亮,就算辛苦分也会多给几分的。

出来了,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看到整洁干净的字,首先第一感觉就是难得。能够写这么工整的字就很难得,加上这么漂亮的。对人印象一下子就好了,接下来的面试只要自己用点心,真诚点,将自己的亮点突出,还担心别人没眼光?

别指望那些字写起来潦草会让人觉得有艺术气息,就算明星的签名也不是潦草。字迹潦草只会给人一种不礼貌,态度不端的感觉。至于后面的,有了这个印象之后,就算表现良好,想必也是美中不足吧?

现在回想起读书那会儿,老师叫我去出黑板报,叫同学上去抄课题。这就是荣誉,这就是赏识。如果字迹潦草,如果写出来的字自己都不认识,那么写的这字是给谁看的呢?

2.你的一手漂亮的字,就是很好的名片。

读书的时候,出黑板报就经常会有一个角落里留下名字。以至于到后来,老师叫我去参加书法比赛,这就是一个知名度宣传起到的效果。

如果平时不稳定,不去在乎这些细节,谁会发现呢?

如果看到黑板上全是鬼画符一样的文字,给谁看,谁看的懂呢?尤其是,如果这个人是老师呢?学生家长会怎么看?学校老师会怎么看?

每一个身份背后,都会带着多多少少的看法,尤其是教师这个行业。如果自己的字写的差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内容的辨别,更不用说理解了。

相反,如果字迹工整,看起来赏心悦目,那么批卷是不是轻松多了,自己发现问题也容易多了?

当然,也不只是学生和教师,现在还有公务员考试,还有一些乡村里的临时公告,还有一些黑板报之类的等等。

这些书写,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一个人“面”。

这张名片漂不漂亮,很大程度上通过一传十十传百,可能偏见就有了。

就这样的水平还教别人呢?就这样的字,我本来就没读多少书更看不懂了!就这样的字我幼儿园的儿子都要比他写的好,真不知道他读的什么书……

3.“练字”也是炼心。

都说心静自然凉,可是心老是浮躁怎么办?

“练字”是一个集看、记、写,甚至还有读这个环节的一个复杂活动。

当你专注于“练字”的时候心就慢慢的静下来了。这事儿还得说说我期末考试期间,尤其是想到美女们都要各奔东西,脑袋里一片混沌。“练字”就像是一个缺口,我用力写,用心模仿,临摹,在旁边拿张纸默写,各种笔记摘抄……这样我还能想别的吗?

话说我那学霸同桌请我吃辣条,不就是因为我静下来了吗?

如此说来,这对自己好,同时也不影响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更重要的是,后来我发现“练字”的时候对于那些横竖撇捺都有了新的看法,还有一些字,原本甚至都不认识,后来竟能换个角度去想这个字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意思。比如“歪”,不就是“不正”吗?

当你真正沉浸其中的时候,似乎别的事情都不存在。这不就是专注,这时心还乱吗?

有人说,自己怀孕期间抄写《般若波罗蜜心经》。通过练字,她的整个孕期后期没有出现孕妇的焦躁感。这种事情,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我知道练字确实能够让人心无旁骛。

练字当然还有诸多好处,比如写情书,比如写诗,还有很多人我就特佩服,自己家的对联呀,自己的文章配图之类的呀都是自己写的。这样多便捷呀!

这无形之中是不是让自己自信了不少呢?

而且,其实“练字”也是锻炼耐心的。等你沉浸其中你会发现,以前看电视都不耐烦,写字却是硬生生的坐了好久。

综上所述,但凡有一点我都觉得我会坚持的写下去。不为别的,只为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实这个问题也就是问“练字”的目的。说到底,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练字”是很好的打发时间。既练好了字,还能不用迷茫。

如果练字是为了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或者是希望多得一些好评。这样也是好的,只是不要迷失了自己就好。毕竟别人的审美也许和自己差异挺大的。

只要记得自己变得比过去更强大一些,多写写字有什么不好呢?

以前就常听说,画画陶冶情操,那么写字呢?何尝不是。

另外,有孩子的家长,不是正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公司的好领导不正好可以树立一个好形象,老师学生的字漂亮,家长看着也舒服。

如果是为了追求艺术家的脚步,这个,额,我就不知道了。

反正我坚定一点,字练好了没啥坏处,好处挺多的,不管表面的还是内心的收获。

03.

“练字”遇到障碍咋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果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还能说什么呢?心理准备肯定是要有的,每一项大成就背后是天上掉下来说砸上就砸上的?

遇到问题,先看下问题是什么,难则分析,易则直接处理了。

多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然后跟这个无关的就不要理会了。你想的越多,行动的时间就越少,那么行动也就越少。

有些事情,就应该简单的去做,而不是胡思乱想。

所以,我的建议是,想想为什么?也就是回归初衷,然后继续前行。

04.

“练字”,你的梦想是什么?

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必然付出的也是不同的。想要达到王羲之的水平,也没有人说你不行,但是有些事情不可复制,有些东西同样的还需要各种条件。

主要是找到符合自己的环境和自身条件进行筛选。之所以这样,更多的是为了让自己慢慢的成长。这种事情就是靠日积月累而来,指望一天吃成胖子,那也得有这肚量和食欲不是?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对于自己的一个要求,其中包括多少时间内,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我给的建议是比承受范围难一点,离完美远点。

人心不足蛇吞象,好高骛远是行不得的。

05.

“练字”,你对于“字”了解多少?

这种事情可以多问问身边的人,毕竟他们离自己较为亲近,对自己也比较了解。让他们出谋划策肯定比让一个陌生人指手画脚要强。

这种事情也是一个人的事儿,过多的烦扰别人也是不对的。所以这种事情,自己对看看,多练习练习,慢慢发现问题,再试着去解决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踏上前进的阶梯,慢点没关系,只要还在行动,只要还坚持做着。

当然,这种事情,也别忽略了一个这么好的的大环境,多去互联网看看,学习学习怎样把自己的能力提上去,争取早点找到自己的方向,形成自己的风格。

06.

“练字”,如何配?

当然,这里的“配”可以理解为合适。怎样开始,怎样的量,花多少时间。

这一点小孩子和成年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主要是根据自身的环境,在我看来,熬夜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应该的。抽点时间,十分钟二十分钟,每天去坚持,长久下来也挺长的。

至于字帖这一块,前期我的建议是,从正楷开始,至于行楷,貌似自然而然。

先把基础打好,至于后面的一系列的,那就一步一步来,只要有了目标,去行动了,那么会有收获的。

07.

挑选工具。

挑选工具这一块,我个人是觉得没什么好挑的。但是有条件当然是自己喜好为好,官方的虽然好却不见得适合所有人。

至于为什么?我想不到更好的答案。

1.笔。

硬笔书法当然我推荐首选钢笔,至于为什么,跟个人习惯个人喜好有关,其实主要是一支不错的钢笔,书写起来舒服。但是要注意不要让它掉地上了。我就曾经毁了好几支不错的钢笔,有人送的,有自己买的,怪心疼的。还有就是钢笔注意保养。至于怎样保养之类的,可以互联网搜一下,或者去某宝问。

至于毛笔这一块,我实在了解的不多。市面上见过那种沾水就能写字的不知道怎样,以前我就买了一支二十几块钱的狼毫什么鬼的也还不错。反正重要的是多写,然后有条件多买几支尝试下来就知道哪支好用了。

想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墨池”的故事,人家好像也没说用什么毛笔,还是什么吧?王羲之怎么练字的?没那么多要求不是?自己喜欢就好!关键是去做。

笔的种类挺多的,术有专攻我就不卖弄我那没有的文采了。

2.字帖。

刚看到一句话:“学楷由唐而晋,学隶非汉不可”。主要是历史原因,加上那个朝代确实出了很多大家。那个时期的书法严谨,笔力雄健,气势非凡。

但是我的理解是,找到适合自己审美的经典之作。比如柳公权的柳体,欧阳询,颜真卿之类的大家,他们都作品大多非凡,成就之高,至今无人逾越。至于为什么,我觉得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之类的都有关系,就不累赘了。

我们经常还有听说过什么“抱一帖三四年”之类的,我觉得这里的重点除了一个时间上的坚持,更是这句话本身就是传达出一种专注。

所以,坚持和专注。

字帖找经典,找自己喜欢的,这样比较不容易疲劳和不舒服,喜欢的就能长久了不是?

3.纸和网络工具等。

纸的话我觉得书写起来不会起球或者拔丝就行。主要是流畅度,还有最好不要用那些光线太亮的,一看就添加了那什么白光粉之类?

至于网络上的工具就不推荐了。自己可以多搜搜看,主要是多多看他们如何下笔,如何转锋,怎样拼接。

最重要的还是多多练习,多多摸索,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08.

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

说到底我们学习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自身的成长,为了长久或暂时考虑。

那么练习久了,我们能不能像徐静蕾有了自己“静蕾体”?我觉得吧!这种事肯定得慢慢来。

至于如何来?

我是一个很注重仪式感的人,同时有点古板,所以很多规则都是先遵守,再发现问题,再慢慢的改正并磨合。

握笔的姿势。

首先写字的姿势,之所以提到这一点,主要是现在的人驼背的越来越多,写字姿势不对,写出来的字也歪歪扭扭的,甚至影响速度和效率。

最重要的是:错误的执笔手势可能导致坐姿有问题、手形扭曲、骨骼变形、容易疲倦、做功课的速度慢,字体亦不美观,连锁反应就是对写字反感。

让练字成为一种习惯!附:基本技巧篇(笔者亲身经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个姿势的优点了。

首先省力是绝对的,因为这个三角最坚固,同时杠杆原理,写起字来顺畅流利,运行自如。

还有这样写出来的字会比较工整。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俗话还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姿势对了,那么写出来的字自然也就慢慢的工整了。

当然可能刚开始写的时候会比较辛苦,但是正确的方法就是捷径,即便这个捷径是痛苦的,熬过去了就都过去了。

从简入繁,从易至难。

说到这个观点,我就想起了我学生字词的时候。

那时候四五个字就是一堂课,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如果这个时间我们拿来“练字”,每天给自己一堂课的时间,这样会不会不一样呢?

其实不管是“练字”还是学习别的,别急着一口气吞下去。慢慢的,慢慢的理解,彻底掌握再进行下一轮。

扎实的基础是创作的前提。

如果建筑师,没有那些扎实的力学基础,不懂得材料的用法,他造出来的房子敢住吗?就算创意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同样的道理,我也跟很多人说过。我们不要先想着超出现实以外的东西。大器晚成没关系,但不要绝望,更不要忽略基础。一些东西在你配不上的时候,那就是累赘。

饭一口一口吃,话一句一句讲,自己的能力也是这样一步一步来的。

言归正传,“练字”该从哪里开始呢?

先从临摹开始。临摹又从哪里入手呢?先从笔画入手。

我们从最简单的入手,一笔一画,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字。一个简单的字,再加另一个简单的字就是复杂的字。

一撇一捺,是人,是入。如果人再加一个人呢?就是从了。……

我们把基础的一撇一捺,一横一竖先熟练。

接着再由简入繁。

同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笔画的顺序即:

让练字成为一种习惯!附:基本技巧篇(笔者亲身经历)

之所以要说这个也是很多人写字看起来很别扭,明明可以顺着一笔,他却要左一下右一下,这不是影响速度嘛!更重要的是后来影响形成风格不正,甚至可能形成不好的写字习惯,从而厌倦写字。

当然,这些笔画都会了,那么就先临摹一段时间。在脑海里留个结构印象,也让自己慢慢熟练这种结构。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经常换字帖,更不要正楷还不会就开始练草书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步来。

等临摹得差不多了,也就是说能够熟练的知道该怎么转锋,该怎么运笔,该如何横竖撇捺,每个字的结构,该怎么提笔之类的都会了,那么就可以移开临摹本,拿一张草稿纸在旁边对照着练习。

等和临摹本上相差不大的时候,再练习不对照写,可以是默写,可以是写自己喜欢的诗歌等等,最好是找到原文自己摘抄,然后对照临摹本。

如此一来,如果相差无异。那么水准就相当不错了。

最后,送大家一句老师常念叨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希望下次看到你,更上一层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