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學生流浪東莞十六載終於踏上回家路

名牌大学生流浪东莞十六载终于踏上回家路

■7月13日,在東莞流浪了16年的陳穎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圖/記者 陳帆 攝

“哥,我們來接你了”

流浪東莞十六載,武漢一名牌大學畢業生終於踏上回家路

東莞時間網訊(記者 柯兵 見習記者 朱珍珍)7月13日下午,在莞城莞太路與創業路交會的天橋下面,陳穎的弟弟帶著陳穎的昔日老友,在志願者陪伴下,如約來接陳穎回家。

這位昔日的名牌大學畢業生因為種種原因,在東莞街頭輾轉流浪十六載後,終於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名牌大學畢業生流浪東莞街頭當“幫主”

陳穎是湖北人,1989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如今他的同班同學大都有著體面的工作、安穩的生活,而他,卻在遠離湖北老家的街頭流浪,並且因為“名牌大學畢業”“流浪漢”“學英語”等獲得眾多關注的關鍵詞,而一度登上了新聞熱搜榜。

在莞城莞太路和創業路交會的天橋下,一小塊靠著配電箱的空地,是他吃喝拉撒睡的地方,也見證著他頗具傳奇色彩的流浪生涯。

當年大學畢業後,陳穎原本享受著工作包分配政策,他被分配到黃岡師專(即現在的黃岡師範學院)工作,卻由於種種原因流浪到東莞,並且不知不覺已流浪了16年。

不同於對其他流浪漢的評價,熟悉陳穎的東莞救助站社工楊豔芳對他評價比較高,“陳穎很愛乾淨,很高傲,也很有才”。

楊豔芳介紹,打掃周邊衛生、學英語是陳穎吃飯睡覺之外的主要日程,打掃是義務勞動,附近的居民和商戶都稱讚他“地掃得乾淨”,常常給他送飯送水。

楊豔芳並不直接叫陳穎的名字,而是稱呼他為“幫主”。她告訴記者,這個稱呼是周邊的流浪漢對陳穎的尊稱,因為他平日裡樂於助人,周邊很多流浪漢接受過他的幫助。2016年冬天,天寒地凍,好幾名年輕的流浪漢在陳穎身邊站成一圈為他擋風,楊豔芳對此事記憶猶新。

70多歲老母親是最想見到他的人

今年5月30日,在東莞“讓愛回家”公益組織幫助下,陳穎的家人從武漢趕來東莞與他成功相認,並試圖帶他回家。

親兄弟闊別16年,弟弟情緒激動,而陳穎只是反覆問,“你怎麼來了”,但弟弟沒能成功說服他回家,並約定7月12日再來。

令陳穎不滿並最終離開湖北的學校任教工作是他一直打不開的心結。與他相識已久的志願者張世偉說,“他一直等著學校來接他回去”。約定7月12日,是因為“那時學校都放假了,可以派老師來接”,萬般無奈的弟弟只能順從陳穎。

7月13日下午2點多,因沒買到票而推遲一天到達的陳穎弟弟來到陳穎流浪地點附近。當時陳穎正靠著配電箱,用小木棍在紙板上專心寫著英語單詞,不願意搭理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連身旁的快餐都沒有動。

為了順利帶陳穎回家,按照陳穎的意思,他特地聯繫了黃岡師範學院,一位曾和陳穎一起讀大學並且一起工作過的昔日老友一起來接陳穎回家。

陳穎弟弟打算先把他帶回武漢,大城市更利於陳穎的精神康復。由於陳穎不願意與人交流,弟弟還打算將母親從老家接到武漢。

陳穎弟弟說,母親今年已經70多歲,是最想見到陳穎的人,希望陳穎還能認出自己的母親,也希望母親能夠解開陳穎的心結。

弟弟帶來老友成功“勸說”其回家

下午3點,陳穎停止書寫單詞,拿起掃把趕走了圍觀群眾,並披著雨布,頭上套著塑料袋,冒雨開始做路面打掃工作。

“陳穎,你還認識我嗎”“你看看我”“老朋友老同事你不認識了嗎”,陳穎弟弟、陳穎的老朋友,在張世偉的陪伴下嘗試接近陳穎。

面對昔日老友的接連問話,陳穎並未停下手上的動作,無論對方說什麼,他都說“不認識”,直到說起學校的事情,陳穎才逐漸有了笑臉,願意跟人交談。

談話持續了十幾分鍾,弟弟以接他回學校上班為由,陳穎終於願意跟老朋友和弟弟走了。弟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乾淨衣服和毛巾,幫陳穎擦乾雨水,又幫他換上衣服,此時的陳穎已經有說有笑,在圍觀人群的注視下,在親人朋友的陪伴下,乘車遠去。

7月14日早上9點,記者從張世偉處得到消息,陳穎一行人已經啟程回家,他70多歲的老母親終於能和想念了16年的兒子重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