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字,成就了田家炳先生一生

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驚悉田家炳先生於7月10日上午逝世,內心悲痛不已。田家炳先生被尊稱為“中國百校之父”,將一生心血投諸於慈善事業,尤其是教育事業。田家炳先生的離世,猶如巨星隕落,重於泰山,而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這四個字,成就了田家炳先生一生

田家炳出生於書香門第,幼時,父親就教他背誦《朱伯廬治家格言》,要他“勤、儉、誠、樸”。父親的教誨,潛移默化,成為田老的格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田老用一生身體力行,激勵自己,終成大業。

一、勤

田家炳少年喪父,16歲時就靠稚嫩的肩膀支撐起父親留下的家業,供養全家。17歲遠赴越南興辦公司,勤勤懇懇,兩年內成為越南最大瓷土供應商。中日戰爭爆發後,他失去產業,輾轉到印尼謀生。二戰結束後,重新創業,在印尼創辦塑膠廠、塑料薄膜廠,成為著名的青年企業家。

1958年,田家炳把事業轉移到香港,先後創辦田氏塑料廠、田氏化工廠,成為香港人造革與化工行業的領軍人,人稱“皮革大王”“化工大王”。之後又向房地產進軍。到1980年代,田家炳已經是香港知名的億萬富翁。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田家炳勤勉努力,致力於實業。1984之後,田家炳耗費了大部分資產和精力在慈善事業上,尤以教育業為甚。

至今,田家炳在全國範圍內累計捐助了大學93所、中學166所、小學41所、專業學校及幼稚園19所、鄉村學校圖書室1700餘間。全國34省市區,都有田家炳學院或田家炳中學。

這四個字,成就了田家炳先生一生

韓愈在《進學解》中說“業精於勤,荒於嬉”,田家炳把慈善事業當成了自己的學業,並光榮畢業。

二、儉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依靠樸素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田家炳縱有萬貫家產,修建學校傾囊相助,毫不吝惜,而自己依舊十分節儉。

在四川訪問期間,接待人員發現田老始終帶著一個標識為“夏枯草”的礦泉水瓶,只用這隻礦泉水瓶接水。第一天、第二天……,這隻礦泉水瓶一直伴隨著他。一週的活動結束後,他又帶著這隻礦泉水瓶回香港。

有人發現了這個細節,問之,答曰:“香港約有700萬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扔掉一個礦泉水瓶的話,就要扔掉700萬個瓶子,那就會耗費很多資源。節約能源,我要帶一個頭。”

田老在創業中、生活中,始終尊奉一個“儉”字,“儉以養德”是他在每個地方几乎都要講到的,而田老身為表率,也做到了。

這四個字,成就了田家炳先生一生

梅州大埔田家炳故居

三、誠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對田家炳的企業和田家炳基金會的收入影響很大,以至於出現捐款承諾難以兌現的問題。為讓捐款計劃順利實施,83歲高齡的田家炳,竟讓將自己六七百平米的花園小洋樓賣掉,把捐款全部支援內地教育。

大屋賣出後,田家炳租住在附近一套130多平米的單元房裡,但他毫不在意。他認為,賣出房子最大的效用就是答應別人的承諾得以兌現。

這四個字,成就了田家炳先生一生

賣掉別墅以後,田家炳在香港的家,非常簡樸

買房的房主得知田家炳是為內地的教育事業捐款,大為感動,在原定價格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三百萬元。

誠信,就像一束光,會折射,會傳染。

四、樸

田老有一個樸實的心願:“把教育辦好!”

16歲父親去世,田家炳作為家中唯一的男丁,剛剛上到初二,就只能忍痛輟學,接手父親的磚瓦窯生意。小時候沒讀過更多的書,成為田老最大的遺憾。

孔子曰:“有教無類”,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如此幸運的享受受教育的權利。田老特別注重基礎教育,尤其是經濟較差、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區。這裡的每一個學生並非都有接受基礎教育的機會,而田老給他們帶去了“讀書改變命運”的希望。

這四個字,成就了田家炳先生一生

每建一所學校,田老都希望親自去給那些孩子們打氣,用一些簡單樸實的小故事,告訴孩子們要“腳踏實地”。這一顆樸拙無華的心深深暖暖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帶上田老的期待,揹負自己的夢想,他們砥礪前行。

遙遠的太空,有一顆小行星,它的國際編號是第2886號,它沿著橢圓軌道繞日運行,它也叫田家炳,為了紀念一位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傾盡全力的先生。

田家炳先生是去到另外一個世界做慈善去了啊。

先生之德,豈敢評價?只為緬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