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财文化——钱能通神说

在中国古代社会,很早就产生了对金钱财富的崇拜,并将金钱财富奉若神灵。在私有制社会,金钱财富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的重要因素,西晋鲁褒隐姓埋名,潜心着《钱神论》,抨击货币权力和货币拜物教现象。正如西晋鲁褒在《钱神论》中所说:“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钱神论》在当时传颂一时。

图说财文化——钱能通神说

大型镂空花钱(吉祥八宝图案)

尽管钱是物而不是神,但古人相信钱却有着超人的神奇力量,有着与神灵相似的属性,因而引起人们对钱的崇拜。正因为“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对于金钱的追求就成为人们重要的价值目标。

图说财文化——钱能通神说

金钱虎

在鲁褒之前,用理性思绪对金钱进行剖析的,有晋初成公绥的《钱神论》,仅有六十九字,《太平御览》卷八三六载有全文:“路中纷纷,行人悠悠,载驰载驱,唯钱是求。朱衣素带,当涂之士,爱我家兄,皆能无已。执我之手,说分终始。不计优劣,不论贤否。宾客辐凑,门常如市。谚言:钱无耳,何可谙使?岂虚言哉?”成公绥以第一人称手法,刻画钱为众人特别是统治者所耽爱。虽然简略,但却首次提出“钱神”的名称。鲁褒的《钱神论》,则把成公绥的题目接过来,并吸取了文章的部分内容,加以发挥扩展,形成一篇汪洋恣肆的大文章。

鲁褒的《钱神论》是赋体杂文,假托司空公子与綦母先生对话,通过问答,得知綦母先生是一位学习诗书礼易的儒者,将拜访贵人之家。司空公子问他拿什么做见面礼,綦母先生说将以清谈为筐篚,以机神为币帛。司空公子说:“先生太迂了!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下所贵,乃在于钱。”于是,大谈钱的起源、形状和作用,着重铺陈其无所不能的神通及其所造成的社会效应、潮流风气。全文寓庄于谐,以游戏笔墨揭示人间奥秘,处处警策,发人深省。最后让钱神出场,自我演讲。

图说财文化——钱能通神说

招财进宝背八卦吉语钱

秦始皇统一全国货币,以方孔圆钱为中国铜币的固定形式,一直沿用至清末才废除。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天圆地方,鲁褒把这种宇宙观与钱的形状相联系,是为了说明其取法天地的权威性。由于钱有一个小小的方孔,鲁褒便把它当作钱的名字“孔方”,并说人们视之“亲爱如兄”。于是,“孔方兄”成为钱的谑称,不但广泛流行于中国,还传到了日本。

图说财文化——钱能通神说

孔方兄(剪纸)

《钱神论》写成之后,迅速传布开来。南朝梁时,临川王有仿作。唐以后,文人学士在鲁褒启发之下,以杂文、诗赋、小说、戏剧等文艺形式评论和讥讽金钱者甚多。盛唐名相张说有杂文《钱本草》,模仿古代医学著作《神农本草》文体,对货币的性质、作用和使用原则进行全面的分析。宋人李季可《松窗百说》有《孔奴》一文,不赞成称钱为“兄”,而主张贬之为“孔奴”,谴责更尖锐。

明人朱载堉以散曲形式讥钱骂钱,《商调山坡羊·钱是好汉》说:“世间人睁眼观看,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拐子有钱走歪步合款,哑吧有钱打手势好看。如今人敬的是有钱……人为铜钱游遍世间……”又《商调黄莺儿·骂钱》说:“孔圣人怒气冲,骂钱财狗畜生。朝廷王法被你弄,纲常伦理被你坏,杀人使你不偿命,有理事儿你反复,无理词讼赢上风。俱是你钱财当车,令吾门弟子受你压伏,忠良贤才没你不用,财帛神当道,任你们胡行。公道事儿你灭净,思想起,把钱财刀剁斧砍油煎笼蒸。”把金钱拟人化而后数落之,语言浅白、通俗、诙谐,风趣之极。

清人叶承宗则把鲁褒的《钱神论》改编成杂剧《孔方兄》,全剧仅一折,只有一个角色,写历城儒生金茎,世居泉城八景之一的龙洞山下,读书其间,颇为潇洒;而金生家贫如洗,却视钱财如粪土。他以独唱和独白表达对金钱势力的感慨,其开场白说:“昨日偶读《晋书》列传,见南阳鲁褒所着《钱神论》,字曰孔方,亲为家兄,甚惬鄙意……我想这往古今来,人情世态,再不能出孔方兄圈子里。便是小生,腹隐万卷,囊无分文,也只是与孔方兄无缘分也呵!”全剧主旨在揭露拜金主义,深刻入骨,其词曲丰富多彩。

图说财文化——钱能通神说

《孔方兄小像》 尉晓榕 作

郑振铎《清人杂剧二集》题记中评价《孔方兄》时说:“以儒生的独唱,表白钱神势力之伟大,是愤世之作。”钱锺书在《管锥编》中更是赞扬此剧说:“笔舌俊利,鲁(褒)论之增华,而袁(宏道)诗之衍义矣。”

图说财文化——钱能通神说

书名:图说财文化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45.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