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日本人很有禮貌卻總干變態的事情?

盛世九道


美國社會學家本尼迪克特在經典著作《菊與刀》之中,曾對日本人的性格和日本文化作過著名論斷:“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鬥、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此觀點雖有失偏頗,但對於我們理解日本人“文明又變態”的性格特點有所啟發。

日本人非常有秩序感,待人處事也彬彬有禮。看日劇或動漫的時候,有時候會覺得日本人這種禮貌過於頻繁與瑣碎。禮貌過多,反而讓人覺得生疏,不夠親密。人的行為舉止,被嚴格控制在一套具體的、瑣碎的、複雜的禮儀文化之中。而這種文化,卻又是自上而下的、具有壓迫性的。

所以,動漫裡高三的“前輩”有對高一“後輩”頤指氣使的權力,日劇裡的企業前輩對待後輩就像是對待孫子一樣。這就是整套禮儀與文化習慣賦予他們的權力。對於前輩的尊重,一般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社會都會有,但不會像日本這樣刻板與變態。

這種“頤指氣使”對於新人、底層人、下屬來說,是一種傷害。但個體又無法對抗社會的文化習慣。那麼,受欺負的人如何轉移生存與職場壓力?只能從其他渠道來滿足、釋放自己的壓力,如地鐵痴漢、偷拍女孩裙底等,這種邊緣性的“罪惡”行為,其實是對日本文化的小小越軌、一次微弱的反叛。

日本有位學者叫做三浦展,曾寫過一本暢銷書叫做《下流社會》,書中提到一個觀點,日本正成為一個“下流社會”。這裡的“下流”,並不是字面理解的下流,而是年輕人在工作時,往往敢於平庸、喪失了創新與奮鬥的動力,追求自己的“小確幸”。

自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中,經濟發展近乎停滯,社會階層流動近乎凝固,年輕人喪失了奮鬥精神。因此,廢柴、肥宅等便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他們幾乎不出門,精神食糧靠著動漫與遊戲,穿著邋里邋遢,又經過動漫與影視的大肆揶揄,他們往往會被人視為“變態”群體。

其實,任何一個社會都會有變態。日本人之所以讓人覺得變態,可能其文化產品影響力過大,如《龍珠》之中的龜仙人的好色,常常去騷擾女孩。若是放在現實世界,那麼龜仙人則是不折不扣的“變態”。再比如說,某些電影中對女色的渲染、對蘿莉控的痴迷、對兄妹曖昧關係的刻畫,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王輝城


日本文明的外表下掩蓋的是野蠻的軀體!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日本人永遠一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溫良恭儉讓形象,這些東西一度讓國人豔羨不已,但是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日本是披著文明外衣的惡狼!(歡迎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日本人的溫文爾雅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比如說兩個人見了面,先低眉哈腰的打招呼,然後“啪”跪在你面前,讓你永遠都有一種大爺的感覺。

但是在日本人的骨子裡,卻是除了自己是大爺,別人都是孫子的感覺,因為他們並不馴服,在他們的心中一直有一團火,那就是關乎民族未來的生與死的煩惱。

小到每個日本家庭每個,大到整個日本民族,莫不要這種緊迫感和壓力感,都渴望著這一問題的解決,一旦讓他們看到希望,日本狼子野心的一面便會展露無疑。

比如說甲午中日戰爭時期日本在旅順製造的大屠殺事件,讓世界第一次看到了這個表面溫文爾雅民族“獸性”的一面,當時就有西方媒體評價日本:“披著文明外衣的狼狗”!

日本這種兩極分化的心裡特徵和行為表現,其實與他所處的顯示環境有關,那就是島國四周臨海,沒有陸疆,說不定啥時候就掉海里去了。


不是有一個題目是問:“假如日本沉沒,你會接納日本難民嗎?”題目的答案各位讀友可以在評論去留言。

這裡要說的問題是日本面臨的自然環境方面的威脅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也正因為如此,日本對於擴張領土抱有最大的決心和勇氣,甚至不惜挑戰實力強大的美國。

日本這種竭斯底裡的民族生存矛盾,使得日本民族生活於極端矛盾的意識形態下面,一方面他們溫文爾雅,以期在與人交往中,獲得現實中的獲得感。

另一方面在他們骨子裡,其實是想著連同主人家的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統統弄回家,在他們的意識裡存在的是一種強盜邏輯:“我都無法生存了,乾點強盜的事情”,或者說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是他們整個民族的願望。

因此日本人是最典型的笑裡藏刀,千萬別被他的外表外表所迷惑。


歷史三日談


日本人的禮貌並非出自於內心對禮節的理解,而是更注重於表現給他人看,在乎別人心目中自己,性格極度內向。為什麼會出現這情況,因為日本人這個種族是人類各種的種族的低等種族,智商沒有中國和歐洲人高,思考很有限,不能獨立創造自己的文明體系,對很多自然現象觀察有限和無法深層理解,中國古代已經對日本人定位劣等民族,認為日本人非常落後,也就這樣出現了中華文明的對日本的介入,中華文明的介入後,日本人出現了大跳躍的進步,日本表面出現了中華文明的影子,比如文字,建築等。日本人為什麼表面很禮貌,但也幹野蠻變態的事情,問題也就出現在這裡,因為日本的文明進步不是靠自己的理解完成,而是靠在外的文明影響而成,學別人的文明並沒有把精髓學到,只學了表面的東西,使其自己本身是野蠻人,表面卻被在外文明物質所掩蓋。現在的日本人也是這樣學歐美,表面上穿起了歐式服裝,吃起了西餐,喝起牛奶,學著西方的學術,表面上物質和社會是發達,精髓的東西卻沒有學到,所以內心的野蠻依舊存在,自身並沒有完成文明逐步的過度。總的來說,日本人不是靠自己的理解進入文明,自己的野蠻行為還是沒有解決的!


那座山那片雲


如果一個人不以屠殺為惡,便不會因此產生愧疚感。而這種“變態”我以為對正常的道德觀念來說,應該稱為病態。日本的這種病態,即非一蹴而就,也涉及很多原因,我認為這與他們的生死觀有很大關係(事先聲明,不是洗地,只是闡述自身對其看法)。


清代《原詩》中曾說過“人皆美生而惡死……然逢比之盡忠,死何嘗不美;江總之白首,生何嘗不惡。”(逢比:夏朝龍逢、商代比干)。或者這也體現了一種生有惡,死亦美的理解。只是日本人對此的看法並非如此簡單,他們很重視社會、族群、禮法和榮譽等諸多外界因素,繼而表現出比中國傳統人文更強烈的恥感文化,比如“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於是像切腹時,多會以“忠、忍、恥”為底線,以名譽、尊嚴乃至衛道心態去抉擇講覺悟。提問者問到的重視禮法,正是其變態成因之一。只是並非唯一。


雖然在漢字文化圈內,社會道德意識或集體責任一直都是很嚴重的事情。但在日本,這種認識的加劇,多少也有宗教的成因,比如神道教和佛教。說到佛教,可能有些人知道日本戰國時期的一向一揆,究其歷史能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淨土宗。在南宋慶元庚申六年(1200年),四明宗曉法師編訂《樂邦文類》時,於序文中曾言“茲社(指慧遠之白蓮社,也即淨土宗、蓮宗)信眾專以彌陀為宗,諸經為司南。自晉、唐以來,高僧巨儒,或有著述,讚美斯事。”之後書中記載道:“若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乃至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種誦持佛名可入極樂的描述,與日本淨土宗、一向宗念阿彌陀佛頗有雷同,其帶來的理念也有類如西方宗教中的“懺悔即得寬恕”,可日本人乞求寬恕的對象永遠不是受害者,而是自身信仰的神佛。如果他認可自身對神佛所做的事情是有益無害的、如果神佛不說他是錯的又會如何?今古有神奉志士。這也是為什麼抗戰時,日寇以天皇為神之後,當侵華日寇認為自身所為對其有益無害之後,我們得以看到諸多殘暴罪行的主要原因。


至於傳統的神道教,也很愚昧原始。死者拋棄了生前的一切,在死後的世界裡重新開始,甚至於可能可以穿梭陰陽兩世(很多影視或動漫作品中,可見這種理念的表達)。而2007年逝世的46歲女性哲學家池田晶子更是認為“人生以誕生為始,以死亡為終。但我們並未體會到生,也從未清楚認識到入睡的那一瞬間,因此也就無法體驗到死亡”繼而去否認死亡的存在。所以對日本人來說,死不是終結,只是換個活法(這多少讓我想起了《骷髏幻戲圖》)。


今日日本在“忍、恥”的表現中,忍無可忍是可以死的,被社會不認可後產生極度羞恥是可以死的,即便是為了捍衛自身認可的榮譽,也是可以死上一死的(比如三島由紀夫)。這種死,就如同泰戈爾在《飛鳥集》中說的“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日本人所追求的這種病態,包括武士切腹在內,一直都涉及這種靜美,曾經的電影《入殮師》,更是將“其死亦美”表現到了極致。


死都不怕了,還有什麼可介懷的呢?無論生前之惡可以拋棄,還是神佛宗教的緣故,亦或生死與一產生了對現世不真實的感受。當他們以最大程度去完成,或自認無法完成禮法觀念、社會道德、集體責任之後,餘下的唯有自己可以重視,崩潰亦或沒有約束,都會讓他們出現各種扭曲放縱的表現,或為人所不齒,或人神共憤。


所以日本人變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他們的人文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病態認知人世的。這也是為何隨著時間變化,他們今日對於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等諸多問題敢於否認的主要原因。因為今時唾棄譴責他們、認為他們給世界造成負擔的人或國家,越來越少。


毅而三思吳六奇


每次去日本旅行的時候,我都會格外觀察一下日本這個民族,坐電車、買東西、逛市場和居酒屋,我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值得認可的是,日本整個社會的自覺性是很高的,這個可能源自他們從小的教育核心,就是不打擾別人,這個幾乎貫穿了整個社會,從小朋友到老人家。

當你在電車裡,讓座給老人家的時候,很大程度會被婉拒的,第一他們可能覺得並不老,不需要接受別人讓座;第二可能他們覺得要你讓座是一種打擾,老人家既不希望打擾別人,也不希望別人打擾到他們。這個當你去一些鄉下一些的地方,然後可能不小心踏入了私人領地的時候,老人家會毫不客氣的出來趕你走,是一樣的。私人領地這個事情,在日本的很多地方你都能感覺到,一些標誌,或者一些當地人的舉動,讓你時刻感覺到,你有可能正在侵入別人的私人地界,這個嚴重的時候是會報警的。

這算不是是變態的一種,我覺得算……

在鎌倉高校前站的外面,有一小塊的地方,那裡剛好是一個私人的地塊,但是有一個可以坐的小臺階,甚至可以放一些你的行李,這個時候如果你佔用了,不好意思,過一會如果有老人家路過,會毫不客氣的讓你走的,這個和禮貌與否一點關係都沒有。

另外一種大家覺得變態的可能就是日本人在上班時間以外的放浪形骸了。

由於上班的時候規矩超級多,因此下班以後,在居酒屋裡吃完飯喝完酒以後,很多人都卸下了面具,吵鬧的居酒屋、卡拉ok和迪廳成為了他們的發洩的地方,當然也有回家看片的宅男,尤其是在居酒屋裡,感覺這個時候看到的人才真正是個人,七情六慾都出來了。而不像白天你看到的,每個人都感覺很壓抑,坐電車鴉雀無聲,每個人像機器人一樣趕著上班,趕著工作……

酒後經常能在大街上看到醉漢在發酒瘋,也可以看到妹子喝醉後被黑人保安直接扔上出租,當然也少不了看到一些妹子直接就醉倒在街頭,可能一睡就是一夜。

最後一個我覺得最變態的,是我在看完花火大會以後,直接看到兩個喝醉的日本男女,直接就一路在做不可描述的事情,在電車站上等車也是如此,直至上車也沒聽過動作。

我很不好意思的跟拍了視頻……不過在這裡就不方便傳了,如果點贊數多的話,我再貼圖上來吧·······


大魚遊世界


這問題一句話就能講明白,千百年來日本一直活在中國的強大影子裡,根深蒂固的謙卑性格才能更好的生存。


突然有一天它打敗了曾經不可戰勝的神話後,舊的生存理念就被一腳踢開了,但是又沒有新的理念和經驗做指導,所以就顯得無所適從,縱容本性肆意生長就逐漸變得忘乎所以、無所顧忌乃至為所欲為。

直到近期又被人打跪下了,為了生存或者說是為了苟且,又撿回謙卑忍讓的生存之道,不僅可以保全性命,還可以讓麻痺對手,
盼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再過上毫無顧忌、為所欲為的日子。國家是如此,民眾亦是如此!謙卑忍讓和瘋狂變態就好比日本的日、月!太陽一直佔主導位置。


自由奔跑


看到這一標題,我大概明白有一些中國人是怎麼想,以及想說什麼。作為一個日本人,看到這樣一個標題,我也會產生一些感觸和想法。

在這裡,我不去具體描述日本人的哪些行為和舉措使得中國人感到有禮貌,以及日本人的哪些行為和舉措使得中國人感到很變態,我相信,尤其去過日本的朋友們大概體會過。當然,判斷哪些屬於禮貌的,哪些屬於變態的,也沒有唯一不變的標準。大家完全可以,也應該從自己的角度看待和討論這個問題。

在這裡,我想指出的一點是,就不少日本國民和整個日本社會而言,禮貌與變態之間是存在著聯繫和關係的,用中國人熟悉的言語來說,它甚至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中國遊客們在日本的街頭、商場、地鐵等公共場合看到日本人“很禮貌”,彬彬有禮,大家很講究公共的空間和秩序,而不隨便攪亂,這些應該屬於禮貌的行為,而且也是集體的,人們之間有著相對明確的默契和共識。所以,日本社會看起來很穩定,很有序,很乾淨。

但不容忽略,值得討論的問題應該是,日本人扮演一個禮貌的公民,對此是否感到疲倦或厭煩?我覺得,大部分日本人已經習慣了,無論是公司內部的上下關係還是親人或朋友之間的人際關係,還是在公共場合如何跟陌生人、空氣相處,我們早就培養了該有的習慣和規矩,至少我是不會感到疲倦或厭煩。然而,它有時候還是令人感到壓抑,無論是個體還是集體,日本人在龐大的社會面前扮演禮貌的公民的過程當中還是無形中積累一些壓抑感。

而有一些日本人做出使得中國人感到變態的行為和舉措或許也跟這些【我們是一個被壓抑的民族】有關係。在這裡說的變態,其特徵有極端、難以理解和解釋、與眾不同等。想一想,日本人平時在社會上是不太被允許扮演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大家已經習慣了,而正因為如此,有時候,有些人才會做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極端行為。兩者似乎是一張硬幣的雙面,也可以試著從“菊與刀”的角度加以理解和解釋。

當然,日本人的一些變態行為純屬於風俗習慣,不見得跟社會壓抑感有關。


加藤嘉一


對於題目,我想是否可以理解為,為什麼日本人性格表現如此矛盾?

《菊與刀》一書中說日本人“生性極其好鬥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又愛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

可以說是非常鮮明的對立和矛盾。

“菊”日本皇室家徽,“刀”武士道文化的象徵。

菊與刀,代表的貴族與武士,正是日本歷史上的掌權者,各具特色的價值觀及倫理道德,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影響著普通國民。

在日本歷史發展過程中,貴族的文化與教養和武士的尚武與忠誠,構成了日本民族性的重要內涵,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之下,表現各有不同,有正能量,也有負能量。

再加上四面環海,可耕地少,地震、海嘯、颱風等自然災害頻頻發生的自然環境,養成強烈的危機意識,從而產生的同舟共濟的觀念。

都導致了日本人,在團體內部彬彬有禮,在團體外部冷酷無情,時而恭敬服從、時而桀驁不馴,強調內斂、自律,又在對外侵略戰爭中殘忍無比等諸多矛盾現象。

現代社會,從上而下的自律性,完美主義,以致於痴迷於任何事物的秩序,這一點可以說另世界驚歎,單單從垃圾分類這件事來說,一個塑料材質的飲料瓶的不同組成部分被劃分到不同的垃圾類別。據說橫濱市的垃圾分類手冊有27頁,包含了多達518項條款。

這種極致的自律一方面讓我們覺得日本社會秩序好,國民素質高,同時,也衍生出來很多在我們看來有點不可理喻,但是他們卻習以為常的癖好,比如視覺系藝人GACKT,非常克己,體脂常年保持在7%左右,某一段時間開始再也不吃主食,而且基本不怎麼睡覺,經常就是沙發上面眯一眯完事。齋藤工,晝顏男主,堅持過午不食,從下午幾點開始就不再吃東西(這個從一個綜藝看來的,具體是不是他暫時沒搜到,先放著)。本鄉奏多,覺得吃飯吃肉是往自己的身體裡塞異物,

只吃零食ORZ服氣服氣。

另外日本人非常重視羞恥,寧願自己默默承受也不麻煩別人,這也是大家覺得日本人都彬彬有禮且笑容可掬、遵紀守法、待人以誠的原因,同樣的,相敬如賓帶來的是距離感,親情的淡漠,人與人之間與社會之間的聯繫已經淡化到幾乎沒有,日媒更是把這種社會現狀定義為了“無緣社會”。

什麼都自己承受,再加上孤獨的環境,嚴苛的社會競爭背景,很容易致使性格扭曲,心理陰暗面放大,造成整體悲觀主義的社會基調,從而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社會性負面。

菊與刀,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鬥、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


腐與天齊臨小二


日本人之所以很有禮貌,首先是他們長期生活在一個制度非常完善的體系中。在日本的法律裡,有很多限制你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規定,不能在公共場所抽菸,不能大聲喧譁,不能插隊等等,並且法令法規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高度。在這樣的環境下,雖然人們一開始會很不習慣,並且受到了過多的約束,但是習慣成自然,可以說,日本的高素質完全是被法令法規所控制的。

但是人都是有天性的,長久以往,每個人的心中都會產生抵抗情緒,在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宣洩的渠道。在工作的公開場合溫文爾雅的人,在下班後會鑽進居酒屋大醉一番,為的只是不想面對高壓力的工作與生活。而長期生活在高壓的環境中,自然就會產生那種變態的心理。而且日本的殘暴性早在世界大戰中便能一見端倪。他們在侵略途中燒殺搶掠,在當時就有西方媒體評價日本為“披著文明外衣的狼狗”。

雖然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想要將自己塑造成一個高素質的禮儀之邦,但是他們的禮貌更像是做給別人看的。日本的文明進步並不是靠自己來完成的,而是通過借鑑和學習來達到一定的高度。因此他們內心中的野蠻被文明所掩蓋,但是文明的最精髓的東西他們卻始終不得要領。在這樣的前提下,日本人作出變態的事情自然是順理成章的。


槍炮籃球PiU


這個問題是去年的老問題了,讀者卻還邀請我回答,這樣的回答是沒有紅包的。但既然粉絲邀請,我知則必答。


1,日本的獨特文化

日本人為啥總是很禮貌,同時卻總幹變態的事情?

一言以蔽之,文化差異+仇日情緒。

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基因,日本文化基因解碼就是武士道。武士道的核心就兩個字:忠、勇。

因為忠,延伸出絕對的信仰、絕對的服從、絕對的犧牲。

絕對的忠,延伸出嚴謹的秩序、森嚴的規矩、不可思議的勇,和變態的表現。

如,動不動就剖腹,以示忠烈、崇高、至臻。

如,自殺式神風特攻隊、童子軍、女子慰安協會等,這都是國家出面光明正大組織的。

極端背後,是自以為是、自然而然的文化傳統使然。

2,中國為啥不這樣?

中國封建社會也講究忠勇,但在軍武之外,更強調儒家文化的軟教化作用,以達到控制人心、維護皇權的目的。

中國多民族聚合,資源足夠,盤子大事多,不患寡而患不均,安穩是制勝法寶、首要目標。

日本是單民族國家,資源少人多,天皇就一家,沒有皇權爭鬥、改朝換代,只擔心落後被吃。

他們幾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徹底而成功,迅速發展變強。但資源所限,想發展,必想擴張。

擴張,尚武是必然,高度集權的軍國主義是必然。

尚武忠勇是與禮儀之邦的中國最大之不同


3,日本人禮貌的背後

忠勇體現在對天皇、對將軍、對長輩、對丈夫、對哥哥、對上司、對恩人,對社會鉅細靡遺的各種規矩的嚴格遵守。

如鞠躬角度分三五個層次,跪地磕頭手腳擺放有要求,揮手的頻次和搖擺的幅度也有規定。

中國尚禮,發乎內心,教化使然,做事即使不徹底,卻也不極端。常有夜郎自大。

日本禮儀,源於規矩,目的性很強。不達目的即有負罪感,追求極致甚至變態。如偷襲珍珠港。

大屠殺、731活體實驗,是對生命的無視,對落後的睥睨、對軍武、忠勇和規則的變態崇尚和擴大。

這種絕對的崇尚,讓他們失去對生命的敬畏、對戰略大局的客觀判斷,矇蔽心智、急功近利,短視而愚昧

寫日本歷史故事2年,這是我對其劣根性的一點淺見。


至於仇日情緒,則在不理解中放大、發酵和擴散了這種劣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