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2018年已經過半,春去夏來,我想大家可能也多多少少的,去過不少春季拍賣會了吧。無論大拍小拍,總是會有一些重器壓陣,而現在去玉石拍賣會,看到壓軸兒登場的重器,一般來說要看器皿了。

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為什麼這麼講,我泱泱大國,5000年文化更迭,玉雕器皿卻是一直在傳承血脈,早在商周時期就已有跡可循,比如商代的玉簋。但是由於其對玉料要求高,琢制難度也大,隋唐以前較為少見。

​​

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玉文化的普及、深入,宋元時期玉雕器皿數量開始增加。及至明代,古色古香、造詣較高的玉杯、玉壺、玉盒、玉樽等玉雕器皿大量出現。

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這類雕琢細緻的玉雕器皿也成為明代玉器中的代表性器物,其中以形制各異的玉杯最有特色。到了清代,玉雕器皿的品種、數量和技巧均達到鼎盛。玉瓶也成為這一時期宮廷的重要陳設品。

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可見玉石器皿一直是歷史見證,不僅僅是這一點讓它屢屢成為重器登場,還在於器皿件的製作成材的難度。

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玉器器皿是玉雕創作題材中可以說是功能性與審美性的完美結合,是藝術與世俗的相融,是精緻生活和溫雅氣質的產物。玉雕器皿以穩重、端莊、形美、玉潤取勝。

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也即是說工藝的複雜性,技藝上有圓雕、浮雕、鏤空雕等多種雕刻手法,可雕方、圓、菱、橢圓等多種形狀,線面上,直線、弧線、平面、球面等也都可以靈活運用;裝飾題材上,人物、花卉、鳥獸、集合圖、各種紋飾等應有盡有。

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而且想要製作器皿,那麼玉石的體量一定大,料子的選擇自然大,價格也就在那擺著了,再者說,現在的市場上想要看到塊好料子,都是難上加難,更不要說挑選適合做器皿的好料了。

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

要做器皿件那料子一定要夠細,結構要密,這樣才能保證器皿件的效果。而且質地和顏色都必須均勻協調,同時,為滿足器皿的實用性功能,玉料還必須無綹無裂,以免日後使用中發生碎裂,也能保證美觀。

​​

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

最重要的是,想要做器皿件,工藝是非常複雜和看功底的,絲毫馬虎不得。製作時,各個部位的比例必須恰到好處,要對稱、要協調,還要考慮玉石顏色的均勻性。

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

雕器外的紋飾也必須與器具的輕盈特色相符、和諧,等等。掏內膛時,不能留死角,不能薄厚不均。整個過程必須循序漸進,極為考驗人的耐心和毅力。

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

玉瓶沽美酒

數里送君還

繫馬垂楊下

銜杯大道間

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玉雕師將日常之物融於溫潤的玉石之中,恰到好處、不顯不露地沁透出作者的胸臆之氣和天宇之思,細微雅緻,思想放合,將創作之物融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

文化更迭,器皿傳承

​​

看了這麼多您覺得器皿難道不該承大器之重嗎?可想而知,一件玉石器皿件是多麼的百轉千折,嘔心瀝血,也正是這樣,才展現了它珍寶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