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應該對誰負責?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大致可歸結爲兩種模型

公司應該對誰負責?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大致可歸結為兩種模型:所有者模型和利益相關者模型。

公司應該對誰負責?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大致可歸結為兩種模型

1.所有者模型

對我國國有、集體公司來說,國家、集體是公司的所有者,對股份制公司來說,股東是公司所有者。所有者模型認為,公司應該而且只對所有者負責,為所有者創造財富。這種模型從公司內部來看似乎合情合理,但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就暴露出了問題:首先,一個公司之所以在一個社會中有立足之地,不僅僅因為它對所有者帶來了好處,而是因為它的存在對社會有利,如果只考慮公司所有者的利益而不考慮社會的利益,這樣的公司遲早會被社會所拋棄;其次,公司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跟外界有各種各樣的聯繫,無視或輕視這種聯繫,公司將寸步難行,無法生存,更談不上公司的發展。

公司應該對誰負責?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大致可歸結為兩種模型

2.利益相關者模型

利益相關者是指與公司有利害關係的個人或群體。一方面,公司的發展要藉助於這些相關者的力量,另一方面,後者要通過公司來謀取自身的利益。顧客是公司的上帝,公司通過創造需求、發現需求、滿足需求來獲得應有的報酬,如果產品滯銷、積壓,那麼公司的經營活動就難以正常開展;顧客則希望從公司那裡以合理的價格獲得滿意的產品或服務。

公司從事經營活動,一刻也離不開人財物等資源的投入,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供應者則通過給公司提供資源來獲得報酬。生產同類產品的公司往往有許多家,競爭在所難免,所以,公司與競爭者利益息息相關。公司一方面要遵守政府的法令,接受政府的指導、幫助,另一方面,又要協助政府開展經營工作,向政府交納稅金等。

公司應該對誰負責?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大致可歸結為兩種模型

公司總是處於一定的社區中,它需要並享受社區提供的服務,如交通、通訊、水、電、氣、娛樂等,同時,社區也需要公司的支持和幫助。公司依賴全體員工的努力來從事經營活動,公司員工希望得到工作保障和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並通過工作獲得較高的收入和個人事業的成長。

既然公司與顧客、供應者、競爭者、政府、社區、員工等有著如此密切的利益關係,那麼,公司就不應該僅僅對所有者負責,還應該對上述利益相關者負責,否則,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受到損害的同時,公司自身和所有者的利益亦必然受到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