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是一種可愛的動物嗎?它兇猛起來是什麼樣的?

舊顏消失殆盡丶


熊貓不發威,還真以為它是HELLO KITTY?

先上一個北京動物園的英雄熊貓古古咬人記錄吧:

2006年9月19日,29歲的河南青年張新豔跳入運動場想與古古握手,被古古咬傷右小腿;

2007年10月22日,15歲拾荒少年,翻越護欄進入運動場欲與古古親近,被古古咬傷雙腿;

2009年1月7日,一名男子跳入運動場撿玩具,被古古咬傷;

2012年5月18日,一名男子跳入運動場想近距離拍照熊貓,被古古咬傷。

和古古同在北京動物園的吉妮也毫不示弱,2004年2月,北京一大學生要向女朋友逞能,趁大熊貓“吉妮”睡覺時,跳入大熊貓運動場,被正在休息的“吉妮”咬傷右腳掌及踝部。

其他地區的熊貓咬人記錄,也都不少,不過這些被咬的人,基本都是違反公園管理規則,違規進入圍欄或投餵的,他們的下場也可以查到:基本縫針幾十針,也曾有人在野外被髮情的野生熊貓咬骨折的記錄。

熊貓雖然以竹子為主食,看起來性情溫順,但是畢竟是食肉目熊科的動物,提到它們同科的黑熊棕熊,估計沒人會覺得它們不兇猛,其實熊貓也是一樣,也有尖銳的犬齒,而且由於熊貓長期吃竹子,咬合力巨大,它們犬齒咬合力為1298.9牛,亞洲黑熊只有858.3牛,再加上熊貓體重巨大,被熊貓撲在身下,人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被古古咬的張新豔,新聞裡是這麼說的“張某某說,他本能地去推壓在他身上的大熊貓,「200多斤的傢伙,根本推不動,我還衝它後背咬了一口。」張某某沒想到,自己這一口把熊貓也逼急了,咬著不肯鬆口,任憑張某某拼命甩腳也甩不掉。”



在野外的大熊貓比圈養的更加兇猛,它們古代有“食鐵獸”的別名,可見其咬合能力,它們雖然以竹子為主食,但是同樣會捕食竹鼠等補充蛋白質,而且遇到動物屍體,會毫不猶豫的吃掉,在歷次考察中,有不少熊貓啃食毛冠鹿等大型動物屍體的記錄。


蛐蛐兒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大熊貓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被我們戲稱為:滾滾!

大熊貓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00~1800mm,尾長100~120mm。體重80~120kg,最重可達180kg,飼養的熊貓略重,一般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但黑非純黑,白也不是純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帶黃。秦嶺地區的個體偏大,體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澤。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則個體較小,體毛也較前者為細,腹毛棕色不明顯,但涼山的個體並不偏小。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相對鋒利的爪和發達有力的前後肢,有利於大熊貓能快速爬上高大的喬木。大熊貓皮膚厚,最厚處可達10毫米。身體不同部分的皮膚厚度也不一樣,體背部厚於腹側,體外側厚於體內側,皮膚的平均厚度約為5毫米,並且色白而富有彈性和韌性。大熊貓的視覺極不發達。這是由於大熊貓長期生活於密密的竹林裡,光線很暗,障礙物又多,致使其目光變得十分短淺。此外由於它的瞳孔像貓一樣是縱裂的。因此,當夜幕降臨的傍晚,它們還能活動。

大熊貓並不是貓,而屬於熊科動物,應該屬於熊。大熊貓古稱貊,是一種邪獸,所以古代很少見有人把大熊貓形象用於繪畫以及其他藝術創作當中,古人見到大熊貓認為是一種晦氣。大熊貓很是兇猛,性格暴躁,晚上兩眼放出綠光很是詭異。據專家考證,大熊貓很早以前是食肉的,後來捕不到獵物了就改食腐肉為主也就是吃其他動物屍體,後來連腐肉都搶不到了,就改吃竹葉了。

近年來,各地大熊貓傷人事件屢見不鮮,很多人被其外表所迷惑疏於防範。因為大熊貓比較懶,導致大熊貓能傳染多種疾病,身上帶有各種有害細菌及病毒寄生蟲跳蚤之類,大熊貓智商很低,所以馬戲團中訓練大熊貓非常費事。

所以各位切記那是熊,不是貓,它還是非常可怕的。




昨思今明未武



熊貓要吃雞。吃竹子的大熊貓大家見多了,要是哪天看見它開次葷,簡直比讓老虎吃草還難得。呃,好吧,其實野生老虎也經常吃點兒草,所以,大熊貓開葷也並不罕見。這不5月2日,武漢動物園的大熊貓“希望”就把隔壁翻牆進來的孔雀——好歹也是雞形目的,算是大公雞一隻——給活捉了。(新聞鏈接)

【武漢動物園的大熊貓咬住藍孔雀的脖子將其殺死。】

世界自然基金會知道了這個事兒可能會有點小不爽,畢竟大熊貓是他們的標誌。WWF在對大熊貓的介紹中這樣寫道:“這是一種平和的,吃竹子的動物”。

其實,要搞清楚熊貓為什麼吃雞,首先要搞清大熊貓的身世,而這得從它的牙齒說起。牙齒,是動物分類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的最愛,因為他們發現,不同食性的哺乳動物,牙齒的形態和數目差異很大,而同種類動物的牙齒又很相似。更妙的是,牙齒堅固無比,是最容易保存下來的化石標本,這給研究動物演化發展提供了很便利的材料。哺乳動物,除了少數鯨類,成體牙齒的數量都在44個以下,動物學家們把這些牙齒分為四類, 即門齒(incisor)、犬齒(canine)、前臼齒(premolar)和臼齒(molar),它們分別起到了切割、穿刺、撕裂、研磨的功能。動物分類學家會把一種動物的牙齒種類數量用“齒式”表示出來,比如狼的齒式是i.3/3,c.1/1,p.4/4,m.2/3。這表示上下頜每側各有3個門齒,1個犬齒,4個前臼齒和2個上臼齒及3個下臼齒。

大熊貓有兩對鋒利的犬齒,正是這兩對“短刀”曾經多次把試圖與之近距離賣萌的遊客咬傷。而在四川和陝西,也經常有野生大熊貓襲擊家畜家禽的報道。 那這鋒利的短刀是不是哺乳動物中的殺手——食肉目動物的標誌呢?食肉目,是哺乳動物裡“惡漢”聚集的一個目,豺狼虎豹熊狐獾貂都是它的成員。正如其名,食肉目聚集了哺乳動物裡面大多數的捕食者,它們四肢發達、行動敏捷,特別是擁有尖牙利爪。 養過狗和貓的朋友一定會對他們的食肉目小寵物的那兩對尖利的犬齒印象深刻。雖然很威風,在動物分類學家眼裡,兩對大尖牙並不是將一種哺乳動物劃到食肉目門下的依據,比如跟我們人類同屬靈長目的狒狒就同樣擁有傲人的犬齒。科學家們關心的是上頜最後一對前臼齒和下頜第一對臼齒,所有的食肉目動物,這兩對牙齒各自生出了兩個鋒利的尖端,當它們咬合在一起時,這四個尖恰好像鍘刀一樣可以切碎和撕裂任何堅韌的肌肉、韌帶,這兩對牙齒,也被特別稱作“裂齒”。這兩對裂齒,才是食肉目的標誌。大熊貓擁有典型的裂齒,屬於食肉目是毋庸置疑的。

【現生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頭骨模型,示包括駭人的犬齒在內的各個牙齒。紅色的部分是“裂齒”,右上作為參照的是寵物貂(Mustela putorius furo)的牙齒,它們都是食肉目的成員。】

那麼大熊貓是怎樣變成食肉目中罕有的素食者的呢?其實,動物的食性是經常充滿彈性的。大熊貓的所屬的熊科動物和親戚浣熊科動物都有龐雜的食譜,雖然它們都生著一口標準的“肉食牙”,在動物性食物缺乏和其他食物來源充足的時候,這些胖嘟嘟的傢伙會毫不猶豫轉換食譜,所以我們會看到掰玉米的熊瞎子(亞洲黑熊 Ursus thibetanus)和在城市垃圾箱裡討生活的浣熊。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大熊貓的祖先——800多萬年前的祿豐始熊貓 Ailurarctos lufengensis的牙齒化石告訴我們,這是一種“廣食性”的,體形類似狐狸的動物,不過它的菜單中還罕見植物,因為它的臼齒小而且平滑,還不能有效磨碎粗糙的植物纖維。那時候始熊貓生活在相當於現在整個東亞中南部的溫暖溼潤的中低緯度林地,這裡食物充足生活安逸。不久,冰期來臨,原本廣袤的溫帶和亞熱帶森林面積迅速縮小,退縮到現在廣西雲南貴州和中南半島一隅。 不僅僅是生存空間變小了,始熊貓還面臨強悍的競爭者——那些原本生活在北方的廣食性動物們也被嚴寒驅趕到了始熊貓的地域。

面臨這雙重壓力,始熊貓必須做出選擇,要麼變得更加強悍,要麼尋找新的生存之道。後者是一條“捷徑”,因為無論地球的哪個角落,食譜龐雜的廣食性動物都是“全能戰士”,廣食性動物碰在一起,將會展開全面的競爭。而轉換菜單,就可以避免這種競爭。於是,我們看到200萬年前的小種大熊貓 Ailuropoda microta——這是一種體形如胖狗的動物,已經擁有了粗糙寬大的臼齒,這是食草的標誌。 食草的代價也是巨大的,相比肉食,植物性食物營養匱乏,特別是這個才換了菜單的傢伙還沒有來得及演化出一套適應植物的消化系統。 於是為了滿足生存需要,它們必須不停的吃,我們無法目睹小種大熊貓的生活,不過現存的大熊貓一天要花費12-18個小時進食,吃掉12-38千克的竹子。同時,它們的身體變得更加龐大和近似球形,因為這樣可以降低身體散熱產生的損失。

【200萬年前的小種大熊貓(Ailuropoda microta)頭骨,可見它已經具有了類似草食動物的寬大的臼齒。】

100萬年前,秦嶺和雲貴高原都隆起了,這阻擋了來自西北寒冷的風,同時這一時期,全球氣溫也變得溫暖起來。森林再度向北延伸,大熊貓的祖先又得到了充足的生活空間。這時小種大熊貓已經被一種體形比現存大熊貓更大的巴氏大熊貓 Ailuropoda baconi代替。 從牙齒來看,巴氏大熊貓已經十分接近現存的大熊貓,它們的臼齒都具備了寬大於長的“舌側齒帶”和多結節咀嚼面,幾乎是徹底的食草動物。這一時期也是熊貓史上最繁盛的一段,現在的華北、華中和華南都可以見到巴氏大熊貓的痕跡,幾乎在這一時期所有的猿人化石附近都可以找到巴氏大熊貓的化石。

好景不長,一萬年前,又一次小規模的冰期到來,巴氏大熊貓重新退回南方山嶺遮蔽的溫暖峽谷之中。更不幸的是,這一時期,人類繁榮起來。 人類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廣食性的動物之一,上至飛禽走獸,下至樹皮草根,人類無一不食。此時巴氏大熊貓已經演化成現今的大熊貓,而且體形開始變小,這往往是物種衰落的先兆。溫順的大熊貓和北方的猛獁象以及新西蘭的恐鳥一樣,這些本已走向衰落的物種在人類弓箭陷阱和鐮刀耕犁的逼迫下,要麼滅絕,要麼即將滅絕。 2000年前,大熊貓在我國的河南、湖北、湖南、貴州和雲南五省還可以見到,那時候人們叫它“貔貅”、“ 貘”、“ 騶虞”。而今天,除了陝西南部、四川北部和西部面積不到6000平方千米的隱秘山嶺中還有1000多隻野生大熊貓,我們只能在動物園見到那些被“馴化”的國寶。


伍伍伍伍伍伍伍伍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只,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只。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中文學名 大熊貓

拉丁學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別 稱 貓熊、竹熊、銀狗、洞尕、杜洞尕、執夷、貊、猛豹、食鐵獸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食肉目

熊科

亞 科 大熊貓亞科

大熊貓屬

大熊貓

亞 種 指名亞種、秦嶺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David, 1869

英文名稱 Giant Panda

保護等級 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大熊貓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00~1800mm,尾長100~120mm。體重80~120kg,最重可達180kg,飼養的熊貓略重,一般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但黑非純黑,白也不是純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帶黃。秦嶺地區的個體偏大,體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澤。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則個體較小,體毛也較前者為細,腹毛棕色不明顯,但涼山的個體並不偏小。


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相對鋒利的爪和發達有力的前後肢,有利於大熊貓能快速爬上高大的喬木。

大熊貓皮膚厚,最厚處可達10毫米。身體不同部分的皮膚厚度也不一樣,體背部厚於腹側,體外側厚於體內側,皮膚的平均厚度約為5mm,並且色白而富有彈性和韌性。

大熊貓的視覺極不發達。這是由於大熊貓長期生活於密密的竹林裡,光線很暗,障礙物又多,致使其目光變得十分短淺。此外由於它的瞳孔像貓一樣是縱裂的。因此,當夜幕降臨的傍晚,它們還能活動。

大熊貓棲於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溼,其溼度常在80%以上,它們是一種喜溼性動物。大熊貓生活的6塊狹長地帶,包括岷山、邛崍山、涼山、大相嶺、小相嶺及秦嶺等幾大山系,橫跨川、陝、甘3省的45個縣(市),棲息地面積達20000平方公里以上,種群數量約1600只,其中80%以上分佈於四川境內。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類生長良好,氣溫相對較為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



大熊貓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裡,那裡常年空氣稀薄,雲霧繚繞,氣溫低於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會影響野外大熊貓的分佈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佈,是否有藏身處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勢等。人為的干擾是現今影響大熊貓分佈的主要因素。

大熊貓具有不懼寒溼,從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氣溫在-4~14℃它們仍然穿行於被白雪壓得很厚的竹叢中。它們也不怕潮溼,總愛在溼度80%以上的陰溼天地裡生活。


塞北少年行


作者:Jason Tsao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480878/answer/18422131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熊貓是食肉目雜食性動物,野生大熊貓除採食竹子、竹筍外,也會捕食竹鼠、鳥類等小型動物,偶爾也有進入山下民家偷吃山羊等報道見端,足以證明大熊貓仍保有肉食性動物的攻擊性。但因其棲息地多為深山密林,且大熊貓生性敏感,雖視力欠佳但嗅覺聽覺極為敏銳,大多數情況下會主動迴避與人類接觸,所以目前還沒有野生大熊貓攻擊人類的報道。圈養方面,由於從出生開始就和飼養員接觸,對他們的聲音及氣味都非常熟悉,所以對從小把它們養大的飼養員幾乎不會露出攻擊性。但熊貓成長到兩歲以後,飼養員就很少再和它們單獨接觸,這也是出於安全考慮。如果近距離觀察過熊貓就會發現,它的爪子和獠牙都相當鋒利,就算它沒有攻擊意願只是想和飼養員親暱,但被爪子掃到或者咬到,都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所以與熊貓合影留念時都會特地選擇餵食時間,這樣熊貓忙著解決手裡的蘋果或竹筍,基本不會對人產生興趣。(曾經和一隻一歲的幼崽玩耍時被其咬過,確定它只是把我的小腿當成玩具咬著玩,但是隔著厚牛仔褲和下圖所示的工裝服仍然感覺到相當地疼)。
所以關於成年大熊貓的飼養有非常嚴格的規定與執行,比如打掃庭園時熊貓必須關在獸舍內,餵食時必須讓熊貓坐在靠近欄杆的地板上,手不能伸進籠內,不能倚靠欄杆,否則就會像上面同學發的視頻裡一樣,稍有不慎就會釀成事故。大熊貓本性上是非常溫順的動物,只要與其保持安全距離,不要對它表露敵意,不要侵入它的\n安全空間,自然能夠感受到它的活潑與乖巧。至於那些違反規定自行翻進圈內的遊客,不作死就不會死,為什麼不明白。所以關於成年大熊貓的飼養有非常嚴格的規定與執行,比如打掃庭園時熊貓必須關在獸舍內,餵食時必須讓熊貓坐在靠近欄杆的地板上,手不能伸進籠內,不能倚靠欄杆,否則就會像上面同學發的視頻裡一樣,稍有不慎就會釀成事故。大熊貓本性上是非常溫順的動物,只要與其保持安全距離,不要對它表露敵意,不要侵入它的\n安全空間,自然能夠感受到它的活潑與乖巧。至於那些違反規定自行翻進圈內的遊客,不作死就不會死,為什麼不明白。
看到地上那根安全線沒,所有行為只能在此線外進行。手套是不能戴的,大熊貓對橡膠氣味很敏感,稍有不慎就會被抓扯。熊貓都被訓練過餵食時必須坐在地板上一隻爪子要抓住欄杆,盤裡裝的是切好的胡蘿蔔和特製的窩窩頭(加過牛奶,口感還不錯)。看到地上那根安全線沒,所有行為只能在此線外進行。手套是不能戴的,大熊貓對橡膠氣味很敏感,稍有不慎就會被抓扯。熊貓都被訓練過餵食時必須坐在地板上一隻爪子要抓住欄杆,盤裡裝的是切好的胡蘿蔔和特製的窩窩頭(加過牛奶,口感還不錯)。
最後一張圖足以回答樓主的問題了,完。

牛叔股聞


大熊貓是咱們的國寶,我們平時見到的,都是人工飼養的大熊貓,很溫順,你看到的往往是憨態可掬,慢慢悠悠的。所以一般人很難想到它是不是很兇猛!

可是野生的大熊貓是很兇猛的!因為你別忘了,它是熊。它的爪牙特別鋒利,熊貓牙齒咬合力僅次於北極熊,和棕熊齊平。被它咬到,會給你造成很深的傷害。


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平地奔跑速度比劉翔還快,能爬上二十米以上的樹,獅子、狼跟它搏鬥,都不是它的對手。


在求偶期,為了爭奪雌性,建立自己牢牢的雄性地位,雄性之間的大熊貓往往開始殘忍的爭鬥。


熊貓攻擊人的事件少有發生。但也有先例。1984年,一名叫“玲玲”的大熊貓攻擊了一名飼養員。所以,看似溫順的大熊貓,還是遠距離的接觸比較好。畢竟和熊去擁抱,不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


睡覺的貓兒


大連這熊貓真可愛,打滾,打滑梯,倒立,盪鞦韆,一氣呵成表演給你看,可把孩子們樂毀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file_sign":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學如逆水行舟A


咬合力僅次於北極熊,和棕熊齊平;奔跑速度在海拔兩千米高度的山地裡能超過劉翔平地最高速度;能爬上二十米以上的樹;能把三四頭狼當做坐墊玩;這麼一種生物,居然靠賣萌為生!

大熊貓的食性是其最為奇特和有趣的習性之一,因為它幾乎完全靠吃竹子為生,在野外自然採食的50多種植物中,竹類就佔一半以上,而且佔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歡吃的有大箭竹、華西箭竹等7種。雖然隨著食性的轉變,一些器官也起了相應的變化,特別是牙齒,它的臼齒非常發達,是食肉目動物中最強大的,構造較為複雜,接近於雜食性獸類,裂齒的分化不明顯,犬齒和前臼齒髮達,沒有齒槽間隙。上門齒呈弧形排列,下門齒呈一橫列,第二對下門齒位置常靠後,似乎形成雙列,這種現象在老齡個體的頭骨上較為明顯。犬齒的齒根粗大,而齒冠顯得較短,齒尖不算鋒利。第一對前臼齒極小,常見有一側或雙側缺失的現象,第二對上前臼齒的前緣偏向內,後緣則偏向外,呈半斜位,第三、第四對上前臼齒的齒冠呈稜形,外側有3個,內側有2個齒突。臼齒被稱為丘突型齒,咀嚼面特寬大,大致呈長方形,具大小不同的結節形齒尖,上臼齒有4個較大的齒尖,最後一枚上臼齒特大,向後延伸於顴骨的後部,冠面具有複雜的小稜形齒突,最後一枚下臼齒小,齒尖並不明顯,位於下頷支前緣的內側。一般食肉目動物的最後一枚上臼齒均位於冠狀突基部的前緣處,而大熊貓臼齒的後移即可限制上、下臼齒的左右擺動,又可以增強咀嚼效果,但碾磨作用受到限制。臼齒的磨損上下不同,下臼齒的磨損始自外側,而上臼齒則始於內側,原因是左右上臼齒列之間的距離大於下頷臼齒列的間距。

天天吃竹子,合咬力能不強?熊貓的古名叫“食鐵獸”的哦!發起瘋來那可是一隻老虎。


三戰沙場



大熊貓在眾人的印象中是一種萌萌的,動作遲緩的可愛動物,恨不得抓一隻來做寵物。君不知,熊貓可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樣溫柔可愛。它也有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人說狗急跳牆,而熊貓急起來也會風馳電箭的上樹或襲擊人。它有著不少抓傷,咬傷人的惡跡記錄。它不但吃竹子,也太愛吃竹鼠,老鼠,鳥禽,辣條,動物腐屍之類。過著雙年“熊”生!恐怖吧?!


顏二哥有言23


panda這個名字怎麼來的?雖然剛發現熊貓的西方人為什麼給他這麼取名已經不好考證了,但是在古時候在四川應該是經常出現在山村,後來被搶過的居民都被它整懵逼了,這貨不但搶獵物和牲畜,連玉米棒子水果蔬菜都要搶了,坐在廚房鍋裡滾來滾去把能吃的飯菜都吃光,最關鍵喪心病狂的他們連煮飯的鍋都不放過!打碎了舔上面的鹽分,村名給他取名食鐵獸!傳說蚩尤的坐騎就是一頭食鐵獸,,雖然可能性很低,但是其兇猛程度可見一斑。外國人偶然遇見這種動物就問這是什麼?村民答曰:胖墩兒,於是panda這個名字就誕生了。熊貓確切點說應該叫貓熊,那可是長著巨大獠牙的動物,別看它一天不是睡覺就是抱頭滾來滾去,它不發狠就算了,一發起狠來它自己都害怕的猛獸,你想想一種可以吃肉可以吃菜的動物就夠兇猛了,比如野豬,關鍵這貨還能爬樹!就算沒肉沒菜野豬都餓死了,胖墩兒還能吃竹子不是?你說它能不猛嗎?所以江湖綽號猛獸能賣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