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一旦我們開始關心世界,我們就有勇氣和創造力去奔向一個適宜我們自己和子孫後代居住的世界。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造就第299位講者 Ami Vitale

  •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假如你認識小時候的我,絕對料不到我今天能夠站在這個舞臺上。

小時候的我極其害羞、內向,傻乎乎的,還有點不合群。我爸媽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勇敢一些。

他們會讓我站在鏡頭前,讓我去上舞蹈課,甚至把我裝扮成一隻獅子。但我並沒有因此變得勇敢。

直到我拿起相機的那一刻,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相機給我了勇氣,讓我不再害怕這個世界,而是去勇敢探索它。也讓我不再只關注自己,而是積極融入大千世界。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這麼多年,當我以攝影師的身份講述各種故事後,我發現這其中最神奇的事情,還不是它給我帶來的改變。攝影更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本身就擁有無窮的力量:講述故事、記錄影像的確可以改變世界。我們真的可以點亮那盞燈,讓人們的聲音被更多的人聽到。

謎一樣的女子

當我還只是個業餘攝影師的時候,一時興起申請到一個機會,可以資助我去西非小國幾內亞比紹,那裡直到現在都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申請成功後,我既高興又害怕,心驚膽戰地開始收拾行李。我帶上100卷膠捲、尼康FM2相機、抗瘧藥和英語-普拉語雙語字典。飛機落地後我又買了兩大袋米和兩隻雞,就直奔這個國家的中部地區。

一開始,我只打算待上兩週,殊不知,兩週變成幾個月,幾個月又變成半年。

因為那裡的一切都讓我匪夷所思,完全不是我之前在書上、媒體上看見的樣子。

大家都知道,我們主流媒體對整個非洲大陸的描述通常有兩類,對吧?一種是那裡充滿戰爭、饑荒和埃博拉之類的瘟疫;另一種則是你可以去那裡看看充滿異國風情的動物,或是去野外探險。而我看到了另一個非洲,它是如此的美麗,令人著迷。

我在那裡看到了這個星球上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他們與自然緊密相連,甚至對自然充滿崇敬。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西非小國-幾內亞比紹,攝影:Ami Vitale

我在那待了六個月,直到旱季結束。我們耗盡了全部的食物,只剩下我帶去的那兩袋米。那時,我才真正知道了什麼是飢餓,也轉變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對於當地女性而言,我完全是謎一樣的存在。她們會說:“艾米,你真的是個二十多歲的人嗎?你沒有結婚,沒有孩子,甚至都不知道怎樣從井裡打水。”

她們能優雅地把巨大的水桶頂在頭上,不會讓一滴水濺出來。

我嘗試過這麼做,但我一走,水桶裡的水就劇烈晃動,最後都灑到我身上了。

儘管我一點忙也幫不上,她們也對我完全不瞭解,但還是很照顧我。而我認識到,人們就是要花時間去了解彼此的。一旦真正瞭解他人,你自己就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說到底,我們每個人都是緊密相連的。讓我驚訝的不是我們的世界與他們的世界有多麼不同,而是我們有很多共同點。

教我普拉語的朋友阿利奧,他超級有耐心。我在幾內亞比紹的最後一晚,阿利奧和孩子們問了我無數個關於回美國的問題。

“艾米,你在美國有腰果吃嗎?”

“艾米,你能在美國吃到芒果嗎?”

然後我們坐在夜空下欣賞漫天的繁星。那天是個滿月,月色很美。阿利奧抬頭望天,問我:“艾米,你在美國能看到月亮嗎?”

現在,我每次看到滿月都會想到他。月亮就像是俯瞰地球萬物的第三隻眼睛,當你看到滿月並從月球的角度去思考時,你會發現地球是有統一性的。

不管你理解或相信與否,每個人在這個星球都處於錯綜複雜的聯繫中。所以,當我離開幾內亞比紹時,我終於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做一位講故事的人。我想要記錄並傳播那些將我們聯繫在一起的事物。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從那以後的10年裡,我記錄了很多次衝突、戰爭、各種人物故事,還有貧窮和安全問題。我開始意識到很多事物看似與大自然毫無干係,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萬事萬物想要開花結果都得依賴於自然。

動物消失,人類也會消失

2009年,發生了一個改變我的生活和工作軌跡的故事。那時候的我還一心關注人類的問題。

我在捷克的朋友打電話告訴我說:“艾米,我們這兒有世界上最後四隻北非白犀牛。我們打算把它們從捷克的動物園空運到非洲,算是拯救這個物種的最後一搏。”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犀牛在這個星球生存了數百萬年,它們曾經躲過劫難,存活了下來,到頭來卻被人類逼得瀕臨滅絕。

大約兩個月前,我又接到肯尼亞朋友的電話。他們說,快點來艾米,蘇丹明天就要去世了,請你過來一趟吧。

蘇丹是我認識9年的犀牛。現在,北非白犀牛隻有兩隻了,蘇丹是地球上最後一隻雄性北非白犀牛。於是,我搭上飛機,去見它最後一面。

蘇丹周圍圍滿了愛它的人,他們都在哭泣。它在捷克的一位飼養員趕過來,在最後一刻將它抱在懷裡。那一幕著實令人心碎。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蘇丹的去世為人類敲響了一記警鐘。在一個擁有70億人口的星球上,我們必須開始將自己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與之剝離。

在人類的「照看」下,每天都有物種在地球上消失。你或許認為自己和犀牛和大象以及其他物種沒有任何共同之處,但你很快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命運與它們緊密相連。一旦動物都消失了,人類也會消失。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飛奔在草原上的犀牛,攝影:Ami Vitale

誰是真正的英雄?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9年前,在我開始拍攝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意識到大家都在關注動物保護軍事化,關注帶槍的嚮導保護動物免遭偷獵的故事。但忘了關注跟這些野生動物居住在同一個環境中的人。他們其實才是保護動物的關鍵。

事實證明,他們的確是偉大的自然保護者。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

這是尤瑟夫和3只黑犀牛幼崽。這3只黑犀牛是孤兒,尤瑟夫和它們睡在一起,冒著生命危險保護它們。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這是一群桑布魯人,他們沒親眼見過犀牛。大家可能都覺得這些人與犀牛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怎麼可能沒見過犀牛? 但實際上,犀牛已在當地絕跡了。目前,只有在肯尼亞北部一小部分地區才能見到犀牛。桑布魯人的終極夢想就是讓犀牛能回到他們身邊。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這是卡瑪拉和黑犀牛幼崽卡利非。卡利非出生1天后就由他飼養。這些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肯尼亞北部的故事。25年前,這裡沒有野生動物。因為全部被偷獵光了。當地景觀遭到嚴重摧毀,居民也跟著遭殃。

我們所處的生態系統非常複雜,拿走任何一樣東西,都會讓生態系統消亡。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大象是大自然的偉大工程師,它們能撕碎樹木,讓草地得以生長,讓其他動物得以存活,人類因此也存活下來了。

而現在,一個曾經非常害怕大象的桑布魯人竟然照看起了大象。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

當大象幼崽掉入井中,當地肯尼亞人會撥通大象保護區的電話。大家在現場等母象回來,如果她並沒有回來,就把幼崽帶回保護區。但這些大象最終會被放回野外,這樣它們就有可能與自己的家人團聚。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這個故事之所以很精彩,還因為一個人——瑪麗。 她是全非洲第一批女性大象飼養員之一,過去,女性不能在保護區擔任大象飼養員的工作。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如今,女性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整個當地部落也出現了連鎖反應。因為一旦女性獲得這些職權,人們看待她們的方式就會大不相同,就會對她們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多的尊重。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因為我在故事裡看到一個沒有金錢和權利的部落徒手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抱過兩隻熊貓,奧巴馬才抱過一個

最後想說一個我最喜歡的故事。我曾受邀加入拍攝大熊貓盼盼的攝影團隊,盼盼是第一隻被送回野外的雌性熊貓。它一副很害怕永遠離開家的樣子。我當時想要走近它的內心,於是就扮成一棵樹,讓盼盼看不到我。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被大家親切稱作「熊貓爸爸」的項目負責人張和民博士,看到我的裝扮後,走過來給我一個擁抱,說:“你待會要抱兩隻熊貓幼崽。感謝你惦記著盼盼。”

奧巴馬總統才抱過一隻熊貓幼崽而已哦!我不僅抱了兩隻小熊貓,我還看到了所有熊貓幼崽躺在那裡。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當時,我就知道我要幹一件事兒了。我想為《國家地理》拍攝一個故事。所以我馬上回去跟雜誌說,我手上有個奇妙的故事。結果雜誌社說:“不,不用了,謝謝你。我們在8年前就做過一個類似的故事。”

對於《國家地理》來說,8年就跟昨天一樣。我不得不說服他們,我跟他們說我會讓這個故事變得與眾不同。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於是我翻閱了所有有關熊貓的資料,在我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後,我漸漸感覺自己能像熊貓一樣思考。

我發現了很奇妙的一點,現在隨處可見的熊貓,幾乎都是以一種呆萌的玩具形象存在。而實際上,它們是神話般的古老物種,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八百萬年。

但你知道嗎?人類在1936年才第一次拍攝到活的熊貓。熊貓的行蹤太飄忽不定,它們會藏匿在遠離人類的茂密竹林中。之前幾乎沒人知道它們已經存活了很久。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它們出生時很瘦小,雙眼看不見,感覺很無助,聞起來像一隻渾身溼漉漉的小狗。但它們是地球上成長速度最快的哺乳動物之一,出生時體型只有母熊貓的1/900,但你會眼看著它們像竹筍一樣飛速長大。

有一件特別棒的事情正在中國發生:大熊貓開始被放回野生環境。這個故事的驚人之處在於,熊貓實際上已經從瀕危物種清單上除名了。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我們可以拯救熊貓,但我們也得拯救所有的瀕危物種,最終拯救我們自己。

所以我想用這樣一個觀點來結束我的演講。在這個70億人口的世界,你打算做什麼?也就是說,你會如何改變你自己的生活和你所在的社區,以及如何利用你的創造力來影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世界?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 攝影:Ami Vitale

我認為,你首先要愛這個世界,只有愛世界,我們才會關心這個世界。

一旦我們開始關心世界,我們就有勇氣和創造力去奔向一個適宜我們自己和子孫後代居住的世界。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中國正把大熊貓放回野生環境,這是一件好事


校對:其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