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思考人生的长诗游记

一部思考人生的长诗游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伟大的英国诗人拜伦虽然不幸英年早逝,但留下的作品不算少,其中包括好几部长诗,除了最著名的《唐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也是他的代表之作。

这部长诗虚构了恰尔德·哈洛尔德这个人物,但他可能正是作者的写照。在诗的后两章(全诗共四章)中,拜伦几乎将他完全抛开,直接用“我”去书写了。

这部游记,实际上将写景、叙事、咏史、纪人、抒情等等全部融合在了一起。神话、艺术、时政,乃至人心,都有所讨论与探索。

全书第一章写哈洛尔德厌倦了享乐,感到苦闷与寂寞,于是决定离开故土到海外流浪,他游历了葡萄牙与西班牙两个国度。第二章写哈洛尔德游历了希腊。第三章写哈洛尔德游历了法国。第四章是在意大利的游历。

在第三章中,闪烁着诗人很多思想上的光辉。

其中,有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谁要是凭着经历而不是靠年岁,

熟知这悲惨世界,看透了人生,

那么他就会把一切看得无所谓。

诗人对人类感到了困倦:

知道他自己,

最不适合与人们为伍,在人群中厮混;

他同人们格格不入,志趣迥异。

于是,诗人陷入了孤独之中:

在孤独中感到骄傲,因为即使孤独,

人在离群索居时,别有一种生活,会被发现。

诗人在孤独中发现了自然:

起伏的山峦都像是他知心的朋友,

波涛翻腾着的大海是他的家乡,

他有力量而且也有热情去浪游,

只要那里有蔚蓝的天和明媚风光;

沙漠、森林、洞窟以及海上的白浪,这些都是他的伴侣,都使他留恋;

它们有着共通的语言,明白流畅,

胜过他本国的典籍——他常抛开一边,

而宁肯阅读阳光写在湖面上的造化的诗篇。

在大自然中,诗人沉思着:

逃避人类,不一定就是憎恨人类;

同他们一起纠缠和厮混简直就是受苦。

于是,他想到了离开:

让我们离开红尘,保持孤独,

而只为大自然而爱大自然,岂不更相宜?

这有点像苏东坡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诗人幻想在大自然中得到解脱:

总会有一天,我的心灵能彻底摆脱,

这丑陋肉体中它所憎恶的成分,

脱离了这种充满肉欲的生活。

只是不知道,这一天要等到那哪一天?又能否实现?

在最后一章,有句隽语:

文学是我们少年和老年的避难地,

前者为失望所驱,后者因为无聊的心境。

这也是我们看书的原因吧。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