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好像已經越來越被中國年輕人拋棄了,網際網路企業更受歡迎,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鄭恩君


其實在我個人看來之所以會讓大家有此觀念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為隨著我國企業近幾年的發展迅速,互聯網行業的不斷壯大,為我國就業者提供了更多選擇的機會,繼而讓以前都看作是香餑餑的外企不再受到重視。另一方面是和外企的企業管理和性質是分不開的。

如今是互聯網的時代,是大數據的天下,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三大互聯網公司可以說佔據了我國一半以上的市場,比較以前來說,我國的經濟水平還處於落後階段,比較像模像樣的國有企業沒有幾個,互聯網行業更是慘淡,在那樣的時代下,有著收入好、待遇好、工作還比較穩定優勢的外企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國人眼中的香餑餑,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換句話說也就是當時的時代造就了當時外企在國內的極好的聲譽和影響力,可是時代在變化,我國在興起,短短几年的功夫,各大行業、各大領域蓬勃興起,互聯網行業更是發展迅速,現在望眼看去,有幾家企業是和互聯網沒有關係的,又是有幾家公司不會有互聯網的存在的,更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全球知名的六大互聯網企業,我國就佔據了三個,什麼概念,僅僅我國所佔的比例就是50%,可想而之,互聯網在我國所佔的比重是如何怎樣的也就一目瞭然了。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的存在,工作崗位多了,求職者選擇的機會多了,同時再加上在新時代下成長的孩子都對互聯網有種莫名的熱愛感,所以綜合所有原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去追求以前所謂的好的不得了的外企,而是支持我國產業,選擇了互聯網行業。

第二點呢就是因為外企獨特的一些企業觀念和管理模式讓我國年輕人接受不了,眼睜睜的親手把打工者“推”到了其他行業,尤其是互聯網行業當中去。首先一點就是外企管理者是不相信中國人的,也就是說中國人在外企裡面地位是很低的,只有打工的份,是很少甚至是不可能有升職的機會的,對於前途是一片渺茫,在外企工作過的員工不難發現,所有的管理者幾乎都是外國人,中國員工只有喝湯,沒有吃肉的份。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上海迪斯尼樂園,因為不相信中國員工,所以大部分工作者都是外國人。其次是外企管理制度的魔鬼性,外企管理一般都是按制度辦事的,苛刻程度令人髮指,我國企業再嚴格,也是不會達到那種程度的。

鑑於以上原因的存在,這也就是為什麼外企不再受中國年輕人歡迎,而是都轉向了互聯網行業的原因,幹工作,舒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再者說了,作為中國人,當然要支持本國工作了,為外企累死累活的幹,還落不下多少的好,對自身的發展更是好處不多,想想都會拋棄它們的。

上啥班,幫助你在職場裡做得更好。歡迎小夥伴們關注上啥班官方賬號,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等你哦


上啥班


不是外企不行了,是中國的企業越來越強大了。

2000年,互利網科技,中國的企業一直走模仿的道路。

比如,新浪、網易、搜狐等門戶,都在模仿海外的新聞網站雅虎。QQ模仿MSN,甚至阿里也在模仿ebay 。

但是現在,CHINA copy 發展到 copy China。

中國龐大的人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 全面引領全球。

QQ打敗MSN,淘寶打敗eBay,京東追趕亞馬遜,滴滴打敗了Uber。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超過海外企業。

發生這樣的事件,有幾個原因:

1、中國的人口紅利。中國人口13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紅利依舊存在。

2、全球互聯網中,中國互聯網相對封閉,比如谷歌、UBER無法及時進入中國,比如直播、共享單車、今日頭條的模式,保證了其領先的模式。

4、外企在中國水土不服。外企核心總部在海外,只是把中國當做一個分部。海外的管理文化,和中國的管理文化完全不一樣。這導致海外成功的模式無法複製到中國。

5、中國人的奮鬥精神。中國人創富的慾望壓抑了幾十年,現在日夜都在燃燒,激起每個人的創富慾望。



懂財帝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吳苡婷


這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女兒同學的父親在上海的可口可樂公司工作,有一次聊天,他說他們公司遠不如過去那麼效益好,那麼風光。現在國內很多企業都追趕上來了。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是用市場換技術,而且中國有巨大的人口紅利,所以當時吸引了大量的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因為薪資低廉,很多外企把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放在了中國。當時大學畢業生能夠進入外企是一件特別風光的事情,記得我當時2001年大學畢業時,同學們誰要能夠找到一份外企的工作是很令人羨慕的,特別是跨國企業的工作,大家都會此人非常厲害,收入高,待遇好,進了這種公司就是有身份的白領。當時大學的招聘會上,這些外企都是座上嘉賓,他們在大學裡召開招聘宣講會時,會場總是擁擠不堪,而當時的民營企業是成績普通的學生才會去的,大家都覺得沒有什麼前途。



但是近年來,我們已經學到了外企的精髓,也融合了自身的特點,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實力不斷攀升,阿里巴巴、騰訊、華為、今日頭條等一批中國本土企業不斷崛起,現在在高校就業工作中,最熱門的就業單位換成了中國的一批互聯網企業,收入高,待遇好,進入這些企業年薪幾十萬的畢業生大有人在。今年以來,我國各地還出現了搶人大戰,很多民營企業都瞄準了優秀人才,希望收於麾下。這也能夠預示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的突飛猛進,中國企業在不斷崛起,競爭力不斷攀升。


而有些外企公司也逐漸離開中國,把一些低端生產領域轉移到了東南亞等一些欠發達地區進行生產,降低人力成本。


科壇春秋精選


這涉及兩個經濟問題,一是中國本地化企業的快速發展,二是新興經濟的廣受青睞。

外企在過去中國改革開放年代,的確靠著名氣大、管理規範、收入高、世界化培訓學習機會,使得畢業生趨之若鶩,的確在那個相對封閉的年代,外企給我給我們開啟了一扇窗戶,提高了我們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

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部分外企沒有與時俱進,觀念和管理開始落伍,比如當時手機行業名聲顯赫的諾基亞、電子行業第一梯隊的日本公司等,紛紛跟不上時代的進步,導致員工收益節節下跌,不再是人們羨慕的對象。

互聯網行業由於它的效率和高收入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首先互聯網是輕資產投入公司,賬戶上一般都會有大量的現金流,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互聯網公司員工年終獎都是十幾個乃至幾十個月的薪水,令年輕人羨慕。

還有就是互聯網的文化使得年輕人價值觀很好地融績效考核合,創新、考核制度清晰,還有趣味性較強,這些都符合年輕人的特點。自然喜歡的東西你就不會很辛,因為互聯網產業才是未來!


王紅英金融期貨


大家好,我是職場問答達人九品職麻官,我覺得與其說外企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拋棄了,更應該說是外企已經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拋棄了,因為雖然我沒有外企經歷,但是有幾位朋友在外企工作幾年後紛紛覺得企業文化適應不了或者工作節奏和工作方式不合拍等相繼離職,而離職並不是自己主動辭職,甚至我感覺是被人家外企嫌棄後不得已才離開的,所以那些真正的優秀的,比如專業過硬而且外語挺好的優秀人才往往留在了外企,但是那些得過且過而且抱著混日子態度的年輕人壓根就沒法在外企混下去,所以我覺得外企被拋棄,而是更多年輕人被外企所拋棄。

那麼說到現在很多年輕人熱衷於去互聯網企業,不得不說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阿里和騰訊以及甚至華為的帶動,大家總覺得互聯網企業高大上而且工資也不低,但是我覺得這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跟風的表現,不知道大家看過華為任正非在200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演講沒有,當時會場內全國兩院院士齊刷刷的坐著,很多領導人也都在,華為的任總跟大家報告說“現在的時代科技進步太快,不確定性越來越多,而華為已經感到迷茫,甚至找不到方向”

。說實話我當時通過新聞看到這樣的表述是很震撼的,而後任總開出的藥方,就是“堅持科技創新,追求重大創新”。但是一個國家的創新主要在於年輕人,尤其這次中興雖然解禁已經恢復正常業務了,但是作為年輕人來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受到一些警醒呢?所以,互聯網企業固然高大上,固然工資高,但是基礎科學領域成果和技術都相對薄弱,亟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去注入新鮮的力量,但是很可惜,我們很多年輕人就是喜歡跟風甚至彎道超車,而不願意紮紮實實去坐搞學術研究的冷板凳。

當然,相比傳統很多企業來說,現今互聯網企業的確發展很迅速,甚至藉助資本的力量滾雪球般越做越大,這也很符合現在很多年輕人迅速發家致富甚至不惜投機取巧的心理,但是年輕人一旦少了踏踏實實做實業,認認真真幹事業的勁頭,那麼這個社會終究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所以,不要動不動就拋棄人家外企,人家能不拋棄你就已經很不錯了;也不要動不動就非互聯網企業不去,要知道你去了也是要用業績說話而不是混日子的;更不要想著貪圖安穩一定要考公務員去國企才行,要知道作為年輕人來說,年輕就是資本,就是希望,而一旦連這點資本也放棄了,那一輩子差不多也就那樣了。


九品職麻官


看到這個信息我很高興,證明越來越多人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

這幾年確實隨著國家經濟發展,以前香餑餑的外企已經不在是果然求職首選。我就以我這十多年職場見聞說一下親身感受吧。

管理方面

以前說到企業管理都是外企管理一流、培訓理念先進,許多企業老闆、高管都渴望獲得外企管理經驗。在瘋狂的98年到2008年之間,各種成功學、企業管理書籍沒少老金。甚至不惜花費重金去外國企業進行培訓。

但企業管理落實牽扯的很多因素,往大說決策、往小說員工習慣等等。很多企業以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誰知學習完先進管理實施下去,導致“水土不服”,把企業搞的烏煙瘴氣,業績慘淡、客戶抱怨、下面員工離職率居高不下。慢慢許多企業和高管都發現,外企管理經驗用在咱們國度會“水土不服”。

其實很容易理解,文化背景不同,死板硬套肯定會起發效果。

多數企業管理層已經不在把外企管理當回事,有時候有外企來的員工,還會特意安排人資“重點”觀察。

國家強盛

沒錯,就是咱們國家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特別快。以前世界五百中國沒幾家,現在中國企業在榜上排名眾多。在前十排名中,中國佔據3席。在世界五百強中,2017年中國企業入選有115家,可以說中國獨佔四分之一。

全球六大互聯網公司

全球最頂端的六大互聯網公司,咱們三家上榜。阿里巴巴、騰訊、京東集團。再次佔據一半比例。

大量數據都在證明國家強盛,跨過大企業越來越多。過去我們看到外企,反而羨慕起來我們的企業。小瘋一些同行做跨國人力派遣,都是到國外企業宣傳,然後讓外國人來咱們中國學習先進經驗和管理。

類似的馬雲、曹德旺等知名企業家的管理方面書籍,在國外很吃香。朋友笑著說都是半真半假,但外國人就是喜歡,看的津津有味。甚至還有本《企業管理三十六計》,在國外特別吃香。

一句話:我們在變強,所以外國人現在翻過來羨慕我們!

國人為什麼不喜歡外企

這個方面很多,我就從員工角度分析吧。

1、理念差異

以前日本管理中的“專精”能做到極致,比如打掃馬桶的保潔,可以將整個馬桶打掃乾淨到自己能喝的地步。這種極致好嗎?有好處也有壞處。

凡事做到極致肯定效率要降低,付出的時間、人力、物力、成本太昂貴,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中吃不開。

2、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不同,讓許多國人在外企難以適應。外企高層都是自己企業派遣過來的,不熟悉當地文化,難免讓國人不舒服。

比如小王在日企,最討厭的就是每次見管理層九十度鞠躬。早晨見領導就鞠躬,一天下來工作沒做,脖子快斷了。沒待多久,憤然離職。

外企職業前途迷茫

國人在外企職場根本沒有出頭之日,熬到極限也是個中層,高層永遠是外企派遣過來的空降兵,國人職場前景迷茫,反而不如在民企,乾的好,老闆年底給紅包。

外企管理嚴厲

朋友記得團團轉,那死歪果仁還一本正經說:“有工傷怕啥?”

看看,太沒把人當回事!事後他和CEO彙報這事,對方也很平靜說財務沒錯,誰也不能超越權限。如此公司不帶也罷!年後,朋友直接離職。

其實小瘋身邊好多外果仁很羨慕在中國工作。一位日本妹子很驚歎,你們買蘋果竟然是一箱一箱買,我們都是一個一個買。這妹子也是個吃貨,嫁到中國。當時好奇就問了一句,日本妹子說,水果多,物產豐富。而且男人多數很隨和沒有我們國家的大男子主意。

還有印度的、非洲的太多了。一位米國職場人十分羨慕說,在中國很安全,不用提心吊膽哪天有子彈飛出來。

其他原因還很多,小瘋只是把自己身邊的一些事情說出來。

更多經常職場故事,請關注小瘋吧。


職場小瘋說


外企已經越來越被中國年輕人拋棄了,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記得在曾經的中國,特別是民國時期,由於八國聯軍的緣故,各國的企業紛紛佇立在中國土地上,那也是最早時候的外企啦。

而在今天,最熱門的兩大外企,我想還是日企與英企。

那麼曾經的中國外企極度火熱,為什麼現在卻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所拋棄了呢?

1、外企的要求太高,在今天普遍連研究生都找不到的工作的前提下,當時的外企對選人的要求確實更嚴格,基本要是那種非常優秀的人才能成功進入外企。

2、現如今的中國經濟越來越發達,很多國企相繼崛起,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

當然了,外企在工資報酬確實非常的誘人。

2017年全球500強公司排行榜中,共有115家中國企業上榜:
  • TOP 10:3家上榜,分別為國家電網(2)和“兩桶油”(3/4),100%國企;
  • TOP 11-50:7家上榜,分別是工商銀行(22),中建(24),建行(28),農行(38),平安保險(39),上汽(41)和移動(42),86%國企;
  • TOP 51-100:8家上榜,除華為一家民企外,其餘都是國企,佔比88%。

也就是說,在全球100強公司中,中國有18家企業上榜,除華為、平安外,其餘皆為國企,佔比89%。

全球100強中,中國就已經有18家企業上榜,這就很清楚的說明,國企的實力已經越來越強大啦。

事實上中國已經是超越美國的世界上最大的市場,與之而來的就是有著巨大的機會。

所以很多年輕人更加的會偏向於選擇國企等單位,或者自己創業,因此外企被拋棄,形成如今”晚景淒涼“的現象也是非常的正常啦。

因為中國已經越來越強大啦!


起音


27歲,外企兩年半,辭職。

符合答主提出的人設,來回答一下。

首先,我愛吃,公司是食品公司,工作經常遇到各種好吃的。幸福感很強。

其次,我愛溝通,崗位是媒介,日常就是跟各路媒體、廣告公司、銷售溝通、以及公司內部同時溝通。也挺開心。

再次,我熱愛團隊作戰。對接的同事、項目部、同組的同事都經過了磨合期,大家合作非常密切,互相坦誠,溝通順暢,流程清晰。工作兩年半以後基本上不存在溝通問題也不用畏畏縮縮。

一切都那麼的完美,一切看起來都非常好。

但是還是選擇了辭職。

因為·····窮·······工資真的好低好低好低好低。

然後公司處於穩定發展時期,未來三年內也不會有晉升的機會了。眼看著學妹學弟的工資都要比自己高了,出差北京學妹都不讓我掏酒錢了,非常的尷尬和心痛。

於是選擇了離職,畢竟海負擔著房租,社交和自我形象的日常開銷越來越高,工資跟不上日益增長的基本消費需求——我都不敢指望買車買房,就是正常出門就行,都趕不上。

所以跳槽。

在之後的工作我一致都磕磕碰碰,因為企業文化難以融入,這讓我很惆悵,所以蹦出來嘗試做了半年的全職代購。

艾瑪,累死我了。客服採購發貨都一起自己扛,完全沒法休息,同樣賺兩萬塊,還是上班舒服啊,想賺三萬塊,必須有小夥伴才行,但是遲遲未能找到合適的,於是只好一人我發貨累。真是每次發貨就能脫一層皮。

最近又倍兒想上班了,不過年後才比較方便找工作,休息的這段時間,就用來研究悟空問答了,這就是我為何今天能夠頻繁答題的原因。

外企不是被中國年輕人拋棄的,外企是被強大的互聯網和電商體系改變的。

之所以進外企就是因為外企有一整套嚴謹的規章制度,讓每個人都能夠在流水線上嚴密合適地運行。這樣生產出來的人,嚴謹、高效、講規矩,有禮貌。平臺給予的是團隊的支持和項目的機會。

互聯網出來了以後,沒有了信息的壁壘,即便是沒有組織,個人能力只要強,也能夠接到單,所以漸漸出現了5-10人的小團隊,再漸漸發展成為中型團隊。工作量一樣,收入比以前多很多,也不用顧及人事關係,只要努力,收入有無限可能,何樂而不為。

越來越多的商業模式給了年輕人更多更有趣更廣泛的世界,外企倒像是傳統企業了。

時代在進步,連搜狐 網易 新浪 騰訊四大門戶都被稱為傳統媒體了,如果還守著外企,那就是接盤俠了。

只要努力,就有機會。互聯網時代,要相信這點。


胡小V6


  • 首先,糾正一下,外企不是被中國年輕人拋棄的,是被中國的日益增長的經濟拋棄的;

  • 其次, 外企是被馬雲高速發展的電商經濟和任正非創立的華為手機獨霸世界的威力拋棄的;

最後, 外企被更多的中國創業者改變了命運的經濟拋棄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知道, 在外企上班會很閉塞。接觸的都是國外的人和事情, 處理的也是和他們的交易;但是我們有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裡, 所以, 一直在外企上班還好, 但是一旦離開外企了, 你將何去何從?在退一萬步說, 說句不好聽的話, 外企倒閉了或者撤離了, 你的未來怎麼辦?

可能大家會想 ,你考慮的真多, 不在了再找第二家唄,但是,你看什麼行業。我最早打算離開外企的時候, 就是考慮到, 如果哪天我不在這家公司做了, 我還能做什麼, 但是那個公司是美資公司做鬼節產品的。每年到了萬聖節的時候, 我們就是拼命開發鬼節的衣服和麵具,還有假髮和假睫毛等等。。。。搞得那個時候都不知道怎麼買衣服了!
後來一場金融風暴來的時候, 就是雷曼兄弟倒閉的那場經濟危機,忘記是那一年, 大家可能記得。 波及了多少企業和外匯的價格。我只知道,我去驗貨的時深圳多少家大廠都倒閉了。。。看了令人心痛!

工廠也是, 因為美元暴跌的原因, 虧得一塌糊塗, 尤其是對於利潤不高的訂單, 那次變動真的讓多少廠家陷入困境?

所以, 那次經歷之後, 我就考慮, 如果我不在這家公司做, 我回去還能做衣服嗎?我還會做人的衣服還是鬼的衣服?我做人的衣服, 中國人和我周圍的朋友都能, 能宣傳。能找我做。但是我只會設計和做鬼節的衣服, 試問幾個會來購買和定製?這樣每天都思考這個問題,逐漸對外企萌生了退意。。。

除了說我的個人意見和經驗外, 我們在看看中國這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十年前人們垂涎三尺的外企被中國人拋棄?

1 網絡的發達和普及, 讓國人打開了事業和拓寬了眼界;

2 電商的崛起, 讓更多的人能通過網絡創業, 成本低,沒有門檻;讓更多有才華每天資金的人找到了自己的傳奇;

3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價值, 知道為自己國家效力才是王道;

4 90後的小能人, 祖國的後代, 出生在高速發達的經濟浪潮頂端, 接觸的也是搞科技的信息時代, 能通過科技為自己找到容身之地;

5 一胎計劃, 讓國人更注重教育和人才的開發,所以, 這一代的年輕人不會像改革開放初期 的前輩!那個時候大家為了錢什麼都乾的年代; 而現在是給了錢也不幹的佛系青年。。。

大概說一些 更多的事情在外企幹事的朋友都知道了 無需多說。同樣這兩年自媒體的興趣, 很多三農和臨時工的打工仔, 都在自媒體這條路上找到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和理想生活方式。


Magic搭配師


我因為工作的原因去過不少企業,對於這個話題有一些發言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外企早就沒有了當年的競爭力,年輕人當然願意去更有活力的互聯網企業和民營企業。


先說大格局,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許多地方早已超越了西方。今天無論是去日本,還是歐洲,甚至是美國,看到的都是“昔日的輝煌”。以前好不代表現在也好,發展也講一個相對速度,相比起中國,許多西方國家發展緩慢,甚至是停滯或倒退。以美國為例,整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公路、鐵路、機場、大橋以及高樓大廈)依然停留在上個世紀,和現在的“中國速度”比起來,許多西方國家都是在吃老本。


企業是國家實力的縮影。外企曾經是收入高、福利好的代名詞,90年代末,2000初的時候能進外企還是一件很風光的時候。但是這些年,中國出現了互聯網、出現了BAT,出現了無數的民營企業,慢慢地把外企給比下去的。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外企往往是海外公司在中國的一個分支機構,是它在全球佈局的一顆棋子。對於外企員工而言,本質上承擔的是執行者和螺絲釘的角色,真正的決策權和核心利益永遠是掌握在海外總部那些老外手裡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外企工作往往有“天花板”的原因。


而中國的民營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員工承擔的往往是創業者的角色,前期同甘共苦,有了成績共享利益。對於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而言,互聯網企業顯然比外企更有奔頭。


坦率地講,現在願意去外企的人,許多是抱著“養老”的心態,或者長期在外企已經習慣外企氛圍的職場“中老年”。對於90、95後的年輕來說人,他們更追求自我實現,不願意每天被人指揮做這做那,互聯網企業顯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