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养生好方法

立夏节气养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有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心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黄帝内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立夏节气养生好方法

从养生的角度看,立夏后,人体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在养心。中医认为,五脏之中的心对应夏。“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主神,为神明之用。

起居养生

晚睡早起增加午休: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睡眠方面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及充足的体力。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午间时分,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避免大出汗: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不可过度汗出,避免伤心。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立夏节气养生好方法

饮食养生

立夏时节,饮食原则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立夏膳食调养中,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可多食苦瓜、草莓、莴苣、莲子、豌豆、鸭蛋。

中医认为,四季、五味与人体内脏一一对应。所谓“夏季食苦,苦味入心,可泻心火”,夏季易心火过盛,可通过吃苦瓜、芥蓝、荞麦等来防治。

莲子心甘草茶:《本草纲目》记载莲子心“清心去热”,搭配生甘草能增强莲子心的泻心火除烦之功。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数次,或加粳米同煮成粥即可。

四君子粥:夏季湿度较重,易感湿邪,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四肢不温等脾病。所以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还可以适当喝四君子汤粥。

立夏时节,用“四君子汤”加上粳米熬粥,减少即将到来的炎热给身体带来的消耗。被称为健脾补气第一名方的“四君子汤”,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养胃;配以白术,健脾燥湿,还能加强人参的补气之力;加上有健脾渗湿效果的茯苓,补脾作用更加明显;配上炙甘草,能协调使它们共同发挥效果。

藕汁蒸蛋: 600克鲜藕榨汁后,取汁;鸡蛋取蛋清,调散倒入藕汁,搅匀,入食盐和猪油调匀后,大火蒸15分钟左右即可。有健脾、开胃、生津、养血的功效。

三白饮:白茅根50克、白木耳15克,白砂糖10克,水煎代茶。具有滋阴生津,利尿解暑的作用。用于暑热之小便不畅者。

经络养生

按穴拍“窝”清心火

按摩穴位也不失清心火的好办法。头部的神庭、百会和太阳穴,手上的合谷穴以及脚背上的太冲穴,均有调整肝经气血运行、降心气的作用,特别适合工作忙碌一天后用来放松身心。

多拍打身体各处的“窝”,也可帮助解热去火。

腋窝:俗称“胳肢窝”,这里的穴位叫极泉,此穴位于腋窝有脉搏的地方。拍打的方法是: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提右手,用左手这样拍打,每次拍打30~50次,5遍。

腘窝:位于膝关节的后方,屈膝时呈菱形。如果有中暑迹象,拍打腘窝,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腿窝,反复拍打100~200次。

午睡转眼睛缓解疲劳

立夏后天气炎热,昼长夜短,不少人觉得睡眠不足。这时午睡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午睡时如果能做做转眼球的练习,不但会提高午睡质量,还能有效缓解视疲劳。方法是双目从左向右转9次,再从右向左转9次,紧闭片刻,再迅速睁开眼睛。

早晚梳头促进新陈代谢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刺激头部的穴位,调节新陈代谢。先用五指分别点按人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晚上回家后略作休息,梳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睡前最好再梳3次。经常梳,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立夏节气养生好方法

情志养生

《黄帝内经》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也提到“使志无怒”,就是要人不要因为心情烦躁而滥发脾气,不管天气如何炎热,都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才可“心静自然凉”。

春夏之交,“暑易伤气”,“暑易入心”。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导致心火过旺,出现口腔溃疡、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心慌胸闷、睡眠不佳等症状。人易变得烦躁不安,好发脾气、急躁。

所以此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