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當著孩子做這件事,其實就是冷暴力!

前兩天又看到一則扎心微博:

四川一位小學生在作文《說說心裡話》中控訴:爸媽寧願和網上不認識的人聊天,也不願放下手機,和自己面對面聊天。

老師佈置這篇作文後,她不知道怎麼寫,於是回家向媽媽請教。可是媽媽當時就在玩手機,也沒有認真聽我說的樣子。

她說:覺得有時候太孤獨了!

父母當著孩子做這件事,其實就是冷暴力!

然後,老師問班上同學:你的父母有和她父母同樣情況的,舉一下手。

視頻裡,大部分孩子都舉起手來,看得心裡一陣心酸。

父母當著孩子做這件事,其實就是冷暴力!

一個男孩站起來,哽咽著吐露了心聲:每一次有委屈,想跟爸爸媽媽說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在玩手機,現在我就漸漸養成了有話說不出去。

父母當著孩子做這件事,其實就是冷暴力!

孩子感覺有話說不出去,正在扼殺對父母的依賴和信任。

認真傾聽孩子的語言,雖然在父母看來只是細枝末節;在孩子看來,卻是父母給的全世界。好好聽孩子說,既能體現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尊重,更能展現父母的愛與守護和接納。

所以,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慢慢變淡、變冷、變僵的第一步是:有話想說,父母卻不願聽。

童年期的孩子對父母的情感很敏銳,一旦感覺到父母在拒絕、迴避,慢慢就會把自己的內心關閉起來,獨自孤寂。

父母當著孩子做這件事,其實就是冷暴力!


比起‘父母不聽,孩子說不出去’,傷害更大的可能是:‘孩子說,父母假裝聽’。

當自己的言語、感受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和安慰,和小夥伴發生衝突後沒有人撫慰,需要他獨自面對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情緒崩潰。

父母當著孩子做這件事,其實就是冷暴力!

日積月累,孩子便不想再說了,父母也就無從知曉孩子的感受,看不到孩子的困難,也無法在行動上幫助到孩子。

有很多親子關係,恰恰毀於:反正我說了,你也不聽,那我乾脆就不說了!


之前陪孩子去遊樂園玩,看到一位媽媽一直在玩消消樂,玩得很投入,就連在遊樂園裡的孩子都忍不住要過來看看,媽媽到底有沒有闖過這一關?

媽媽玩得入迷,孩子叫她都沒有任何回應。

我向孩子的方向看過去,原來他是想要和媽媽炫耀下,他可以成功單手握住單槓支撐起自己。

孩子一直握著,喊著,多希望媽媽可以趕快看看他有多能幹?可孩子的媽媽繼續低頭玩著手機,根本就不看不管

父母當著孩子做這件事,其實就是冷暴力!

孩子有任何需求,家長都不會捨得放下手機抬頭看一眼孩子。孩子看媽媽只顧著玩遊戲,大聲呼喊還得不到回應心裡很失落。

現在很多父母都是這樣,聽不到孩子的呼叫,看不到孩子的無助,心裡眼裡只有手機,只有遊戲。

除非聽到場內有孩子的哭鬧聲了,才會引起重視和關注。

如果家長只顧玩手機,孩子很容易有被忽略的感覺,覺得自己沒有手機重要。父母長期的沉溺於手機肯定會影響親子關係。


當我自己有了孩子,接觸了心理學之後,對這句話感觸頗深:「越不能好好聽孩子說的父母,親子關係越緊張。」

如果,孩子說「難過」,你說「別難過」;

孩子「哭」,你說「別哭」;

孩子說「緊張」,你說「別緊張」

......

你會發現:明明想讓孩子擺脫不好的感受,他卻越來越不好受。不管當時的態度有多好,語氣有多溫柔。

其實,不理解孩子當時的情感訴求,孩子就不會敞開心扉。

而傾聽既可以幫助孩子有效地擺脫負面情緒,恢復正常的思維能力;又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孩子有足夠的注意力,來理解和接受父母的正確意見和建議。

父母當著孩子做這件事,其實就是冷暴力!

大部分親子關係持續僵化,最大的問題是:你說,我不願意聽;你說,我假裝聽;你說,我反對聽。


處理親子間傾聽關係也一樣:要特別注意孩子內在需求。

01避免孩子唱獨角戲。

孩子有話要和父母說時,父母眼睛離不開手機、電視。這會讓孩子頓生一種被忽略感,年深歲久,孩子選擇「閉嘴」,有話卻和父母說不出口。

正確做法是:

當孩子給你說一件事的時候,放下手機,離開電視,停下家務,認真聽,並且全神貫注。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誠,他才更願意把自己的遭遇、感受完全告訴爸媽。

父母當著孩子做這件事,其實就是冷暴力!

02避免嘴上說在聽,實際心不在焉。

孩子也需要被理解。

當孩子興致勃勃地要和父母分享,吐露自己心聲的時候,父母的狀態很重要。嘴巴上對孩子敷衍了事,孩子一旦有了挫敗感,就會放棄,用一句「我不想說了」結束。

正確做法是:

看著孩子的眼睛,認真聽他說。當孩子說開心的事情時,想象發生的事情,去感受孩子的開心;當孩子說傷心事的時候,給他一個擁抱,不要吝惜你的安慰。

和孩子保持眼神交流,並配合肢體語言,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關注、被認可。

父母的同等的情感回應,能讓孩子得到滿足和幸福。

父母當著孩子做這件事,其實就是冷暴力!

03孩子遇到問題,避免責怪和干擾。

孩子跟父母講話時,父母的責怪或建議有時會打亂孩子的思路,也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一旦失去積極性,最後就變成「算了,和你說了也沒用,還不如不說」。

正確的做法是:

可以使用「哦......」「嗯......」「這感覺是挺傷心/難過的.......」「然後呢?」這樣簡單地回應孩子,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

傾聽是一種從精神和感情上關懷孩子的重要方式。父母首先做到只參與、不干涉,孩子才會完整地把想法、思路、事情經過說完。

父母當著孩子做這件事,其實就是冷暴力!

父母善於傾聽,就是為了和孩子長期保持親密而友善的關係。

家長也要有這樣的意識,別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也別一邊陪孩子一邊玩手機。對於手機癮比較大得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最好多轉移注意力,別沉浸在手機的世界裡。多關注多溝通,別讓孩子在等待中失去耐心。

“低頭族”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讓親子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希望家長引起注意,不要讓手機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所謂傾聽,最簡單的就是:願意聽孩子,好好把話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