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長絕望:傷透了父母的心

案例

兵,男13歲,學習成績一般,脾氣暴躁,喜歡網絡遊戲,爸爸和媽媽把家中電腦上了密碼,加了鎖後,小兵開始在家庭以外尋找一切可以玩網絡遊戲的機會,去同學家,去網吧等。

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勸也勸了,求也求了,一切皆無濟於事。

看著學業一天天荒廢的小兵,爸爸和媽媽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給家長們一些建議:

1.放棄系在孩子身上的束縛,還其自由

在孩子成長的幾個階段中,特別是到了“第二反抗期”——12—16歲這個年齡段,孩子們基本上已經到了獨立放飛的階段,如果這時家長們仍然緊緊束縛著孩子,必然要招致孩子的強烈抗爭。

所以,對待“第二反抗期”的孩子們,與其如堵洪水一樣,莫如用疏導的方式,給孩子們以自由,還他們飛翔的天空。

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們體驗到翱翔的快樂後,認真對待爸爸和媽媽的意見和建議了。

2.瞭解青春期孩子特點,理性應對

很多家長缺乏對青春期孩子身心特點的瞭解,平時也缺乏學習和積累相關的資料,這就導致家長們對孩子讀不懂,看不透,更不知道如何針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去溝通和交流了。

家長必須要在瞭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點的基礎上去理性做好親子溝通,從說話的語氣、尊重的方式、事情的選擇等方面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

3.樹立良好的形象,少去嘮叨和指責

明智的家長,一般不會隨便開口去指責孩子的,總會先冷靜觀察孩子的言行,弄明白孩子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的後果都有哪些等等,然後再運用技巧去和孩子做溝通。

同時家長還要充分重視一點:那就是,一定要做好自身的榜樣示範!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眼睛是雪亮的,每時每刻都在關注著父母如何做事,如何說話。

4.家長要對孩子的個性化,正確引導

多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處處體現著個性化行為,而我們很多家長總是看不慣孩子的個性化行為特點,動不動就指責和批評孩子,甚至強迫孩子去改正。

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招致孩子的反抗。

比如孩子想弄一個很奇怪的髮型,穿一件很另類的衣服,面對孩子的個性化特點,家長首先就要從校規校紀來引導孩子,讓孩子正確認識,不是爸爸和媽媽不允許你這樣做,而是學校有規定,我們必須要遵守學校的規定,只有這樣,你才是一個合格的好學生。

方向不偏,剩下的就是細節問題,對於枝枝杈杈,通過家長這個園藝師的修剪,相信會培育出一棵健康茁壯成長的參天大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