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防災減災日」行動起來,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

「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十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行動起來,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5月7日至13日為防災減災宣傳週。

「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宣傳教育活動時,突出“行動起來,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這一主題,強調不能把減輕災害風險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進一步行動起來,針對身邊的災害風險,採取排查治理災害隱患、修訂完善應急預案、組織開展應急演練等多種措施,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地震小知識

「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一、什麼是地震?

地震是大地的振動,它發源於地下某一點,該點稱為震源。振動從震源傳出,在地球中傳播。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

「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二、為什麼會發生地震

地球的結構就象雞蛋,可分為三層。中心層是“蛋黃”-地核;中間是“蛋清”-地幔;外層是“蛋殼”-地殼。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同時地殼內部也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

「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三、地震來臨時有前兆嗎?這些前兆是真的嗎?

地震來臨時一般是會有前兆的。例如先來小地震再來大地震,地下電、磁、熱和水等物質運動變化可能會影響到生物界的神經,從而產生了地震前兆,但這些前兆也不完全可靠。從地震監測的角度來分析,如果監測網精度和廣度足夠的話,我們可以對這些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推斷出是否有大地震來臨。但也有些地震是沒有前兆的,發生地震的原理比較複雜。

「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防震抗震四大要點

一、是跑是躲不要猶豫

一次地震,從人們感覺震動到房屋開始倒塌,通常有十幾秒鐘的時間間隔。經驗告訴我們:震是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中的好辦法,這處辦法尤其適合處在樓房內或人多場所的人。如果你住在平房,迅速跑到室外避震也是可取的。但是,一定要迅速採取措施,不要猶豫,以免在猶豫中喪失生存的機遇。

「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二、採取正確的姿勢

躲避地震時要儘量降低身體的重心;蹲下或會下時,要儘量蜷曲身體;趴下時要臉朝下,不要壓住口鼻,以利呼吸。躲避時要低頭,並用手護住頭部,有條件時,可用身邊的物品,如書包,被褥等頂在頭上;要防止灰土、毒氣等侵入口、鼻,條件允許最好用溼毛巾捂住口鼻。

「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三、尋找安全的地方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遠離建築物空地。在室內,房屋倒塌後能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比如:樓房中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如廚房、衛生間;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傢俱旁,內承重牆角;教室的講臺、書桌下;商場書店的結實櫃檯、室內立柱附近;影劇院的排椅下;工廠車間內的機床、大型設備附近等。

「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四、震後迅速撤離

地震發生之後,受損的房屋是最危險的場所,一旦震動停止,要馬上撤離。如果是在家中遇到地震,在撤離前要滅掉明火,關掉煤氣,切斷電源,防止火災發生。

「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5·12防灾减灾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地震災害難以預測,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知識與努力去預防災難的發生。希望大家能夠進一步提高自我的防災減災風險意識,珍愛生命,珍惜身邊所愛的人,銘記過去,展望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