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陈然一件黑色T恤,下边一条黑色工装裤,手上半截手套,背上一个深灰的双肩包,包里一个便携的相机,两把手电,一个小药箱,一个充电宝。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摄影博主悦步作品

他刚借着旁边窗栏的力翻过对过的一面墙,进到一座建筑物内部,这是一个废弃造船厂的零部件制造车间。目测长度超过150米,层高在20米以上,停留在这个建筑中央,让陈然觉得自己很渺小,但同时他也很兴奋,拍了张照片到群里说“没白来。”

陈然是一个废墟探险爱好者,在中国城市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就像电影《昆池岩》、《女巫布莱尔》里的主角一样,怀着探索的好奇向城市的未知处进发。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豆瓣废墟探险小组成员拍摄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日本摄影师Tommy Nakamura作品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日本摄影师Tommy Nakamura作品

“我查完资料,再看那些照片,整个感觉都不一样。你会觉得那些冷冷的光照着的病床好像是有人在尖叫的。还有很多老人可能连尖叫的力气也没有吧。”根据当时举报护士的证词,每年都有患者因为痛苦和绝望选择用病床上的布条勒死自己。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日本摄影师Tommy Nakamura作品

她最近一次探险是暑假跟着朋友,去了香港在圈内名声颇盛的荒废小学,只剩了骨架的建筑、破碎的窗户玻璃和男厕无法再接不住尿液的小便池是颇受“废墟摄影”镜头青睐的场景。她和几个论坛上认识的朋友背了不少镜头和摄影器材,一到地方就开始摆出架势选景拍照,过会儿又来了一对男女带了反光板和服装过来拍人像。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日本摄影师Tommy Nakamura作品

“我忽然有种不太对的感觉,我觉得好像我们镜头下的那份安静都是假了的。我们来了,就打扰了它。”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相较于Hitzeen,陈然则是一个完全的探险者,有人试图把这种城市探险界定为是一种“人类少年时代所共通的好奇心”,导引人去探寻未知,尤其是那个你已熟悉城市的另一面。

陈然觉得自己就是如此,“看熟了的东西,突然给你翻一面儿,全是你以前没见过、不知道的。肯定好奇,想去瞧瞧啊!”陈然是四九城里土生土长的孩子,从小翻墙跑胡同,十四岁就偷着爬过废弃的煤矿,他喜欢这个城市的四时节气,也喜欢这里的建筑风物,他毕业后去了一个公司做工程造价,但周末不加班的时候还是喜欢绕着北京城到处转转。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 朝内81号

“我那时候也是机缘巧合,有回逛论坛,就看见有人发帖子说讲咱北京邪门的地方,里面有个就是朝内81号。”

民国高官的姨太太在里边上吊、高官全家最后也满门抄斩,吊死人的白绫布还在房里挂着,还有之后曾被用作国家部门办公点又全部撤离,以及2000年神秘消失的维修工人,都让看帖子的陈然觉着兴奋。他搜索了所有关于这座房子的故事和传说,看了两个探路贴之后,就在一个周末夜晚起了身。

“那时候什么也不懂,就拿了一手电过去。但我去之前也看了他们挺多楼主的照片,到那里也没有觉得那么害怕。楼梯就是老的很薄的木板,很多都已经腐烂了,你踩一下都觉得不太稳。你进去就能看着底下的地下室,能见着死耗子什么的。再往里边走就是很长很深的走廊,你一个人拿着手电一直往前走,越走心里就越嘀咕,怎么还没完,有点声响就觉得背后是不是有东西跟着。到阁楼是黑的,越走你心里就越慌,一点光都没有。出来见着光,我特意往写字楼那光亮的地方走,透了一会才缓过来。”

这是陈然的初体验,而后借着影视化创作81号名声远播,吸引了很多好奇的目光来满足他们对幽暗空间连同神秘传闻的想象,“我后来2010年,2013年还带着朋友去过两次,角角落落都逛了,不过后来知道的人多就没意思了。房子还是那个房子,但不一样了,有人在里面拿着油漆涂鸦,还有人扔垃圾、动物尸体。就已经没意思了。现在干脆就没了也算是个了解,省得他们在里边糟蹋。”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就距离陈然初次体验后不久,81号也因为影视化作品的传播,吸引了更多好奇的目光。甚至还有从外省市来的年轻人,特地到此一览,来满足他们对幽暗空间连同神秘传闻的想象。

但陈然却慢慢对这里失去了兴趣,“我后来大概2011年,2013年还带着朋友去过两次,角角落落都逛了,不过后来知道的人多就没意思了。房子还是那个房子,但不一样了,有人在里面拿着油漆涂鸦,还有人扔垃圾、动物尸体。就已经没意思了。现在干脆就没了也算是个了结,省得糟蹋了。”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摄影博主悦步作品

显然陈然对于“进入者”对于废墟留痕的愤怒远大于这些建筑最终被政府或是开发商收归重新利用。往墙上喷“血字”,从窗户外往里扔垃圾和死鸟,躲在楼梯侧边吓新进来的人,在陈然看来都是无意义的闹剧,背叛了“城市探险”的本意。

2016年底,陈然看到81号被修缮一新,重新宣布公开招租陈然反倒很平静,“已经不是废墟了,能拿来用也好的。”

这样“废墟留痕”的行为是圈子里公认的“没品”或是“菜鸡”行径。“基本上我们圈子里的老手都不会这么做。”阿申也同意陈然的说法,“踩下去灰尘跟地毯那么厚的地方,你去乱画多大脸?还有见着东西拿走的,人家已经好端端地在那里那么久了,你非要过去动太不好了。”

“不破坏,不带走”是“北京城市探险协会”挂出的标语,除了这两条“不打扰”,还有关联建筑与人安全的“不透露废墟具体位置”。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摄影博主悦步作品

在一个名为“佛跳墙废墟探索”的网络小组里,组长也记下了类似不成文的规定。

“1.不透露废墟的具体位置,一方面是对于废墟的保护……一方面也是对城市探索者的保护,废墟年久失修,有包括但不限于坍塌、堕落、坠物、粉尘、毒气、狗蛇、蚊虫在内的各种安全隐患。且有些地点虽然废墟,但仍有安保人员值守,贸然进入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以我个人来说,曾因城市探索被多次带进派出所……”

不仅组长有过这样的经历,小组成员阿申跟其他“城市探索圈子”里的人也一样都遭遇过跟废墟安保“纠缠”的麻烦。

“玩这个的人多少都碰到过几次保安之类,有的地方管得严不让你进去,他们有的孩子火气重上去跟人干架的也有。也有点地方保安眼开眼闭,知道来的人多了,你分支烟或者弄点钱就进去了。不过我有几个朋友,觉得这么没意思的,特别喜欢自己爬墙的。好几次就被他们怼在墙上,拿杆子戳,最后吵起来就去派出所,不过派出所也不会怎么样,批评教育几句,也就回去了。”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摄影博主悦步作品

这种“有人值守易被发现”的废墟在“佛跳墙”小组难度系数计分上会被记上2分,与此同时,还有“翻墙的难度”、“看守的的态度”以及“有无监控”、“路况如何”等,都会以“0.5-2”不等的分值来标记这些“废墟”进入的难度。

各项相加,即为难度的评级分数,0分最易,5分最难。而对于很多新手玩家而言,3.5分就是一个难度分水岭,在此之上的废墟就需要多方尝试之后才能进入。除了难度,还有对于废墟本身探寻价值的评级,从最优的A到E分为五级,很多圈子里的人也开始用这套标准来衡量和分享他们探索到隐秘之地。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隐秘和美丽永远会伴随着看不见的危险。

陈然曾经经历过跟两个朋友进入郊区一个防空洞,越走越深,空气也越闷,行到半程,一个朋友突然没了消息,他们赶忙用实现约定的方式联络寻找,最后终于在另一侧的黑暗里找到了他。经过这一次之后,陈然跟群里有经验的朋友学了不少探路和出外探险的技巧,先通过卫星地图定位来精细寻找定位,再探路做功率,做好应对不同情况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陈然这样的情况还是幸运,

跟在一同在探险群里的朋友还有过“只身探井,绑腰上的结突然松了”的惊魂一刻,以及探险者进防空洞缺氧而死的消息。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摄影博主悦步作品

但废墟探险让人着迷的地方也是显而易见的。

阿申最常去的探索地点是城市里被遗忘的废弃工厂,矗立在那里庞大的工业怪兽身躯,盘更错节的锅炉管道,过往从不熄火的庞大熔炉,刷着鲜红标语的空旷车间都会让他产生一种敬畏感。蒙满灰尘的头盔和门上泛黄的绩效表,又带着往日生活的痕迹让他着迷。

这些工厂尽管被废弃但仍有产权归属,也有安保和监控,因此不少难度也在3.5左右,甚至在此之上。阿申最开始尝试的都是一些前人探过路的废弃冶炼厂、化工厂,有些甚至已经慢慢被开发成了影视基地。很快,他不再满足于这些看起来“安全稳妥”的选择,而开始想要尝试更多新鲜刺激的体验。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豆瓣乌陵作品

“我大三暑假吧,也没什么事,看到群里有人说一个西安的兵工厂,厂区很大很有死,烟囱有三五十米高,我当时看那个照片我就觉得得去看看。然后就约了几个当地的朋友跟我们一起去,那个工厂确实非常非常大。我们转到后来都有点晕乎。门口有保安,我们就绕到后边翻墙进去,墙有两米多高,不太好爬。我们也是垫了东西,翻进去的。进去之后觉得跟上海的废弃工厂还是不一样,这里好像更没有被人打扰过的感觉,地上都已经有藤蔓了。

藤蔓连着地跟房子墙角,旁边我们居然还看着有很多摞起来的弹药箱,里边都是码好的一个个白圆柱,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弹药。旁边还有看起来烧过的弹药壳,特别有意思。里边那个最高的烟囱有三十五米吧,一眼过去望不到头,上边的扶手都锈了。还有他们浴室里的喷头管还支在顶上,玻璃上刻着“团结**,**生产”,厂里托儿所窗台沿挂了布娃娃的毛线头发,墙上还有原来贴在我们头顶的小红花。”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豆瓣乌陵作品

旧工厂的场景也总会让阿申记起自己童年在国营大厂区里生活的片段

,印着红色“先进工作者”的搪瓷茶缸,食堂里的大饭盒,踩着拖鞋从浴室里出来的大人。还有从烟囱里吹出来不会断的烟雾,只不过很快这一切就翻滚着结束,机器停了,爸妈拿了几万块“买断金”回家了。曾经熟悉的厂区开始陌生地没有关系

“我每次站在那些工厂里,看着那些车间、机器,总会让你情不自禁去脑补以前这里是这么样的,谁来过谁走过……就像我之前在一个防疫站,看到窗户下一堆杂物里飘着的防疫资料和几张病例,上边印着1999,还有一个烟盒,盒里的烟盒盒外面的字都看不清了。一片都是灰的,我拿起来看,灰都掉在裤子上,一下我觉得离过去很远也很近。”

这种相似的感觉在陈然寻访那些废墟的时候也会经常出现,废弃游乐园里头身分离的动物坐骑,随着风转起来咯吱响的摩天轮;还有斑驳这旧标语,架着陈旧繁复机器的“十里钢城”;还是悄然暗藏在城市另一面的“地下城”。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摄影博主悦步作品

“我第一回进去的时候已经晚了,有部分已经封起来了,还有一部分开放给外宾参观,我们走的是另外一小段,但还是挺大,我们让每隔几米顶上有个灯,墙壁上都是六七十年代的那种画,工人撒热汗啊、各族人民大团结啊,还有挥手的毛像。里面的画像雕塑都特别有那个年代的感觉,像是走在老电影里。每个我们进去的废墟都是这样,时间都定格了,什么都不动了。有一瞬我觉着自己在这儿也是虚的。对着很多东西,你会觉得你太小了,平常的烦恼、压力可能对着这样大体积的起落来看太小太小了,我有时候坐在那里就看着外边的墙和土,能想通很多事。”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豆瓣乌陵作品

在知乎里有一个“喜欢废墟是什么心理根源?”的问题,在256人赞同的回答里,有人摘录了一段《身份的焦虑》里的描述:

“要安抚焦虑者,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像乐观的心态教我们的那样,告诉他一切事情都会好起来的——相反,我们应该告诉他一切事物最终翻寻变得非常糟糕:屋顶将会塌陷,银行将会变成废墟,我们将会死去,每一个我们所爱的人都将去世,我们所有的成就,甚至连同我们的名字都将深埋于地下。

废墟是无限时间的代表一样,与无限的时间相比,我们虚弱的、短暂的生命与飞蛾或蜘蛛的生命一样微不足道。

凌晨12点,我独闯「凶宅」朝内81号

撰文:咕咕

封面来自豆瓣乌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