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英剧《黑镜》(Black Mirror)系列,一直以黑科技对未来人类生活的影响来讲故事,让你从未来AI大环境下的这面黑色镜子里,看到人性的挣扎,恶的根源与放大。

《黑镜》前两季都是BBC出品,每季以3集的小篇幅,反转颠覆你的认知,带来炸裂刺激的头脑风暴。因此保持着高口碑,第一季豆瓣评分9.3分,第二季豆瓣评分9.1分。

但自从Netflix接手了《黑镜》第三季后,英式短小精悍的反讽风格,被美式絮絮叨叨的人性关怀所取代。篇幅从3集变成6集,时长也拓展到了60分钟。黑科技还是那个黑科技,写故事的还是那个来自英国的Charlie Brooker,但在故事铺排、人性善恶呈现上,开始了落于俗套的美国风格。

《黑镜》第三季豆瓣评分已经跌到了8.8分。第四季又以6集的篇幅上线了。这次请来了朱迪·福斯特这样的导演去拍分集故事,开拍之前的噱头还是很足的。

当剧集上线后,黑镜粉的反馈是怎样的呢?目前第四季的豆瓣评分是8.3分,相比前三季,这个分数又下滑了。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这个分数,真是一季更比一季低。↑↑↑

有不少死忠粉表示,第四季只是前三季的一个大拼盘,完全没有了当初耳目一新的感觉,甚至带着太多的美剧气息。那么《黑镜》第四季,我们还能看到什么,还有什么故事可以让我们思之极恐?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可能是因为有女性导演的加盟,第四季《黑镜》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大女主为核心的,每一集中处于决断性主导地位的都是女性,她们聪明果断,下手狠辣,为了爱或自由,走上抗怪升级之路。(难道美国人也GET到了国产剧刷流量包的秘诀了吗?)

只是这样的角度削弱了《黑镜》原先犀利冷峻的本质,“温情脉脉”处理结局的手法让一群期待在新一季中,看到在新的高科技映照下那些暗黑惊悚故事的粉丝们,感到失望了。可以说看完6集故事就像看了6部美式电影。

第一集《卡利斯特号》——虚拟版《太空舰队》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故事的开头就是致敬《太空舰队》的一场太空狙击战,从成员服饰到反派造型,都参考了美剧《太空舰队》,甚至背景音乐、演员的腔调都有《太空舰队》的痕迹。太空舰“卡利斯特号”这个名字也来自《太空舰队》。

女主角娜内特从太空舱里醒来,发现被困在一个“无限轮回”的宇宙冒险游戏里,而这一切都是那个有社交障碍症的上司,设计的一个单机虚拟游戏,娜内特则是上司从她本体的DNA复制的虚拟意识。在这个游戏里,上司就是舰长,掌握生杀大权。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不自由毋宁死,娜内特选择了反抗,虽然舰长打个响指就能封住她的口鼻,让她体验濒临窒息的痛苦,但丝毫阻止不了她想摆脱这个死循环的命运。

这个大眼睛美女,胆大心细,对自己够狠。她一边色诱舰长,迂回拿到能联系外界的通讯器,一边拿自己在云图像里的艳照,威胁她在现实世界的本体,帮忙做外援。

最后结局在此就不剧透了,只能说,充满了爆米花的味道。

第二集《天使方舟》——母爱的杀伤力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这集是朱迪·福斯特执导的,探讨的是母女两代人的相处方式,然而被不少粉丝认为是这一季里最无趣最不“黑镜”的故事:萨拉的母亲在萨拉3岁走失之后,选择给她植入“天使方舟”芯片,以达到时刻监视的效果。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天使方舟》借一个高科技的外壳,讲了一个老生常谈的伦理故事。

果然在萨拉长大后,母亲意识到过度的保护反而造成了萨拉的反叛,但她像吸毒一样上瘾了,通过“天使方舟”干涉女儿的恋情,杜绝她吸毒变坏,结果事与愿违。当爱变成恨,维系的亲情只是一根脆弱的稻草。

萨拉发现母亲还在监视自己时,她爆发了,拿着“天使方舟”的平板拍打母亲。

这场戏,因为“天使方舟”的屏蔽功能,萨拉是看不清母亲头部流血的。

此处如果不是导演选择的这个结局,其实会更具震撼感吧?

总之,它不能让经历了前三季惊悚锤炼的粉丝觉得过瘾。

第三集《致命鳄鱼》——冬季版《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干了什么》

前5分钟讲述米娅和她酒驾的男友在公路上撞死了人,然后毁尸灭迹,像极了电影《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干了什么》。

15年后,米娅成为了著名建筑设计师,前男友还是混混一个。然而向他们“讨债”的不是魔鬼,而是两人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当前男友承受不了15年罪恶感的蹂躏,准备自首时,米娅选择灭口来维持现状。当多米诺骨牌被推倒,米娅走上杀死所有知情人的不归路,甚至连婴儿也不放过。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这个拥有“记忆感应器”的时代,获得事故目击者对事故的记忆成为了合法的,个体的隐私在机器取证面前无法遁形。一个微不足道生物的记忆成为了米娅的追命索……

这集的惊悚反转算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了。

第四集《绞死GJ》——爱情的真谛是什么?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这是本季唯一有点甜味的喜剧故事,探讨了未来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男女双方可以找到高达99.8%的匹配指数的另一半,那么爱情的真谛又是什么?

男女主人公在虚拟空间开始了听从“指引者”安排的计时约会,时间的长短是电脑根据双方的性格、爱好、人脉等数据来调整的。

结果一见钟情的两个人只有12小时的时长,两个不怎么对路的人却要相守一年时间。

那你还会相信人工智能的99.8%的匹配指数吗?

你愿意接受电脑给你找的终极另一半吗?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最终还是女主角艾米发现了游戏的规则:这个时长游戏只不过是对男女双方的测试。当你发现你真正喜欢的那个人,在与他/她的相遇的1000次机会里,选择998次的_____(为避免剧透大家自己去看哈),那个他/她就是真爱。

然而,前面几段恋情失败已经表明了这个虚拟系统不靠谱,但现实中男女主恋情的建立也是在这不靠谱的系统上……

所以,这个结局,到底是糖,还是“黑镜”呢?

第五集《金属头》——AI压迫下的以暴抗暴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这是一个用黑白镜头拍摄的故事,充满着浓浓的末日味道。

在某个被智能机器狗控制的农场,萧条荒凉,没有生机。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女主角带着两个朋友冒险闯入农场的仓库,开启了这个杀戮游戏。两个朋友的击杀几乎是在瞬间完成。而机器狗对女主角的追杀却是一波三折。

这只智能机器狗的功能强大,可以射击N块追踪芯片追捕猎物,可以红外线扫描热源,机器爪还可以分解出细小的机械手开门开车都不在话下。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女主角强烈的求生本能,让她与机器狗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博弈。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最后她打爆了机器狗的头,却被机器狗的追踪芯片击中了脖子。

在意识到即将有更多的机器狗到来之时,女主角做了一个并不难以想象的选择。

这是一个以个体反击机器绞杀的故事。

第六集《暗黑博物馆》——意识复仇录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这是第四季口碑最好的故事,博物馆里有不少场景和陈列物品出自于本季前几集,有一点点暗黑气质,比如储存意识的小白蛋、《卡利斯特号》的棒棒糖、《天使方舟》的平板、米娅杀人的浴缸等,可惜反转得不够惊悚。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意识困于暗黑博物馆的死刑犯。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意识寄居在猴子里的母亲。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自虐的医生。

三个平行悲伤的故事里,因转移意识技术体验到死亡快感而自虐的医生,意识被困于猴子公仔里只能说“猴子爱你或猴子要抱抱”的母亲,为了妻儿的未来生活将自己的意识出售给暗黑博物馆馆长的死刑犯,这三个主人公给予了本集里女主角——黑人女孩复仇的理由。

她是死刑犯的女儿,却发现父亲的意识在 “暗黑博物馆”里饱受折磨,被不良馆长以电击来挣钱……

猜猜女孩最后是怎么复仇的?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当《黑镜》不再黑化,就算请来朱迪·福斯特做导演,也让人想弃剧

总体而言,《黑镜》第四季依然无法超越前三季的颠覆之力,情节的设置归于平淡。虽然女性视角算是一种创新,但温吞水一般的处理,无法起到类似锋利的手术刀,割开皮囊看到本质的尖锐效果。第四季依然用“意识”复制或转移的老梗,也还算沾了科技助恶的边,整个剧集延展方向却落入讨论情爱归属,为自由抗争这些道德伦常里。

当《黑镜》不再黑化,还有什么能让你坚持看下去的呢?

新 青 年 剧 乐 部

让我们一起追好看的剧

年轻、有趣、有态度

电视综艺资讯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