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言俗塵缺仙緣,情懷普世曼妙時|武平何仙姑的傳奇故事

誰言俗塵缺仙緣,情懷普世曼妙時|武平何仙姑的傳奇故事

非遺系列之|何仙姑的傳奇故事

誰言俗塵缺仙緣,情懷普世曼妙時|武平何仙姑的傳奇故事

距武平縣城42公里的巖前鎮,是客家文化習俗與嶺南文化習俗的相融之地、交匯之地,是千年古鎮、文化名鎮,是閩粵贛客家人的共同信祖定光古佛的發祥地和八仙之一何仙姑的出生、仙逝地。因獅巖雄偉奇特、風光秀麗、景色優美;洞前蛟湖,天然水成,與獅巖相映成趣,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而聞名遐邇。千百年來,不少官宦名流,文人墨客慕名來遊後,盛讚獅巖風光。

誰言俗塵缺仙緣,情懷普世曼妙時|武平何仙姑的傳奇故事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不但真有其人,其生地、卒地、生年、卒年皆有據可查、可考。何仙姑在武平的活動遺蹟和傳奇故事,在《福建通志》、《武平縣誌》(清康熙三十年版)、《何氏族譜》等都有具體記載。

誰言俗塵缺仙緣,情懷普世曼妙時|武平何仙姑的傳奇故事

據武平《何氏族譜》載,何仙姑系南京直隸廬州府廬江縣人氏何大郎之女。何大郎於後梁乾化八年辛己(921)年以進士選授福建汀洲寧化縣縣令。後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926年)從徵廣東,出梅州,道經巖前,周覽形勝。退任后辟南安巖獅子口居住(即今巖前獅巖洞,定光大師圓寂處)。後晉天福二年丁酉(937年)生女何仙姑。仙姑幼性清淨,不飲酒、不茹葷,隱跡巖中,打坐練功,矢不適人。當時的善男信女不知其名,只見她天生性善,認識和採集許多山間草藥,熱心為當地百姓治病、救急、救災,效果顯著。方圓數十里內,不管男女老少,凡有疾病災難,都前來求助何仙姑,何仙姑長期免費給病者送上草藥,盡力給予解決困難,消除災禍,頗受遠近百姓的敬重和愛戴。

誰言俗塵缺仙緣,情懷普世曼妙時|武平何仙姑的傳奇故事

北宋太福乾德二年(965年),泉州府同安縣出家和尚鄭自嚴大師(定光古佛),抵巖募化,發現獅巖洞宜建禪堂。但何仙姑認為自己生於斯,長於斯,靜修於斯,不願讓出獅巖。有一天,仙姑出觀洪水,鄭自嚴大師輒入巖中趺坐,大蛇猛虎皆盤伏。何大郎知此等事後,欽其神異,跟鄭自嚴大師形成莫逆之交。後得知自巖大師意願,遂施獅巖為佛殿,並獻出自己家產永充供養,又動員子孫各遷他地開基,不致顧戀如許產業。何大郎攜妻、仙姑遷往離獅巖二十多里遠的冷洋劉坑(即現在寧洋村洋貝嶺一帶)開基創業,繁衍後代。

誰言俗塵缺仙緣,情懷普世曼妙時|武平何仙姑的傳奇故事

“八仙”之一的呂純陽(洞賓)見其有仙質,遂贈仙姑一顆桃子,於宋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年)在冷洋劉坑大郎公五世孫大一郎家中仙逝,享年150歲。傳說仙姑逝世時,“聞空中有鼓樂聲,一朵祥雲從臥塌直上雲霄,見者無不驚異”;“自是鄉人敬慕,塑遺像於仙姑樓”。何仙姑去世後,真身葬在乾湖塘(現寧洋“葫蘆橋”一帶),其墓地在1933年當地軍閥強建巖武公路時被毀。

誰言俗塵缺仙緣,情懷普世曼妙時|武平何仙姑的傳奇故事

何仙姑生於晉天福二年(937年)生,卒於北宋哲宗元年(1089年)。身經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四個朝代,共十四個皇帝,成為武平有文字可據的享壽最長的人,留下了許許多多何仙姑治病救人、扶危濟困、巧治瘟疫、懲惡揚善等許多傳說故事,歷經千年,口口相傳,當地婦孺皆知。

誰言俗塵缺仙緣,情懷普世曼妙時|武平何仙姑的傳奇故事

何仙姑的傳奇故事概括起來主要有:出生時,獲八仙之一的鐵柺李的救助;孩提時,幼性清淨、不飲酒、不茹葷,隱跡巖中,打坐練功;成人後,上山採集草藥,熱心為百姓治病、救急、救難、救災,矢不適人;因行善積德,壽命特長;仙逝時,香氣襲人,空中傳來鼓樂聲,升空成仙;仙逝後,百姓為之塑像、構廟祭祀,仙姑神靈仍不忘為人們治病祛瘟,救急救難等許多神奇傳說。

誰言俗塵缺仙緣,情懷普世曼妙時|武平何仙姑的傳奇故事

何仙姑的傳奇故事紮根民間,忠於歷史,又貼近生活,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在教化民眾,行善積德方面,既有神仙世界的虛無飄渺,又有腳踏實地的現實感受,對弘揚真善美、鞭撻邪惡醜方面至今仍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是溝通海峽兩岸和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何氏裔孫情感的紐帶和橋樑。

綜合整理:蘭夢丹

圖:李國潮、張乃彬、廖夢華、部分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