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傳說了解下

八仙過海是一種流傳最廣的中國民間傳說。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我們小的時候就都聽過這個故事。八仙有李鐵柺、鍾離權、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每個神仙都有自己的寶貝,比如鐵柺李的大葫蘆;鍾離權的大葵扇、張果老的踏魚鼓、何仙姑的立荷花等等。在民間傳說中,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

八仙傳說了解下

我們就先說一說八仙過海的故事:相傳白雲仙長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也有說是八仙赴王母娘娘蟠桃會。在回程時,呂洞賓說:“我等既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憑個人道法,意下如何?”眾仙聽了,欣然贊同,一齊棄座動身而去。八位仙人聚到海邊,個個亮出了自己的法寶。逍遙閒散的漢鍾離,把手中的芭蕉扇甩開扔到大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悠哉遊哉地向大海深處漂去。清婉動人的何仙姑步其後塵,將荷花往海里一放,頓時紅光四射,花像磨盤,仙姑亭亭玉立於荷花中間,風姿迷人。眾仙誰也不甘落後。吟詩行俠的呂洞賓、倒騎毛驢的張果老、隱跡修道的曹國舅、振靴踏歌的藍采和、巧奪造化的韓湘子、借屍還魂的鐵柺李紛紛將寶物扔入海中。瞬間,百舸爭流,各顯神通,逞雄鎮海,悠然地遨遊在萬頃碧波之中。

八仙傳說了解下

八仙遨海,頓時海面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動了東海龍王的宮殿。東海龍王急派蝦兵蟹將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顯其能,興海所為。東海龍王惱羞成怒,率兵出來干涉。八仙據理力爭,與之抗辯,東海龍王下令蝦兵蟹將搶走藍采和。藍采和不甘示弱,與之爭鬥,終因寡不敵眾,被抓住關進龍宮。眾仙見狀大怒,個個奮勇上前廝殺,在海里打起一場惡戰。眾仙連斬東海龍王兩個龍子,嚇得蝦兵蟹將魂飛魄散,屁滾尿流,紛紛敗下陣來。

東海龍王怒不可遏,急忙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不制服眾仙誓不罷休。於是四海龍王催動三江五湖四海之海水掀起驚天巨浪,殺氣騰騰地直奔眾仙而來。正在一觸即發之際,忽見金光閃爍,濁浪中閃出一條路來,原來曹國舅白雲板天生具有避水神力,他懷抱雲板在前開路,眾仙在後緊緊跟隨,任憑巨浪排山倒海,卻奈何不了他們。四海龍王見此情景,十分惱火,又調動了四海兵將準備再戰。恰巧南海觀音從此處經過,便喝住雙方出面制止,東海龍王放出藍采和。八仙拜別觀音,各持寶物,乘風破浪、遨遊而去。這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八仙傳說了解下

我們日常使用的傢俱 “八仙桌子”,也與八仙的傳說有著關係。

傳說八仙結伴雲遊天下,路過杭州,聽人說杭州有個畫聖吳道子,就一齊來拜訪。吳道子正在家中作畫,忽見這麼多客人來訪,原來還是八仙,連忙上前把他們迎進房內,搬椅子倒茶忙了一通,海闊天空的談論起來,不知不覺天已暗了下來。吳道子想:難得八仙光臨,要招待他們吃飯,吩咐下人準備酒菜。可是這麼多人沒有一張大桌。吳道子靈機一動,大筆一揮,畫出一張四角方方的桌子。正好夠坐八個人。高高興興地吃喝起來。呂洞賓問吳道子:“吳先生這張桌子倒很實惠,叫啥名字?”吳道子想了想說:“我為你們而作,就乾脆叫八仙桌吧!”

幾位遠方的“親戚”問明原由後,一合計,決定為好客的布依人家創造一個好的辦酒環境,讓親戚們能舒舒服服地坐在屋裡吃飯,不遭日曬雨淋。於是幾位“親戚”叫主人把地下的飯菜收進灶房,又叫親戚們把淋溼的衣服換掉,暫時不要到堂屋來。等親戚們換好乾衣服再來到堂屋時,只見幾位遠方來的“親戚”已在堂屋擺上了一大排整齊的木方桌,四周還放上木條凳,請親戚們按每桌八人坐下吃飯。主人見狀後,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只是一個勁地請幾位“親戚”到家神腳的那一張桌坐下吃飯,嘴裡不停地念:“我的天哪,你們真是神仙哪!”嘴裡念著,手邊擺酒菜,等將酒菜擺齊後,幾位“親戚”突然不見了。這時所有的親戚都感到奇怪,說他們可能就是仙人,有心來幫我們布依人家辦好事的。據說這幾位“親戚”確實是天上的張果老、鐵柺李等八位仙人。

後來布依人家就稱這種桌子叫八仙桌,凡是辦酒或親戚朋友來,都用這種桌子擺飯吃酒。為了紀念八仙的功德,平時有好酒、好吃的東西,布依人家都要擺在家神腳的八仙桌上,表示對八仙的祭祀。

關於八仙的組成,其實有多種說法:

八仙傳說了解下

最早的八仙出現在漢代,是號稱“淮南八仙”的八個文學家,當時稱作“八公”。《小學紺珠》記載:“淮南八公為: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披、雷被、晉昌、伍被。”西漢淮南王劉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因淮南王好神仙丹藥,後世傳其為仙,淮南八仙之說可能附會此事而起。由此可見,淮南八仙只是八個文人,並非神仙。但後來因為有淮南王成仙的傳說,後世便附會在他門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稱作“八仙”。

八仙傳說了解下

晉代譙秀所著《蜀紀》中,載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隱於鴻,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與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隱士;四張道陵,今鶴鳴觀;五莊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龍門洞在成都;七範長生,在青城山;八爾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與後來所傳的八仙,都毫無關係。

八仙的事蹟多散見於唐、宋時的書籍中,但當時還沒有形成“八仙”這樣一個群體。真正集八人合稱“八仙”的,是在元人創作的雜劇中。這些雜劇都並稱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盡相同。

八仙傳說了解下

暗八仙的青花瓷

馬致遠的雜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呂洞賓的口吻,依次介紹八仙道:“第一個是漢鍾離權,現掌著群仙籙;這一個是鐵柺李,發亂梳;這一個是藍采和,板撤雲陽木;這一個是張果老,趙州橋騎倒驢;這一個是徐神翁,身揹著葫蘆;這一個是韓湘子,韓愈的親侄;這一個是曹國舅,宋朝的眷屬;則我是呂純陽,愛打的簡子愚鼓。”上述八仙,均為男性,沒有後來所傳八仙中的何仙姑,卻多了個徐神翁。

八仙傳說了解下

自從明代吳元泰的演義小說《東遊記》一書問世後,“上洞八仙”才選定了。吳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順次:一、鐵柺李,二、鍾離權,三、藍采和,四、張果老,五、何仙姑,六、呂洞賓,七、韓湘子,八、曹國舅。這八仙的組成及排名次序,已經與後來所傳八仙完全吻合,說明大多數人接受了吳氏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