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软博会,华为云这片黑土地能为软件产业发展做点啥?

6月29日上午,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以下简称“2018软博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次大会以“新时代、新理念、新软件”为主题,全程全面地展示我国软件业发展情况,受邀出席的大佬们“星光熠熠”,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赫然在列。

在此次软博会的现场,徐直军直面我国软件行业的现状,对软件业未来发展作出预判并给出解决方案,引起热议。

当前,软件被定义为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的软件产业业务收入超过5.5万亿,占GDP的6.65%,与此同时,软件产业业务收入增速也越来越快,达13.9%。然而,国内众多软件玩家中仅有东软一家杀进全球百强软件企业榜单,所谓何故?徐直军认为,在看似一片大好的行业趋势下,其实隐藏着诸多阻碍软件行业发展的痛点。

直击软博会,华为云这片黑土地能为软件产业发展做点啥?

痛点一:国际软件企业 “License+软件年费”商业模式在中国行不通

国内客户普遍不接受国际通行的“License+软件年费”模式,致使国内软件产品型企业无法形成合理的商业模式。这也是华为的经验之谈,华为在软件发展上就曾走过一条极为艰难的路,由于国内客户不接受“License+软件年费”的模式,软件销售等同硬件产品的销售,造成华为软件业务部走向亏损。

痛点二:定制化软件模式占主导地位,软件服务价值不被认同

基于项目的软件定制模式在中国企业用户中占有主导地位。这一行业现象严重制约了软件产品化的进程。从本质上折射出了中国企业用户并没有完全认同软件企业的服务价值。

痛点三:“小作坊”式软件企业频现,产业形态、商业生态畸形失衡

对软件服务价值的不认同,也从根本上导致了企业对于软件预算的极度压缩,造就了当前中国许多软件厂商多为“小作坊”式开发的畸形产业形态。同时,这一畸形还表现为软件产业的核心基础软件平台以及商业生态的缺失。

针对以上痛点,徐直军有话说,他表示当下是解决这种非健康行业状态的绝佳时机,徐直军强调软件转变云服务的方式面向客户,并以订阅方式按年获取收入是中国软件产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软件即服务的商业模式的诞生,使得软件企业基于订阅的方式每年获取收入,本质上即为License按年收费+软件维护年费的方式,这样一来,软件产业即可持续性发展。越早下手,越领跑赛道。

数据显示,到2025年,80%企业应用将运行在云中,100%应用软件将在云中开发、测试、部署、运维,软件服务化云化是一种必然。而软件要想实现云化,企业自己做IaaS、GPaaS全堆栈不是一个明智之举。最佳方法就是与公有云合作,上云开发软件。

现在,华为正致力于构建华为云软件企业开发和应用SaaS的平台,该平台具有支撑软件开发、部署、运维的GPaaS和DevCloud;提供人工智能的API;以及可以让软件开发者专注于场景,构建企业“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智能系统——EI+HiAI;使软件开发部署更高效、可靠、便捷的基于统一架构的公有云、私有云、政务云体系。

相信基于华为30年的研发质量体系以及云服务技术体系,华为云会满足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软件需要,为软件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云化服务。

与此同时,华为云再次重申愿意做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黑土地,充分发挥云服务的优势。软件企业上云,无需担心数据安全问题,徐直军指出,黑土地本质上也是华为云的态度。华为云会在做软件产业沃土的同时,恪守自己的边界“不碰数据,不做应用,不做股权投资”,坚持做中立的云服务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