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哭窮,對孩子有多可怕?

父母經常哭窮,對孩子有多可怕?

父母經常哭窮,對孩子有多可怕?

窮養一個孩子,毀了三代人

老公家有個遠房表姐,多年未見面,據說小日子過得還蠻滋潤。

年前她帶著全家過來武漢旅遊,順道來了我家一趟。沒想到,一見面她就開啟祥林嫂模式,不停地抱怨日子過得緊巴巴,兒子上幼兒園學費貴。

明明大人們在聊天,當看到她兒子在沙發上玩彈床遊戲,她就突然來一句:“兒子啊,別把沙發摔壞啊,媽媽沒錢給舅舅家買新的喲!”

看到兒子在玩具房玩推土車,她連忙跑過去,一把拍掉孩子拿玩具的手:“弄壞弟弟的車子,媽可賠不起!”這一幕幕的場景,把我和老公搞的非常地尷尬。

剛進門時還熱情活潑的孩子,在他媽媽一次次的“恐嚇”下,變成霜打的茄子,不敢抬起頭來。

我不禁有點可憐這孩子了。不是因為他的調皮被媽媽責罵,而是因為,他媽媽經常教導他:“因為我們窮,所以,我們不配!

其實她家也並不是真窮。夫妻二人一個月的工資也有兩萬,房貸也還得差不多了。本來不必把日子過得如此緊張,更不用讓孩子省吃儉用。

可是,物質上的匱乏是可以解決的,精神上的貧窮卻是極為頑固的。

就像表姐自己說的,她的這種摳門的基因打孃胎來的,父母從小就教育他不配穿好的吃好的。從小就很窮,窮怕了,現在省著點花有錯嗎?!

在我看來,這大錯特錯。

有句老話: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意思不是說要讓孩子養成奢侈的惡習,而是說孩子處於人生觀的塑形期,父母對物質、金錢的看法將對孩子產生巨大影響。

特別是表姐這種虛假的匱乏感,將讓孩子喪失必要的進取心和感知力。

父母經常哭窮,對孩子有多可怕?

父母經常哭窮,對孩子有多可怕?

父母經常哭窮,孩子會怎樣?

身邊還有一個真實的例子,是我的表弟。

我的姨丈小時候家裡很窮,媽媽每天熬粥,就放一小勺子米,再加上幾大勺子的水,熬成一大缸子的稀飯。

等他爸爸下班回來,先勺出來小半碗的粥給他當午餐,而媽媽和孩子們只能就著粥水吃兩個田薯。

正因為早年體會到家裡的艱苦,姨丈年少早熟,發奮圖強考上了當地公務員,由一個小小測量員開始,最後當上了局裡一把手。

按理老爹是單位領導,家裡的經濟條件不會太差。可是姨丈卻一心想讓表弟多吃苦,在他看來,只有艱苦的環境才能磨礪意志,稍微好一點的生活都會毀掉兒子。

為了教育表弟早日自立自強,從小學開始姨丈一直謊稱家裡經濟不好,每月只寄去500元的生活費。

於是,除了300元的伙食,150元的固定教材費,小表弟就攥著50元的零錢過日子。

看著同學們下課嘻嘻哈哈結伴出去逛街玩,他心裡一萬個羨慕,卻礙於袋中羞澀,面子問題不敢同去。漸漸地,他與同學們越來越不合群,變成了一枚宅男。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貧窮為何讓孩子感到自卑?”

有個匿名用戶的回答十分扎心:“從來不敢說我要,只敢說真好!

父母大概永遠不知道,他們哭窮,本意是教會孩子更珍惜現在的生活,感恩父母為他的付出,體會父母“窮養”背後的用心良苦。

卻想不到,孩子在父母創造的“窮”環境中,慢慢地收窄自己的慾望,磨鈍了原來的野心,縮小了自己的格局視野,一輩子也跳不出窮人思維。

父母經常哭窮,對孩子有多可怕?

父母經常哭窮,對孩子有多可怕?

窮不可怕,心窮才可怕

在最近熱播的《陪讀媽媽》中,陪讀媽媽陳莉莉對兒子甩的那個巴掌,打在多少人的心坎上啊,然而她接下來的話更讓兒子感到心寒:

你和丁一可以比較嗎?他出事有他媽擔著,你出事咱家怎麼辦?咱家(的家境)和他沒得比!

父母經常哭窮,對孩子有多可怕?

還有去年火爆一時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的趙德漢,每天出入騎自行車,住的是國家分配的宿舍,吃的是普通人家裡的炸醬麵,他家家徒四壁,每個月給老孃打300塊。

可當侯亮平卻在他的私人別墅裡搜出了數以億計的現金。面對執法人員,他說出了這麼一句話:“我一分錢沒花”,“我家祖祖輩輩是農民”,“窮怕了”。

父母經常哭窮,對孩子有多可怕?

很多人看到了趙德漢的貪婪,在我看來卻是一個被心窮牢牢束縛住的人。

窮怕了!由於童年的陰影,對金錢的渴望已經深深烙印在心底裡。

作家古古在《窮人缺什麼》這本書中說到:

人窮表面上缺的是金錢,本質上缺的是觀念,命運裡缺的是選擇,骨子裡缺的是勇氣,肚子裡缺的是知識,事業上缺的是毅力,行動上缺德是改變。

這種可怕的窮人思維的力量,不亞於原子反應,會給孩子造成觀念上的偏差,影響一輩子的運氣和生活。

成人的窮可能是一時的,但窮酸氣可以伴隨孩子一輩子。

父母經常哭窮,對孩子有多可怕?

父母經常哭窮,對孩子有多可怕?

富養和窮養,繞不開的是金錢觀

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否富足或貧瘠,並不完全取決於家境,也取決於家長對待金錢和生活的態度。

好的教育不是哭窮,甚至裝窮,而是通過適當的教育讓孩子明白勞動的意義和自我成就的價值。

比如美國鉅富約翰·洛克菲勒,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家教。

小時候,他幫父親做“僱工”掙零花錢,清晨天微亮便到田裡幹農活,有時候幫母親擠牛奶。

他有一個專用於記賬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後,按每小時0.37美元記賬,然後與父親結算。這件事他做得很認真,感到既神聖又趣味無窮。

更有意義的是,即便後來洛克菲勒成為美國石油大王,這種最簡單地獲取勞動報酬的辦法,依然延續在下一代的培養之中。

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從中受益,成為這個傳奇家族的成功秘訣。

  • 什麼是好的家風,對金錢合理的理解就是好的家風。

正如羅賓所說:金錢是一個家庭中不可迴避、甚至非常重要的問題。父母和孩子談錢越早越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當我們談論錢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談論我們的尊嚴。

但是,在談論錢對我們生活有這麼大影響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讓孩子知道,如何更好地獲得金錢,如何看待金錢,如何使用金錢。

不哭窮的你,會給孩子更堅強的鎧甲,應對生活的真相。

父母經常哭窮,對孩子有多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