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獼猴爲什麼要用隨心鐵桿兵打唐僧?或緣於一段不可說的恩怨?

若要評唐僧,還得捎上孫悟空。

孫悟空自打出生就是光棍石猴,但是他也需要愛護需要關懷。於是,在他看來,方寸山須菩提祖師,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甚至唐僧胯下的白龍馬,以及花果山群猴就成了孫悟空的至親。

可是做為孫悟空師父之一的唐僧,卻不這麼想的。

在傳統觀念中,師徒關係即是倫理關係。就像《西遊記》裡的孫悟空所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人們把家族倫理直接套用到師徒關係中,師父擁有和父權一樣的權威。因為師徒等同於父子,如果師徒之間有了矛盾,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認為:是徒弟不對。

可是凡事也有例外的。

就比如孫悟空在西遊路上因為打怪的事情和唐僧起衝突。

孫悟空明明是對的,卻總會因此而捱整。

終於,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繼而唐僧恨逐美猴王將師徒矛盾推向了高潮和巔峰。

六耳獼猴為什麼要用隨心鐵桿兵打唐僧?或緣於一段不可說的恩怨?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個「恨」字,足見素日的積怨之深。

於是,唐僧就下了驅逐令——你走!

孫悟空哭得梨花帶雨。但是直到臨走,他還惦記著唐僧——「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無人。」

卻被唐僧怒斥——「這潑猴越發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淨就不是人?」

好心當成驢肝肺啊,孫悟空無比心碎心寒心慌方。感覺混來混去,就混出了一句「大師兄不是人」,他甚至想掄起金箍棒狠狠的抽送唐僧一陣子……

講真,離開孫悟空,唐僧就是取不了經。

但是唐僧不這麼想。

我是誰?

我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啊!還胎裡素;我是大唐御弟啊!唐王親封;我是如來佛祖愛徒金蟬子轉世,觀音觀音都照顧……我這麼拽!

你是誰?

你是大鬧天宮的兇妖啊!真身不過就是一隻石猴兒。要是沒我幫你扯下「唵、嘛、呢、叭、哞、吽」六字真言壓貼解封,你繼續在五行山下吃鐵飲銅吧!

你這緊箍兒都套上了……還不順從!

六耳獼猴為什麼要用隨心鐵桿兵打唐僧?或緣於一段不可說的恩怨?

孫悟空和唐僧

或許在孫悟空的心裡,感恩不等於愚忠。他覺得自己的使命就是保著唐僧順利抵達靈鷲仙山雷音寶剎,取得真經。所以沿途無論發生什麼危險,孫悟空都會條件反射地護住唐僧。

比如在蛇盤山的鷹愁澗。面對突然竄出來的小白龍——「慌得個行者丟了行李,把師父抱下馬來,回頭便走」。

這個「慌」字,足以證明是孫悟空愛護唐僧的第一反應。

還有他在六百里鑽頭號山看到紅孩兒駕的那一抹紅雲——孫悟空在大驚中,走近前,把唐僧搊著腳,推下馬來,並高呼「兄弟們,不要走了,妖怪來矣。」

「搊著腳,推下馬」這個動作,唐僧肯定不舒服。

孫悟空的想法是——妖精來了,我得保護師父。

危急時刻,對師父下手重也是難免的。

長此以往,也許小心眼的唐僧就會覺得:孫悟空這隻死猴子,是不是在藉機故意整我?

於是日積月累,就產生了那句「大徒弟不算人」的謬語。

聖僧恨逐美猴王是在《西遊記》的第27回,而早在第22回,取經團隊就已經組隊完畢。

唐僧的身邊,除了打妖怪的孫悟空,還有哄著他開心的豬八戒,照顧他起居的沙僧。

徒弟多了有親厚。況且,孫悟空總把「齊天大聖」掛在嘴上,很少考慮他人的感受。

說白了,孫悟空說話,唐僧不愛聽。

再加上有豬八戒和沙僧的低眉順耳反襯著,孫悟空就更不受唐僧待見了。

一個總嗆著師父的徒弟,即使是降妖除魔的標兵,那也成不了師父的心腹。

六耳獼猴為什麼要用隨心鐵桿兵打唐僧?或緣於一段不可說的恩怨?

孫悟空和六耳獼猴

於是,在唐僧感覺用不著孫悟空的時候,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驅逐。

直到驚動了如來佛祖親自發話,才保下了孫悟空。可是,依然改變不了他被唐僧虐待的命運。

如來佛祖只說不讓唐僧趕孫悟空走,卻沒提,他不能繼續唸咒。

所以孫悟空的日子啊,其實一直都不好過。

誰讓你不順著唐僧來著?

現在就很容易理解六耳獼猴了。如果六耳獼猴真是孫悟空的二心所在,那他之所以掄起他那根如同擎天柱一樣的隨心鐵桿兵,望唐僧「脊背上砑了一下」,讓他「昏暈在地,不能言語」,就是在幫助孫悟空鳴不平,而這又是一段不可說的師徒恩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