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混成旅?

決勝彈頭


賀龍元帥1916年“兩把菜刀鬧革命”之後,率領湘西的農民武裝一路壯大,在討袁護國的和護法戰爭中屢建戰功,曾經被改編就任“四川陸軍暫編第九混成旅”旅長,1926年所部再擴編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1師,到1927年經過北伐戰爭後升任第20軍軍長。他在舊軍隊成為高級軍官的標誌就是混成旅旅長,因為這是個副師級的職務,介於戰術和戰役單位兩者之間的特殊編制。

(賀龍任混成旅旅長時舊照)

“混成旅”這一編制名稱產生於1912年的民國初期,我們知道晚清新軍的“鎮”的編制仿自日本陸軍,而“混成旅”這個稱謂則是日本人仿自民國了(混成旅團)。袁世凱的北洋六鎮成軍後,1905年清廷擬在全國推行,建立36個鎮的的新式陸軍,當時的編制順序是:“鎮、協、標、營、隊、排、棚”,並要求各省督撫自籌部分軍費建立新軍。

但各省財政情況不一,富庶的省份有能力編成了“鎮”,貧脊地區湊不夠一“鎮”兵力,卻又比“標”規模稍大,於是清廷兵部(後陸軍部)將其命名為“混成協”,所謂混成就是“混合編成”之意,因為鎮所轄的“協”是比較單一的步兵,沒有那麼多騎、工、輜、炮等兵種的配屬部隊,而混成協是“小師”的規模。到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之後,下令將“鎮、協、標”改稱為“師、旅、團”,那混成協自然就改稱為了“混成旅”。



(第十六混成旅旅長馮玉祥)

到辛亥革命前,清朝共完成了十四鎮和十八個混成協的組建,也就是說,中國第一批共有18個混成旅。隨著軍閥混戰的興起,北洋政府和地方實力派開始猛烈擴軍,到1916年僅北洋軍閥就擁有了97個混成旅的番號,西南、西北等地方軍閥的自建混成旅尚不計在內。張作霖曾經用截獲的直系武器,一次就裝備和擴充了奉軍四個混成旅;馮玉祥也是從擔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長、湘西鎮守使開始走上政治舞臺的。

民國時期混成旅較多的另外一個因素,是各路軍閥隱蔽實力的需要,因為師一級的番號是需要北洋政府陸軍部授予的,張作霖在東北經營十年也才有了第27、第28兩個師的公開番號,其他自己擴充的部隊一律以“混成旅”稱謂和排序,一方面省去了申報北京政府核准的麻煩,一方面也使其他派系無法掌握奉軍的準確實力,因為混成旅這個建制,4000人是它,5000人也可以,張大帥高興的話,可以招滿6000人,因此,旅長的軍銜也是從上校到少將皆有,一看所部兵力,二看張大帥器重與否。



日軍在1931年之前是沒有“混成旅團”這個建制的,首次使用就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為了鎮壓東北抗日力量,日軍大本營將國內各常備師團的其中一個旅團抽出,加強騎工炮輜等直屬部隊,編為“獨立混成旅團”開往東北作戰,到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混成旅團的數量急劇增加,大多擔任城市警備、後方守衛、輔助進攻等任務。

國民黨軍隊在武漢會戰後,重新統一了軍隊序列,將師轄旅改製為師直轄團,取消了旅級番號,混成旅這一編制也基本就消失了,部分兵力兵器確實不夠甲種或乙種師的混成旅,也統一更名為“暫編師”。人民軍隊也曾經在上個世紀末進行了“師改旅”的改革,基本上現在的“旅”都是混成編制,但只稱為旅,敏感原因,不多展開說明了。


度度狼gg


世界近代軍隊的特徵之一是多兵種合成化,例如作為戰役單位的師,內轄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等多兵種配置。混成旅這種編制,在早期並非是一種長期的獨立編制單位,一般是在戰爭中臨時從師以上的單位中抽建的戰役支隊,包含多個兵種,並有一定程度的加強,能夠獨立完成任務,戰事完成後就解散迴歸原建制。如甲午戰爭的日軍的大島混成旅團,就是從第五師團中抽編的;侵華戰爭早期建立過的一些獨立混成旅團,也具有這種性質。

混成旅作為一種長期化存在的軍隊單位編制,還是從我國發展起來的。清末練新軍,最初是以“鎮”(即師)為最大獨立編制單位,清陸軍部預定在全國編制三十六鎮,也是參考的西方軍隊以若干陸軍師的設置方式。然而在編練時遇到很多難題,因為是以各省的財力獨立編練,一是缺錢,二是缺人才,一步到位建成一鎮,很難達到。只有北洋六鎮,是袁世凱在中央的支持下,聚全國的協助財力而練成,其餘一般的省份沒這個財力,而且近代軍事人才也稀缺。所以通過兩步走的方式,先練一半,通常是步兵一協(旅),騎兵炮兵各一到兩營,工兵輜重兵各一到兩隊(連),這樣的軍隊就叫混成協,即混成旅的前身,其實就是鎮的縮小版。下一步再添步兵一協,及騎炮工輜其他營隊,合成一鎮。混成協的設立最早是從河南開始的,以後遍及各省。在辛亥革命時,大多數省份只有一個混成協甚至更少,除北洋及程度較好的江蘇、湖北以外,只有少數幾個省(如四川、雲南、吉林、浙江、福建等)添協成鎮。

民國以後,沿襲清朝,混成旅作為一種獨立編制存在了下來。主要是軍閥割據,各省的地盤很大,既要考慮各地的安全,還要平衡、限制大小軍頭門的利益,多建立混成旅,比建立師更實用。所以北京政府時期,陸軍混成旅的數目比陸軍師要多,編制也較靈活,通常有兩個以上兵種的都可以叫混成旅(單一兵種的只能叫步兵旅、騎兵旅等等),不必各兵種樣樣齊全,下轄的團營數目也各不相同。這種亂局直到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後,統一軍制,陸軍軍編成了戰役單位,陸軍師的門檻降低,數目增加,混成旅也就式微,名稱也改成了獨立旅等等。

日軍的混成旅團,早期前已敘述,七七侵華戰爭全面開始後,在佔領區內先後設立了很多獨立混成旅,後期設立的很多是起守備、治安的作用,屬於一種變通性質,前面已有人提過。


軍史游民


所謂混成旅,是一種在亞洲比較普遍的軍事編制,往往採取多兵種(步兵、炮兵、工兵等等)合成的組織形式,類似於小型師或者作為師的過渡型組織。比如說清末新軍有所謂“混成協(旅)”,實際上就是作為組建“鎮(師)”的基礎。

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組建了很多混成旅團,實際上也是作為小型師團來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類似“混成旅”的編制單位,在歐洲戰場比較少見。比如蘇聯和德國軍隊的旅,多數情況下都是單一兵種單位(獨立於師以外的單位)。比如坦克(裝甲)旅、炮兵旅、步兵旅、工兵旅等等。亞洲的旅,特別是混成旅,傳統上下設有團一級編制(日本的混成旅團很多是直接管轄大隊)。

而二戰期間蘇聯與德國的旅,通常只下設營。很多時候,蘇聯的旅規模甚至比團還小。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比如武裝黨衛軍“希特勒”第一師,在正式編成為師之前,就曾以類似混成旅的形式存在過,編成包括幾個步兵營、1個偵察營、1個炮兵營和1個工兵營。


朱世巍


先說旅

旅是一種特殊編制 二戰特殊編制 有 旅 軍 軍團 兵團

旅是一個介於團 師中間的編制 比團大 比師小 這是正常來說 當然有的時候小型旅比團都小 有點旅比師還大 那就不說了

混成 一般是戰時 為了某種任務而將幾種兵種混合到一個編制裡面 這個編制有多兵種 戰鬥力強的特點 比如一個混成旅轄若干個步兵營 坦克營或裝甲營 炮兵營 防空營 等 中國現代陸軍集團軍 旅都是合成 混成編制 多兵種作戰

還有一種混成是一個或者幾個部隊被打殘或者接近取消編制了 這樣把幾個部隊的殘留兵力混合到一塊 成為一個新的部隊 便於利用 節省兵力 如二戰就很多這樣的樣例 一場戰役 會戰下來 很多部隊被打殘 一個師打的就剩下一個營 後方兵源補充不上 這樣幾個部隊混合到一塊 成為一個臨時編制 根據戰況 返回原編制補充兵力或者成為固定編制 這種事 蘇聯人經常幹 蘇聯人二戰後期全國戰爭狀態 師 旅是批發式增加 3000就敢號稱一個師 各種師級 旅級 獨立團的番號以至於讓德國間諜見面就吐槽 蘇聯人在搞什麼?上帝 這麼多番號 該死 蘇聯人方面軍一級多大十幾個 下屬集團軍 軍 師 獨立旅 團 自己算算吧!


帝黽


混成旅,直接從字面去理解就可以了!多兵種混和組成的旅。
二戰期間,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混成旅,但是混成旅最多的,還是日本。
日本的混成旅不屬於其它師團,實際上也被當成小型師團使用,因為裡面配製兵種比較多,有炮兵,工兵,步兵,甚至騎兵。
儘管兵種多,但是跟正規野戰部隊相比,人員和裝備都處於劣勢,因而絕大多數混成旅都只擔任靜態守備任務,安心守著據點就行,其他野戰部隊攻城略地打下來之後,他們就負責守。
當然,有的混成旅也有其它的組成方式,比如幾隻打殘了部隊,再比如為了特殊的任務要求,組建的臨時混成旅。
現代的混成旅的含義就相當廣泛了,甚至包括了海陸空天電磁領域。

龍起


1,根據戰役需要,軍團高級長官從不同兵種中抽調部分部隊組成新的進攻軍隊,進行一些特殊作戰任務或通過推動引導戰鬥來實現戰役目標的行為。例如,從炮兵團抽調部分精銳炮兵,裝甲團抽調部分裝甲兵,加上步兵組成一個新的部隊。鬼子投降後,國共的戰役中,國軍是使用混成旅最多的,部分原因是因為解放軍攻勢太犀利,同樣的步兵國軍扛不住,只能從友軍中借坦克 大炮來援助。但是因為當時步兵/炮兵/裝甲兵協同作戰在國軍中操作不當(平時很少進行協同訓練,更多的是臨時混成),導致炮兵發揮不了大炮的優勢,裝甲兵發揮不了裝甲車的優勢,一片混亂。

2,被打散了大部隊在後方集結的時候也會有短時間的混成旅出現,打的誰也找不到自己的媽了,看見友軍就抱團,然後總部下令就近跟隨長官執行命令,這種一般都是緊急迫切的戰鬥。


ChrisSolomon


先說旅

旅是特殊編制 和軍 軍團 兵團都是特殊編制 旅介於團 師中間 一般直接下轄若干營級單位 有的大型旅也轄團級 但是比較少 上級單位一般是軍 少部分歸師級管 有的當獨立旅直接隸屬於集團軍一級管轄

再說混成

混成 這個二戰一般是兩種辦法

一個是多兵種混和組建一個單位 如混成旅 師 軍 一般混成旅下轄若干個步兵營 裝甲營(或坦克營) 炮營 防空營 工兵營等 多兵種聯合作戰 具有作戰效率高 戰鬥力強的優點

第二種 二戰戰役級 會戰級 或者地區級戰鬥 雙方投入一次就是幾十上百萬或者幾百萬 這種大規模交鋒 攻守雙方師 軍級都是小單位 集團軍/方面軍 集團軍群/方面軍群是主要單位 每次打完 有很多部隊減員嚴重 建制被打殘 以蘇德為例

德國人的是大型師編制 只能靠自己兵員補充 大型師戰鬥力強 缺點就是補充不易 一個營級就4-500人

蘇聯人就聰明的很 搞小型師 全師加起來不到8000 後期有的5000 3000就號稱師 搞的德國間諜見面就抱怨 :該死的蘇聯人 起那麼多番號幹嘛! 但是這種小型師 作戰能力差 而且極易被打殘 打光建制 所以蘇聯人就把這些剩下的士兵 取消原有建制 補充到其他師 或者乾脆以此為骨幹 再加上後續兵源 重新組建一個師

把打光 打殘的單位混合在一起 也叫混成 這個方法很普遍 一般就是小型單位 打光了就混合其他被打光的 聚攏在一起 繼續使用 以節省 最大利用兵力


帝闅


混成旅,就是諸兵種合成旅級單位。通常有步兵團二,炮兵營/連,工兵營/連,輜重連/營,騎兵連/營等各一,兵員約4000至5000。一般作為預備師,或擴編為師之前的獨立的、戰役性的過渡單位編制,大多直屬於軍級或更高級別單位管轄。

混成旅在東方較流行,日本,中國北洋系列有較多此類編制。國軍系列中,無混成旅。


張勇達州



第五玥璋


混成旅與其他旅不同,它就是以多兵種組建,直接歸上上級指揮的獨立部隊。人數的多少根據戰時事態決定,一般4000一一6000人。另一種旅就是單兵種組建的旅,如軍區、集團軍下屬的航空旅、導彈旅、舟橋旅、重炮旅、裝甲旅等等,有多個營組成。還有一種旅我們在電視中常見,整編師下屬的旅,那是壓編部隊的結果,旅下設團實際就是個師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