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浙江對一條河的起源之爭:浙江唯「大」,安徽唯「長」

安徽浙江對一條河的起源之爭:浙江唯“大”,安徽唯“長”

先說說歷史:

歷史上的江南東道監察區:駐蘇州(今江蘇蘇州市),轄地為今江蘇省蘇南地區、上海市、浙江省全境、福建省大部分地區及安徽省古徽州地區,含今天的江西婺源。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大唐開始顯出疲態。地方割據興起,道成為事實上的地方行政機構,並伴隨各地節度使,成為藩鎮割據的開始。

後來的唐肅宗終於忍無可忍了,於是他做出重要批示:拆!!!

乾元元年(758年),江南東道一分為三。變成了浙江西道、浙江東道和福建道。

浙江西道:領長江以南,至新安江以北的原江南東道地,包括今天的蘇南、上海和浙北和徽州,即潤、常、蘇、湖、杭、歙六州。

浙江東道:領新安江以南、福建道以北的原江南東道地,包括今天的浙江省除浙北之外的所有地方,即睦、越、衢、婺、臺、明、處、溫八州。

也就是說:“浙江”,從此時此刻開始,成為一個地理區域概念!!!

唐後期,浙江西道與浙江東道合稱兩浙,浙江東西二道也成為今浙江省名的早期由來。這個時候,徽州區域還是屬於兩浙地區的!這兩個區域一直很傻很天真地認為可以這麼沒羞沒臊的一直走下去,然而好景不長,唐朝亡了……什麼?大唐完了?

唐朝末任浙江兩道雙節度使錢繆,在兩道地盤的基礎上,建立了吳越國。其他的兄弟完整,可是歙州丟了……從此,歙州(徽州前身)不再屬於傳統的兩浙地區,與兩浙再也沒有半毛錢關係。

在此之後,南宋的兩浙路範圍基本繼承了唐末的兩浙道。 徽州加入了江南東路。

元代建立行省制度,把宋時的兩浙、江東(江南東路)、福建三地揉作一團,於是徽州和浙江短暫的在江浙行省裡破鏡重圓。

等到白山黑水的子弟殺到江南滅了南明後,有了江南省。但是這麼大的一個盤子,hold不住,怎麼辦?於是依舊是屢試不爽的老辦法——拆!哈哈,難道這就是我國在國際上被稱為“拆那”的原因?

“‘浙江’,從此時此刻開始,成為一個地理區域概念!!!”

那麼在成為地理區域概念之前呢?

浙江,當然是一條江。

安徽浙江對一條河的起源之爭:浙江唯“大”,安徽唯“長”

我們看看過去人們怎麼說。

“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東,在閩西北。入海,餘暨南。”(《山海經·海內東經》)

這是一部神書,裡面的內容到現在也沒有人敢說全部看懂的。不過從這條浙江詞條記述看,作者當時意識是清醒的。翻譯為白話:浙江從三天子都山發源,三天子都山在蠻地的東面,閩地的西北面;浙江最終注入大海,入海處在餘暨的南邊。

三天子都又叫三天子鄣,到底是一座山還是三座山,有幾種版本的爭論,或者位於徽州邊界、或者位於徽州腹地。我們不需要關心,反正記住都與徽州有莫大關係。

從地圖上看,能符合這詞條描述的,只有下游錢塘江、中游富春江及上游新安江這條河流的組合了。

是的沒錯,這條河流北支(發源於休寧縣)至錢塘口段,古稱“浙水”。

“浙”字何解?

浙=氵+折。

浙的意思就是河流七拐八扭,折來折去。

於是浙江也寫作之江,走Z字型,生動形象。

安徽浙江對一條河的起源之爭:浙江唯“大”,安徽唯“長”

民國時代杭州有所著名的大學,就叫之江大學(Hangchow University),老牛逼了,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解散,院系拆分至浙江師範學院、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校,依然老牛逼。

黃山市境內的新安江一段,沒有人稱呼“浙江”,卻有個“漸江”之名。明末有個弘仁法師,自號漸江學人、漸江僧,和人一起開創了有名的“新安畫派”。

漸江和浙江什麼關係?

古人認為,“浙”通“淛”通“漸”。也就是說,“漸江”本是“浙江”,寫錯了。

不管怎麼寫,浙江和漸江在徽州方言中,都差不多是一個發音,其實沒有區別。

浙江水因為所屬州府居民各自的習慣,一江三表。上游歙州(徽州)睦州(嚴州)的因為故新安郡稱呼為新安江,中游由於故富春縣稱呼富春江,下游因為故錢唐縣稱呼錢塘江。

浙江作為江名,慢慢湮沒於世俗生活中。

關於浙江的源頭,《漢書·地理志》提出“水出丹陽黟縣南蠻中”。《後漢書·地理志》又提出“浙江出歙縣”。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肯定了《漢書》的說法。但沒有關係,總之都是認為徽州境內的新安江上游是浙江的源頭。這是浙江源頭北支說。

浙省的朋友心中不太開心,我堂堂浙江,怎容發源於異省?古書不可信!

20世紀30年代,地理工作者實地考察後,認為錢塘江發源於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開化縣馬金溪。這就是浙江源頭南支說。50年代,電力工業部上海水力發電設計院和浙江省水利廳勘測設計院聯合組織的錢塘江查勘隊,對錢塘江進行流域性的水利土地資源的查勘,確定了浙江源出於浙皖贛三省交界處的蓮花尖。

還是糾結,一定要在我們省內!70年代末,一些學者和新聞工作者再次組織了江源勘查,結果還是南源說。只不過南源還在安徽省休寧縣龍田鄉境內的龍溪(即龍田河),即青芝埭尖——即現在的錢江源自然保護區。

80年代,浙江省再次組織了一支科考隊,對新安江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考察,確定錢塘江正源是新安江,源頭位於安徽省休寧縣鶴城鄉海拔1600多米的懷玉山主峰六股尖,全長605公里。北源的說法才被最終被確定。

2010年9月,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發佈了《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關於啟用浙江省主要河流長度、流域面積、主要湖泊面積數據的公告》。在該公告中,錢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長588.73 公里;以南源衢江上游馬金溪起算,河長522.22 公里。

不過浙江有部分文史地理工作者還是不太滿意,認為“在確定江源時並不存在單一的“河源唯長”的原則”。“錢塘江的幹流若以新安江為源,則其上長度為373公里,流域面積為11047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為110億立方米。而以衢江為源,其上長度為293公里,流域面積為19350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為188億立方米。在確定源頭最重要的三大指標中,衢江以二比一取勝,且後兩個指標遠超新安江,衢江為幹流,新安江為支流,實無疑義。衢州的許多有識之士,無論在感情上還是在理論上也都不太能接受是錢塘江支流的說法,如在新編《市志》中,就堅持稱衢江為錢塘江的南源。”

好像也有道理?不過安徽方面堅持“河源唯長”。

徽州的先民最終也釐清了一點,新安江上游應是在屯溪以上,又分為吉陽水(橫江)和率水,這兩地也曾爭議過源頭,但最後一般認為是以休寧婺源之際的率山作為發源。

過去人雖然猜到了率山山脈,但是沒想到是休寧縣鶴城鄉的六股尖。

為何古代人一開始認為新安江上游在黟縣,後來又認為在歙縣(休寧舊屬之)?

因為黟縣的吉陽水流域先被開發,所以定為新安江正源;後來休寧的率水流域也開發出來了,弄清了它更長,此後的方誌就認定率水是正源。

最後,浙江因為漸江而得名,漸江發源於徽州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