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 VIE,中概股的最愛

一文看懂 VIE,中概股的最愛

文章 | 伊甸網(edenw_com)洪榮順

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為什麼喜歡使用VIE模式?VIE是否有法律效應?VIE具體如何實現?

其實是這樣,2017 年最後一期更新完以後,第一季就結束了。一方面是在積極籌備 2018 年的內容,也就是第二季。另一方面是在搭建伊甸網的基礎服務,所以就在兩個月後,也就是 2018 年的正月初七正式更新第二季的第一期。

感謝大家長期以來的關注和支持!

上一期的「榮順閒談」跟大家簡單探討了一下 360 迴歸 A 股的事情,其中有講到 VIE 這個概念。很多創業者一直很難理解 VIE 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需要 VIE。所以今天我們就延續著上一期的腳步,來和大家簡單探討一下,什麼是 VIE。

VIE 的中文翻譯叫做可變利益實體,這個有點不好理解,通俗講可以稱為協議控制,這個就不難理解了。

一般情況下,如果你要控制一家公司,或者你名下的一家公司要控制另外一家公司,最常見的方式就是你的名字或者你旗下公司的名字,出現在目標公司的股東信息裡。這就是工商系統裡,也就是法律層面上的控股。

但是,有些情況下,你的名字,或者你旗下公司的名字,並不想,或者不能出現在目標公司的股東信息裡。而你又想獲得目標公司的利益,或者目標公司的利潤、財務報表能歸屬到你的總公司,也就是資本市場裡的控股,那怎麼辦?

這時候咱們就可以來籤協議了。

我雖然不能從工商系統裡控制目標公司,但是我可以通過雙方的協議來控制目標公司。如果實行這種方式,從某些法律層面上來講,目標公司和我是沒有關係的,是不存在控股關係的。但是,目標公司的收益、財務報表,我是可以使用的。

也就是說,我旗下的 A 公司協議控制 B 公司,B 公司的業績也可以算做是 A 公司的業績。

這也太好了對吧,原來還可以這麼搞。這個鬼點子是誰想出來的 ?這個機構叫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

那麼,美國佬為什麼要搞出這麼一個東西呢?有人說,這是美國資本市場為中國企業而設定的規則。而且,採用這種模式的,也大多數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上一期「榮順閒談」播出後,有朋友告訴我,360 之所以選擇在美國上市,可能是因為它拿的是美國人的錢,這個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這個也是中國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歷史問題。不僅僅是 360,任何一家你叫得出名字的、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早期的投資者,基本上是外國機構。

互聯網在中國,不算早,也不算晚。但很巧的是,中國的風險投資行業,和中國的互聯網起步的時間差不多。

在一開始,很多中國的投資機構並不投資互聯網公司,因為看不懂、有泡沫、風險大。所以導致很多像張朝陽、李彥宏這樣的海歸,或者像周鴻禕、馬雲、馬化騰這樣的本土創業者,只能把手伸向國外風投機構。

一文看懂 VIE,中概股的最愛

早期的中國市場,由於有一些特定的歷史原因,導致很多外國人不看好或者有誤解和偏見。所以,你拿了他們的錢,就得聽他們的話。

他們可能會要求你把公司註冊在美國或者註冊在他們覺得滿意的地方。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搜狐的註冊地是在美國,阿里巴巴這些註冊地是在開曼群島。

這些註冊在美國、開曼群島的中國互聯網企業,自然也就選擇了納斯達克、紐交所這些美國資本市場。然後國內再註冊一些列運營實體公司,用來實際業務運營、交稅納稅、員工工資、醫社保等等。

然後國內的這些運營實體的財務報表,通過一系列的控股關係和控制協議,轉讓或者合併到上市主體公司,這些就是整個上市主體的業績。

為什麼要這麼幹?這裡大家要注意到一點的就是,這些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大規模涉及到以下這些業務,比如金融、在線交易、互聯網信息服務等,而這些業務又涉及到一些拍照和資質認證,比如支付牌照、互聯網增值服務資質等等。

而這些牌照或者資質認證,中國法律又有很嚴格的規定。比如,1993 年的時候,電信法規定,禁止外商介入電信運營和電信增值服務,外商不能提供網絡信息服務,但是可以提供技術服務。

一文看懂 VIE,中概股的最愛

新浪網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而新浪作為當時中國最大的互聯網門戶,是必須取得這些資質認證的。所以當年新浪才採用 VIE 模式,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新浪也是第一個使用 VIE 模式的中國公司,VIE 模式後來也叫新浪模式。

一文看懂 VIE,中概股的最愛

電影《中國合夥人》劇照:新浪網上市

再比如支付寶股權轉移事件。2009 年央行規定,第三方支付企業必須要備案,也就是獲得支付牌照。而對外商投資的支付機構,對境外出資人的出資比例有一定的限制。

支付寶當時並沒有採用 VIE 的方式,而是直接進行股權轉移。

所以,這些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既想拿外國投資人的錢,又想在中國正常的經營業務,紛紛採用這種 VIE 結構模式。

這樣,VIE 這個概念應該能理解了吧?

接下來我們講講 VIE 是怎麼實現的。

通常情況下,在開曼群島註冊一個主體公司,這個主體是用來上市的,我們稱為母公司。

這個母公司的股東,一般包括創始人、創始團隊,以及一些核心員工、國內投資機構等等,我們稱為中國人股東。另外一批是外國人投資者,比如像紅杉、IDG 這些風投機構。如果上市後,就包含了世界各地的股民了。

然後呢,在中國香港又註冊了一家殼公司,香港的這家殼公司由母公司百分百控股。香港公司在境內設立一個或者多個全資子公司,這些全資子公司就是傳說中的 WFOE (Wholly Foreign Owned Enterprise,外商投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然後,這些 WFOE 就和國內的業務運營實體簽訂一些列協議。

大致的套路就是,我為你提供獨家諮詢服務,你把所有利潤和債務都轉移給我。

當然了,香港設立公司這一個環節也可以省略,但是為了稅收優惠等方面的考慮,一般會在香港設立一個公司,然後再由香港公司在內地設立全資子公司。

境內的這些業務運營實體公司的股東,可以是創始人或者創始團隊。但實際上他們在這一層已經分不到利潤了,利潤全部歸境內全資子公司,境內全資子公司又歸香港公司,以此往上推。

一文看懂 VIE,中概股的最愛

一般 VIE 結構圖

以上就是 VIE 結構的大致思路,是比較簡單的形式。但是對於大型公司來說,實施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有的可能需要多層的殼公司,複雜的股權結構進行模式的架構。

比如阿里巴巴,阿里巴巴 2014 年赴美上市的時候,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協議控制架構。阿里巴巴集團共有 202 個附屬子公司和業務實體,這些 VIE 結構多達四層。

一文看懂 VIE,中概股的最愛

阿里巴巴招股說明書披露協議控制內容

這裡我根據招股說明書以及網上的資料,為大家整理了一張阿里巴巴上市時的 VIE 結構圖。

一文看懂 VIE,中概股的最愛

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VIE 結構

我簡單說一下這張結構圖。

以淘寶和天貓為例,阿里巴巴的上市主體是開曼群島的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我們稱為 A。

A 百分百全資持有開曼群島的淘寶控股有限公司,我們稱為 B。

B 百分百全資持有香港的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我們稱為 C。

C 百分百全資控股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這兩家是註冊在境內的純外資子公司,我們稱為 D 和 E 吧,也就是 WFOE。

而真正負責淘寶和天貓業務的公司分別是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和浙江天貓網絡有限公司,我們稱為 F 和 G。

然後 D 和 E 分別和 F 和 G 簽訂了控制協議。

好了,概念也講了,案例也講了。接下來大家可能會關心這麼一個問題,合法嗎?或者說,靠譜嗎?

目前,中國的法律對 VIE 模式並沒有明確的規定。沒說行,也沒說不行。反正大家都這麼用了,至於說靠不靠譜,肯定是有存在一定的風險。特別是支付寶轉移事件後,給很多企業敲了一個警鐘。

一文看懂 VIE,中概股的最愛

支付寶股權轉移事件

再者,VIE 畢竟不受法律保護,只靠一些協議來約束。如果被控制的企業不遵守這些協議,也是一堆扯皮的事情。

最後簡單講一下拆 VIE。

前面講的都是架構 VIE,拆 VIE 的意思自然就是把這些殼公司全部清除掉。拆 VIE 一般是伴隨著私有化進行的,境內投資人到處找錢,把境外投資者手中的股票買回來,解除雙方控制協議,然後再回來 A 股上市。這就是拆 VI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