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寻接盘侠三月未果,坚瑞沃能2折甩卖存货难填15亿巨亏

富凯摘要:国家补贴还没完全撤出,裸泳者已经坚持不住了。

作者|幕恩

坚瑞沃能7月4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简称“沃特玛”)拟通过存货销售的方式,将部分资产2-3折进行变现处置,预计此番变现将造成公司当期净利润净损失6亿元。

苦寻接盘侠三月未果,坚瑞沃能2折甩卖存货难填15亿巨亏

此后,7月13日,坚瑞沃能披露2018年中报预告称,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5.43亿元至15.48亿元。

面对公司接连发布的不利消息,不禁有投资者怀疑坚瑞沃能还能坚持多久?

发力动力电池,折戟债务逾期?

2016年3月份,公司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沃特玛100%股权,沃特玛预估值52亿元,其中发行股份4.64亿股,发行价格8.63元/股,现金支付12亿元;同时非公开发行2525万股,募集配套资金25亿元。

2016年7月份,公司完成沃特玛100%股权收购,并自当年9月份开始并表。根据业绩承诺,2016年至2018年,沃特玛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4亿元、9.09亿元和15.18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在原有消防业务板块基础上增加了新能源业务,具体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销售和新能源汽车租售及运营业务,新能源业务是公司未来的主要看点和业绩增长点。

资料显示,公司动力电池业务主要由沃特玛承接,沃特玛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源、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率先规模化应用的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包括32650型圆柱锂电池、电池管理项目、动力电池组及储能电池组,为国家级“高兴技术企业”。2015年10月份工信部公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第一批)目录中,公司生产的32650型磷酸铁锂和26650型三元电池成功入选。同时,2015年12月份,深圳发改委发布了《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第四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商备案的通知》,沃特玛获得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商备案资格,获得充电桩建设资质。成立以来,沃特玛已获得“动力电池领域十大品牌之一”、新能源产业最具影响力等荣誉。

在收购沃特玛之后,坚瑞沃能2017年上半年业绩也实现了突飞猛进。2017年上半年,公司营收60.66亿元,同比增长2618.5%;营业利润7.32亿元;净利润5.58亿元,而2016年上半年为-128万元,公司表示“业绩大幅增长源自沃特玛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租售及运营业务业绩增长”。

彼时业内人士分析,2017年下半年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旺季,考虑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已具备一定行业地位,预计公司动力电池业绩将持续高增长。

可以说,当时的坚瑞沃能风光无限,但是,好景不长,与2017年中报大幅上涨的业绩不同的是2017年年底巨亏的净利润。

4月19日晚间,坚瑞沃能称,2017年,公司净利润由盈利5.22亿元修正为亏损36.89亿元,变动幅度高达-967.18%。公司称,业绩大幅调整源于对52亿元收购的全资子公司沃特玛所形成的商誉计提了全额减值。

同时,公司还对沃特玛电池及其子公司的应收票据、长期应收款等补充计提了坏账准备;再次,对沃特玛2017年售后服务费的比例由原来的1%提高至3%;与此同时,认定沃特玛个别电池销售合同,孙公司市民富沃能新能源个别车辆销售合同未确认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2018年3月份,一些自称供应商在沃特玛门前拉起横幅,要求兑付商业承兑汇票。一时间,公司债务缠身、资金紧张的传言在市场中广泛传播。

4月1日,坚瑞沃能公告称,公司整体债务221.38亿元,逾期债务已达19.98亿元。随后,坚瑞沃能及沃特玛名下13个银行账户被武汉市中院冻结。

坚瑞沃能总经理、沃特玛董事长李瑶曾向媒体承认,上述补贴新规“使得沃特玛回款周期变长,同时运营公司难以在租赁过程中收取高价,导致资金链出现困难”。

7月13日,坚瑞沃能披露2018年中报预告称,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约3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大约47.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5.43亿元至15.48亿元。

对于公司亏损的原因,公司解释称,主要是(1)公司受债务危机影响,子公司沃特玛锂离子电池(组)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销售及服务业务大幅减少,当期营业收入主要系为缓解债务压力,折价处置、变现存货等资产形成,毛利率大幅下降;(2)考虑到部分客户应收债权的可回收水平,公司对部分客户的应收款项按照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补充计提坏账准备;(3)根据存货和固定资产目前的预计可变现净值补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跌价准备;(4)由于公司付息债务较多,当期计提利息费用等较上年同期报告期内,公司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金额大约为2.81亿元。

控股股东精准减持、逾2万投资者“跳坑”

值得注意的是,富凯财经发现,坚瑞沃能于2017年12月16日停牌,停牌前,公司股价报收7.62元/股,直至2018年4月2日开盘,公司股价随即出现“一字跌停”,截至7月13日,坚瑞沃能股价报收2.25元/股,按照停牌前价格计算的话,公司相当于仅用了70天就跌没了130亿元的市值。

期间,公司公开披露了,公司因债务到期无法偿还而导致公司及子公司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名下银行账户被冻结、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已质押的公司股票存在逾期或违约的风险等问题。

4月19日,坚瑞沃能在披露2017年业绩亏损的同时还披露了公司控股股东质押股份被动减持的消息。

苦寻接盘侠三月未果,坚瑞沃能2折甩卖存货难填15亿巨亏

从7月19日晚间公告可知,公司控股股东郭鸿宝曾因质押股份处于平仓线而分别于4月14日、16日、17日、18日被动减持。

此外,富凯财经发现,除了被动减持外,公司控股股东郭鸿宝还曾于2017年9月27日和2017年11月8日至11月24日进行过主动减持。彼时,公司2017年亏损的消息还未传出,投资者依然看好公司2017年业绩增长。而公司股价也维持在10元/股左右的高位。

对此,有市场人士怀疑,控股股东郭鸿宝的主动减持有高位套现的嫌疑。毕竟公司资金紧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公司隐瞒了资金紧张、业绩出现问题的事实,导致一无所知的投资者义无反顾的最高买入。

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下半年,公司股东户数从2.99万户增至5.15万户。由此可见,在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业绩大涨之后,有逾2万户股东因为长期看好公司动力电池业务而在2017年下半年买入。

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投资者买入之后,公司的股价仅维持了三个月就宣告崩溃从2017年9月下旬开始便一路下跌至今。

对于坚瑞沃能面临的窘境,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长常务副理事长王敬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已经到达瓶颈,前期因为国家给予大力支持,很多企业蜂拥而上地进入这个领域,产能一度过剩,当补贴退坡之后,行业就进入了优胜劣汰阶段。”

公司虽然于4月16日发布公告称,“坚瑞沃能的控股股东及实控人郭鸿宝、大股东及董事总经理李瑶已经接洽若干关注新能源企业的大型央企及机构”,不过直至7月12日,公司仍未与战略投资者签署正式的合作协议。

苦寻接盘侠三月未果,坚瑞沃能2折甩卖存货难填15亿巨亏

富凯财经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不承担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