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成本在加大 心态不平和 家电创新难度越来越大(下)

观点:成本在加大 心态不平和 家电创新难度越来越大(下)

张彦斌//撰文

昨天我们谈论了家电创新难是受制于用户发生变化和技术上遭遇瓶颈,实际上家电创新难还止于此,像创新的成本逐步在加大,创新环境氛围导致的心态变化,都会制约创新的成功与否。但不论如何,家电产业的进步与发展,还得依赖创新来推动。而且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创新驱动就更为重要,几乎行业的每一次变革与变化,都是伴随着创新而实现。这就给家电厂商在创新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近几年不论是厂家,还是商家,细心者都会发现,现在虽然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层出不穷,反倒映衬出创新更难。比不上行业发展初期,一个创新或就改变格局的状况。现在,往往是创新者认为极具价值,而用户和市场并不买账,企业不满意。令技术研发人员一头雾水,这到底是怎么了?

创新成本变得越来越大

理念创新对于家电产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理念主导了创新的动力和走势。在创新主导市场竞争格局的背景下,欲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主动权的企业,都在不断加大在创新上的力度,包括资源的投放和人员的增加

观点:成本在加大 心态不平和 家电创新难度越来越大(下)

可是厂商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创新虽然对竞争力水平提升巨大,但也不否认人员越多理念就越多越复杂。但实际上根据观察和分析显示,这两个因素在关系上存在根本性的失衡。不难发现,家电产业过去几十年来研发工作大幅增加,而每位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却在迅速下降。

由此见得,过去的十多年中,科研人员数量是在不断增加,而科研生产力即创新成果却在迅速下滑。有研究表明,过去30年间,家电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比例,从产值的1-2%提升到3-4%,有的企业已经把研发比例投入提升5%以上。要知道,这种比例的提升是在产值基数不断增高的基础之上,也就意味着实际投入是在大幅提升。

一方面是科研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则是有效的创新成果却在不断下降,而对于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成本的不断增加。成本增加,不论是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还是企业的研发人员而言,都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毕竟,企业对研发成果的转化是有一个考核指标的。一些企业的研发人员,就是因为自己的研发成果不能转化为产品而压力倍增,甚至有些研发人员会因为压力而萌生离职的想法。如果确实是因压力增大,研发人员流失的话,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缺乏创新必须的平和心态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家电经历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虽然积累了很多的智慧和经验,当然也少不了挫折和教训。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品牌有了一定的优势后,急功近利、唯我独尊的一些毛病也在滋生。表现在企业的管理上,就是缺乏一个平和的心态,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

观点:成本在加大 心态不平和 家电创新难度越来越大(下)

众所周知,新产品研发创新,不论是在哪个行业,都是一个需要时间成本的工作。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总想着创新能够立竿见影,有投入必须马上就要求回报。往往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占据主导,甚至使得创新成为各种问题的遮羞布。

实际上在创新工作中,决不可能是立马见效的,需要各个方面的资源的整合,能力的充分释放,灵感在积累中闪现。都是需要时间的不断积累,才会有真正的、颠覆性的创新出现。否则,那些所谓的创新,只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小改小革,或者是修修补补。真正的创新产品绝非是误打误撞,必定是长期积累沉淀的结果。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社会既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也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技术研发人员也很难独善其身,难免把社会上的物欲功利观念带入到工作中。因此,在对待研发创新上,或多或少都打上了浮躁的烙印,而缺少了创新真正需要的严谨、细致和平稳。

事实证明,创新是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否则,在火急火燎的心态下是不可能有创新的。应该看到,当今是一个追逐效益和效率的时代,急功近利的心态和理念,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创新。如何克服这种心态,不仅在于研发人员,还在于企业的高管领导,更重要的企业要营造一个平和、稳定的创新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下,研发创新才会有突破性、颠覆性的成果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