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江被殺老師女兒說「他殺了我爸爸,我不恨他」被強烈譴責,你怎麼看?

行攝青年


關於湖南沅江學生殺師這個人間慘劇的報道,我早就看到了。這麼多天來一直沒有吭聲,是確實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一個高中生,居然在父親被殺之後面對殺父仇人說:“他殺了我爸爸,我不恨他。”這話讓我聽了產生了一種痛切心肺的寒意。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如果我是她的親人,定會一巴掌打過去,豈止是遣責而已。但是,她畢竟又是個剛剛經歷了喪父之痛的孩子,我也不忍心去遣責她。

今天在無意的流覽之中又看到了這個問題。看到網友們討論的很熱烈。看到許多支持老師女兒這種態度,併為之辯護的。忍不住便要說幾句了。

有人說:你可以選擇不善良,但你沒資格遣責善良。我不覺和以暴制暴的戾氣能讓社會更加美好。

這話說的多大氣啊!但是,其中的邏輯是不通的。老師的女兒不恨罪犯,原諒罪犯的的行為能說是善良嗎?我不知道什麼是所謂的善良,但我知道,所謂的善良對社會一定是有利的,一定是做了好事的。對於一個危害社會忘恩負義的殺人犯,表示同情,並且這個殺人犯所殺的正是自己的父親。這樣的行為能叫善嗎?絕對不是。這是糊塗,不要混淆概念。拿不論是非不辯善惡的糊塗當做善良。

當這個女兒說出糊塗話的時候,給她指出來,遣責她幾句,就是選擇不善良嗎?又一次混淆概念。

對女兒的胡塗遣責幾句,就叫做以暴制暴了,這邏輯是怎麼推出來的?一個罪犯殺了人,而且是殺了一個象父親一樣對待他的人。象這樣失去人性的東西,人們罵他幾句希望法律嚴懲他,能說是以暴制暴嗎?這裡邊沒有了是非嗎?又一次混淆了概念。

遣責女兒的人,絕對不是不善良,也絕對不是對失去父親的女兒落井下石,而是她這種是非不分的糊塗觀念對社會是有害的。一個社會是必須有是非觀念的,是必須要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一個社會如果連殺人這樣的事情都失去了是非對錯的判斷的話,對每一個人來說,可能都是一種悲哀。

還有的為老師女兒辯護的以道德綁架說事。意思是說,不要把你們的觀點強加給老師的女兒。我覺得這個說法也不通。如果這個女兒只是自己心裡是這樣想的,她不說出來,對社會不會產生影響。可是現在她的話通過媒體傳出來了。全社會必然要按自己的道德標準來進行評價。如果她說的對,全社會都會對她支持。向她學習。如果不對,自然是可以批評的。原諒殺父者,中國文化中沒有這樣的標準。如果你們一定要讓我們接受你們的標準,一定承認原諒殺父仇人是一種善良。對不起,我們從小沒有受過這種教育。

還有的說,懲罰殺人犯是法律的事。原諒就是一種善良。這依然是一種詭辯。法律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立法的本意是要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法律當然是要揚善除惡的。揚善除惡的本身,就說明法律也在維護社會道德。而社會道德除了法律的維護之外,更應該是人民大眾自覺維護的。在社會上揚善抑惡,愛憎分明,就是對社會道德的維護。如果認為懲罰壞人只是法律的事,與普通人無關,那必然導致社會走向無德狀態。也既孔子所說的,民免而無恥。

做為一個公民,對法律的尊重,是必須具備的公民素質。但對壞人的原諒,絕不是所謂的善良,而是糊塗。

我很同情這個老師的女兒,是什麼樣的教育塑造了她現在的世界觀?面對倒在血泊中的父親,面對兇手滴血的刀,聽兇手說著還要刺她父親兩刀的時候,她居然能夠不恨,能夠恨不起來。這大概就是所謂佛的境界了吧?

我對採訪老師女兒的新聞媒體表示強烈的鄙視。因為你們的報道,讓這個失去父親的女兒又處在輿論的旋渦之中。


七月流火140400643


原諒弒父者,比罪惡更可怕的,是對善良的譴責。

上面這張圖是此女孩的原話。

看完這段話,很多人都引用了普京的一句話:原諒他們事上帝的事,我們的任務就是送他們去見上帝。

看完我就不淡定了,無論她是出於什麼心情說出這番話,在我眼裡,她就是個善良的小姑娘啊。我實在看不懂,人們為什麼心安理得地譴責善良。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但你沒資格譴責善良,我也從不覺得以暴制暴的戾氣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有人跟我說,這個世界最大的善良就是讓每個壞人都罪有應得。

我同意,但這是國家、社會、制度應該做的事兒,這不是我們應該對受害者做的事兒。

經常有人問:這世界為什麼變得越來越壞了?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沒有讓他們變得更好

不是隻有強迫一個人做善事才叫道德綁架,強迫一個人作惡也叫道德綁架。


朋友有難,你借了錢,他賴賬。身邊的人不是譴責那個欠錢不還的所謂“朋友”,卻嘲笑你,誰讓你願意借他呢。


天冷路滑,老人摔倒,你好心把他扶了起來,他說是你把他撞傷的,想訛錢。身邊的人不是譴責受傷的老人是非不分,卻嘲笑你,誰讓你願意幫他呢。


公交車上,你好心好意地給孩子讓了座,結果孩子父母連句謝謝都沒有,還翻了個白眼,好像本來就是你佔了他的地方。身邊的人不是譴責那對不懂事的爹媽,反而對你冷嘲熱諷,誰讓你願意給他讓座呢。

這樣的世界,不可怕嗎?在這個涼薄的世界裡,我們應該更多的去守護善良,莫讓譴責成為壓死善良的最後一根稻草。


Wendy溫3


學生殺死老師,這個發生在湖南沅江的悲劇,因被殺老師女兒說的一句話“他殺了我爸爸,我不恨他”,再次掀起軒然大波。從網友的評論來看,譴責遠遠大於理解。鋪天蓋地的謾罵聲,讓我不得不說兩句。

道德綁架何時休。

譴責的網友普遍認為: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女兒不恨殺父仇人,天理難容。

這個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實則道德綁架。子非魚,安知魚之心?女兒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她比任何一個局外人,更瞭解殺人者和她父親的性格,以及發生這場悲劇的前因後果。

我們為什麼非要站在自己的立場,以理智的道德制高點,去譴責一個真正瞭解情況的人呢?

冤冤相報何時了。

女兒說,他的父親無慾無求,最大的願望是教好每一個學生。而殺人者,是他的班級裡最好的學生。

女兒肯定明白,父親在這個學生身上所花費的心血。她也一定看到這個學生的進步與努力。雖然最後發生了悲劇,但這一路走來,並不都是血海深仇。

“償命也沒用。”女兒的這番話,實際上是在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因為這位老師十分的偉大,活著的時候一心為了學生,死了讓這個學生償命,也絕非他為師者的本意。

是非自有法律定。

“不恨他”,是女兒從情感上不願意相信這件事情的發生,但並不代表會原諒殺人者的行為。

其實不管她恨不恨、原不原諒,法律自會給殺人者以制裁。

悲劇的發生,是這個學生性格偏激、好壞不分、衝動殺人,無關教育無關道德,是偶然事件,而非普遍現象。

相信法律會給出公正的裁決!

總結一句話:老師是偉大的老師,女兒有菩薩心腸,殺人者才是惡魔。


Fandy


\n

他殺了我爸爸,我並不恨他,他說還要再捅兩刀。。。我希望他能改。。。。沒錯,我討厭這個惡俗的回答,我真的接受不了!

隔著屏幕,覺得甚是心寒,這則刷爆了朋友圈各大網站的消息,徹底顛覆了我的世界觀,那個女孩,已經高三了啊,是一個馬上要上大學的人啊,你的父親屍骨未寒。。。。

怎麼會把父親遇害描述的如此雲淡風輕,就像小姑娘被調皮的男孩子弄壞文具盒一般大度,沒事,壞了就壞了。

\n

我不恨他,恨不起來。反正我就是不恨他,不知道為什麼不恨他。不是一命抵一命,因為一命抵一命也沒有用。有些人害怕他出來不知悔改,再次對別人動手。我就是希望他能夠改,總之不能再傷害別人。”


\n

\n
\n


澎湃新聞與之的對話,看完我甚是心寒,有人說她已經超脫了一個孩子該有的品質,能寬容的去原諒一個殺父之人,實在難得。可古話說得好。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女孩子三三兩兩甚至混亂的碎碎念,對於社會大眾,好像是一個大度釋然的懂事女孩,都說一命抵一命沒有用,超脫這個年紀應有的覺悟,很多人覺得她很優秀,作為一個父親,我覺得我寧可不要這種優秀。她的回答實在是令人心寒,九泉之下若是聽到,也是含著淚喝孟婆湯吧。


\n

有一種猜測,父親剛剛離去,一家人還沉浸在悲哀中,惶惶不可終日,這時應該疏導而不是去採訪,記者們為了自己的業績,踩爛了別人家的門檻,女孩子一家仍然處於悲痛之中,面對媒體,又怎麼能在大眾面前表現出猙獰恨骨要抽筋扒皮的面目,如果他們家裡人還為此採訪而協商過,統一了口徑,說出了不恨的話,那有些媒體就該收到譴責了!可能真實是恨之入骨,但是因為報道才。。或者是羅某傑的家長哭著來求原諒,希望可以寬鬆對待以便少判幾年,女孩子天生就比較善良,在兩種情況之下,她覺得第二種更為人接受,這樣或許能接受,反正人已經去了,在恨,又有什麼用?或許她內心深處,是真的恨,恨到咬牙切齒,她是要恨的,不恨,怎麼對得起屍骨未寒的忘父,我不是道德綁架,只是正常人,就應該恨,她應該恨的。。


\n

第二種猜測,有人說,羅某傑和她是戀愛關係,我覺得是造謠,對女孩子這般諷刺,多半是她那段話引起的吧!靜下心來分析,細思恐極,還真的符合她說的這番話!(我很討厭這個惡俗的猜測)

\n

我不恨他,恨不起來。反正我就是不恨他,不知道為什麼不恨他。不是一命抵一命,因為一命抵一命也沒有用。有些人害怕他出來不知悔改,再次對別人動手。我就是希望他能夠改,總之不能再傷害別人。”
\n

\n
\n


\n過度解讀出來的,的確就像網上某些人說的一般,他們是戀愛關係,一個班主任倍加關注的孩子,還是個好學生,怎麼可能會因為一篇學習心得而拔刀相助,如果這個老師知道他們私底下的關係,有意無意的阻擋了他們的愛戀,或許這就是年輕人怒火中燒拔刀相向的原因,或許打給家長那個電話,就是少年火山噴發的最後一點阻擋。。。

\n

或許女孩子是喜歡他的,年少無知的愛情,會衝昏頭腦,甚至將自己父母十幾年的養育之恩拋之腦後,這是非常可悲的。



\n

第三種猜測,女孩本就與父親沒什麼交流,說出淡漠的回答。

\n

女孩子說,父親很少回家,也就那樣,差不多可以看出來,平時他們交流的機會除了課堂,似乎也不多,女孩在這種環境下是否和父親關係不是很好,不可得知。似乎這也是,女孩回答淡漠的緣由之一。


\n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在想著女孩子為什麼描述那段話裡,說那人走過來,說還要捅兩刀是說的那般雲淡風輕,我感覺很是不舒服。也許都是我們過度解讀了女孩子的心理,道德綁架。

\n

在我的腦海裡一直有兩個小人,第一個說,這個女孩子這麼優秀,她的父親在天之靈也能夠欣慰了,冤冤相報何時了恨他有什麼用呢

\n

另一個小人直接掄起拳頭跳起一拳,把它打倒在地,去你的,你要恨啊,恨啊,你該恨的,你怎麼不恨呢?眼裡都是淚水!



不僅你要恨,全社會都得恨這種弒師的暴徒,我實在是不能理解,一個人殺人為什麼總是能找到這麼多理由,誰都衝動,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殺人?每個人都被人原諒?

\n

羅某說:“我不覺得他有多好,我也不瞭解他”

善惡有報,法律不會讓你被原諒,黑色的牆壁,是你餘生該待的地方,你不思回報反而還恩將仇報,一刀下去毀了兩代人,何苦?羅某某你是該被恨,恨之入骨的!


你看那小子欠揍不


這個事件的確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這是意料之外的意料之外。

一箇中學生,殺了平時很看好他的老師,還對他女兒說:我殺了你爸爸。然後,又補了刀。

現在知道,可能是當著女孩兒的面補的刀。

按照正常的邏輯來看,這個愛父親的女孩兒,應該悲痛欲絕,應該十分痛恨那個同班同學兇手。

然而,她的表述是:恨不起來。然後又說:希望他能改,不再傷害別人。

在這個世界上,對兇手寬容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但那是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是無比痛恨之後又將仇恨昇華之後的選擇。而不是“恨不起來”單純希望兇手能夠悔過自新的表態。

這大概也就是很多人不滿意甚至強烈譴責女兒言論的原因所在。

殺父之仇,本來不共戴天。學生殺師,違天逆地。對死者親人當面宣示,然後又當面補刀,更顯殺人者之冷酷,之決絕。

對於這樣的兇手,一般情況下,應該以命償命,以警示天下。未成年人犯罪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死刑不上少年的法律慣性,也面臨新的挑戰。

現在,對殺父恨不起來的女兒言論,又讓我們刮目相看,瞠目結舌。

我們的教育裡面,有愛的教育,也應該有恨的教育。有團結的教育,也有疏遠壞人的教育。有的恨跟愛有關,有的愛是由恨而生。

大愛也可能經由大恨。

但我們該恨的時候,還是要學會去恨。

普京說,寬寬恕恐怖分子是上帝的事情,我們能做的就是送他們去見上帝。說得不無道理。

因為有的人可以寬恕,但不是所有的壞人都可以寬恕,都值得寬恕。

況且,即使真的寬恕,要有足夠的理由。


手機攝影藝術


“他殺了我爸爸,我不恨他”這句話不管出自誰的口中,都過於刺激了傳統道德的眼光。目前熱炒的目的是什麼,是弘揚正能量還是遷就邪惡與犯罪,明眼人一看就清楚。

一說兇手是“學霸”可以得到改過自新的機會。行兇者不過曾經考過第一名,班主任對其的期望不過也就是“考一個好一點的大學”,這就是“學霸”了,這樣的“霸”也太不值什麼了吧。我們應該知道單純從“考一個好一點的大學”出發離“有巨大作為”和“對社會有特別貢獻”還差十萬八千里。這本不值得做為典例去探討為何弒師犯罪的成因和動機,這純粹就是一個極普通之人犯下滔天的惡行罷了。

二是羅某傷害的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說可原諒他。如果鮑女說了,只能說她自絕於正義和道德論理。特別是“一命抵一命沒有用”,這不是故意為咬了自己的瘋狗解套,讓別人也被咬求心裡平衡嗎?人的心理不管多扭曲,也不管面對如何深冤死仇的敵人,在人家倒在血泊中命懸一線的對手再補上十數,犯下大罪能那麼坦然告訴人家女兒,這該是何等窮兇惡極。這是公訴案,任何人無私了的權力。


楚天138714903


湖南沅江的一箇中學生,殺了平時很看好他的老師。而該老師的女兒卻說:“他殺了我爸爸,我不恨他”。

對於老師女兒的態度,雖然不能強烈譴責,但是確實讓人感覺到不能理解。

面對一個殺父仇人,面對一個殺死父親的兇手,竟然沒有恨他之心。這不知道是不是出於對父親的冷淡?或者是出於對於兇手的愛護?



不管怎麼樣?父母畢竟是這個世界上最親的親人。失去父母,是每個人的切腹之痛。而對於殺死自己父親的兇手,怎麼沒有一點恨意呢?

我們不妨大膽推測,也許有下面三種可能:

一、對父親沒有感情,覺得父親生死都無所謂,沒有一點親情觀念,也或者是覺得父親做得不對,很生父親的氣,巴不得父親去呢。

二、對兇手獲有同情或好感,不希望兇手受到懲罰。甚至於對於兇手的感情大於與父親的感情,以至於寧願捨棄父親,也不想捨棄兇手。

三、寬宏大度,懷有善念,不想冤冤相報,想用這種態度感化惡人。

但無論其出於哪種心態?我們都應當尊重其選擇。兇手是會受到懲罰的,不會因為她恨或者不恨而使兇手免於處罰的。


法重情深


這個話題提出有一段時間了,之所以不想回答,是感到太無語了。一個人的父親被人無辜殺了,表示不痛恨殺父者,TwD,這個社會是怎麼了?如果父親做惡多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你不恨殺人者可理解,如果父親虐待兒女,對兒女不疼不愛不關心,有他無他都一樣,缺乏父愛的關照,你不恨殺父者仍可有一些諒解。如果是一個十足的好男人、好丈夫、好父親,好老師被人殺了,你對殺父者恨不起來,你的心是扭曲了,有病了,還是被驢踢了。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乃不共戴天之仇恨,自古鮮有不報之人。這樣說來,這個家庭對兒女的教育是失敗的,你費盡心力養了個沒心沒肺的兒女,你被人殺了,是你該死。我不但不悲傷,而且對殺人者無動於衷,恨不起來。這是一種多么可怕的心態。為人父母者要從這個案例中吸取教訓,結合時事世情的變化,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培育出三觀端正的兒女來,以期將來孝老敬親,為家庭爭光爭氣。



騎士悠然行


最響亮並不代表大多數,因為憤怒盲目的聲音總會淹沒冷靜理智的聲音。當一部分人有機會站上道德制高點時,他們總會對行走在平路上的人大聲呼叫,快上來啊!再不上來我們可要搬起石頭往下砸咯。

這一部分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為什麼非要別人跟你同一陣營?鮑某的女兒希望羅某能改過自新,以後不要再傷害他人,選擇原諒需要寬廣的心胸,而這一切都是源於她善良的內心。就如置頂的那個答主所說的,你們有權力選擇不原諒,但是你們為什麼要譴責善良?

一命抵一命不僅不能停止悲劇,反而會延續悲劇

鮑某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已經他的親人傷心了,為什麼還要繼續製造悲劇讓羅某的父母也傷心地失去自己的孩子呢?悲劇的誕生源於羅某,羅某應該接受法律的懲罰。但是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羅某犯下了今天的錯呢?

以前新聞有報道過,美國某地槍擊案發生,槍手在最後飲彈自盡。周圍民眾在遇難者的遺像前送上獻花。而兇手的遺像也被擺放在現場,也有不少民眾為其送上獻花。有人說,兇手也是不幸的遇難者,他因為得不到社會足夠的關懷才會犯下滔天大罪。

前幾年中國留學生周博在日本某地搶劫時,刺死了當地男子佐藤泰彥。中國警方將其逮捕並將此案交給法庭審理。而佐藤泰彥的父親佐藤將彥,親自到中國請求法官不要判周博死刑,因為死刑並不能讓他好過,自己已經失去兒子了,不希望看到周博的父母再失去兒子。

不能原諒是在情理之中,鮑某的女兒的選擇原諒是最好的選擇,能讓事情變好,讓悲劇停止。譴責鮑某女兒的人,你們站在道德制高點不會覺得冷嗎?

同態復仇的想法依然普遍

總會有人說,如果是你的親人被殺害了,你還有心情再這裡講道理?復仇心理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但是同態復仇屬於個人願望,但是司法公正不是私人的公益。

司法判決需要把受害家屬的痛苦考慮在內,但是也不能完全以此為判決依據。司法公正的意義在於反映社會的價值觀,即要捍衛社會正義,要能反映出人的人格,要尊重生命的權利,而不是個人的復仇。

之前很多人支持咪蒙發表的那篇文章,紛紛去簽名想要推動陳某的死刑。這樣做能不能推動日本的法庭判決沒人清楚,能肯定的是咪蒙靠這個狠狠地吸了一波粉絲。也反映了一個事實,很多人希望由盲目的憤怒來制裁一個人,而不是交給公正來判決。

但是盲目的憤怒並不能代表大多數,也不能代表公平正義,只不過冷靜的理性的聲音被淹沒了而已。


娛圖師師


不管你承不承認,有時候我們喜歡往往別人的傷口上灑鹽……

比如弒師師件中,悲劇的承受者者,鮑老師的女兒在面對媒體採訪時,說自己不恨殺人兇手,說一命抵一命沒用,這話的意思就是讓許多人失望了,她不會像別的被害親屬一樣,天天跑法院、檢察院,所有的時間只有為了一個目的:致兇手於死地,讓他血債血償!倘若法院一審沒判極刑,就上訪上訴,借媒體傳言、造輿論聲勢,不達目的不罷休!一個不屈不撓討還血債的女鬥士,一個化悲痛為力量爭取正義的女強人,才是社會主流所期望的,才是符合人們內心裡長久以來所習慣的道德觀念……可是,女孩偏偏讓我們失望了,她說出了我們難以理解的話語,於是各種流言就來了,各種攻擊就來了,什麼她作秀啦,什麼跟兇手在戀愛啦……反正能想到的外門邪道都想到了,就是很少想到,這不過是一種寬容、一種善良,一種人性的光明。

江歌的母親為了懲罰兇手、伸張正義,那種堅強和韌性,我們理解和支持,畢竟女兒是她一輩子的心血和希望,她不能讓她死得不明不白,不能讓她九泉寒心,不能讓小人逍遙、無所忌憚地尋歡作樂;然而同是殺人案子,原因卻都不相同。鮑老師的女兒一心讀書,心地一片單純,她是做夢都想不到天突然會塌,這種突發的事件她許久都難以接受,她的痛苦將變成無法癒合的慢性病,在她以後的生活裡會不時地齧咬她的心。以她那樣的年紀、那樣的家庭教育在事發沒多久說出那樣的話很正常,怎麼在某些人眼裡就變成作秀了?

不跟我們統一戰線,就成另類,就該打倒、譴責,這不正是所謂的道德綁架?我們所依仗的,不過是人多勢眾,所以才會那麼理直氣壯、正氣凜然,然而人多並不就代表真理,比如大家都闖紅燈的情況下,對於個別遵守規則的人就會嘲諷、孤立。當然,大部分人是從自己的本性出發,認為正常的愛恨情仇該如此,但我們忽略了特殊環境下的不一樣,我們隨便批評別人便是在別人的傷口上灑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