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縣旅遊景點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千米的永寧山下,是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種最齊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國兩千年來陵寢建築藝術最傑出的代表。

在清西陵8300公頃的保護範圍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爺、公主、阿哥園寢,共14座陵寢和兩座附屬建築(永寺福、行宮)。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嬪、2位王爺、6位阿哥,共計78人。

陵區內矗立著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石建築,其建築形式和規制明顯地體現著封建社會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後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這些古建築環抱於蒼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競相崢嶸。還有五色祥雲縈繞的永寧山,綿綿屏立於陵寢之後。八功遙溯靈源的易水河緩緩流淌於大紅門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規模宏大,頗具氣勢。

2000年11月30日,清西陵作為中國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標誌著這組古老的建築群又邁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她的價值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認。 200l年 1 月9日,又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清西陵的所有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以及周邊環境已成為全人類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財富。

清西陵,這顆鑲嵌中國版圖上的古建築藝術明珠,為我們留下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實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易縣旅遊景點

易縣鳳凰臺村

易縣鳳凰臺村緊鄰清西陵,歷史上是個守陵村,為乾隆的母親孝聖憲皇后守陵,有“京南滿族風情第一村”之稱。村裡的民居基本都保持著清代的建築式樣,一些院落門口掛著宮燈。一位老者說,大部分村民還保存著過去的傳統——每家蓋的房子高度都一樣,從山上看,村裡房子的屋頂是一條線。村子目前還保存著清朝時期的營房、營門、廟宇等古建築,每條街道、每條衚衕都以當初機構的名稱命名,同時保持著當初的設計,橫平豎直,呈品字形。

易縣旅遊景點

龍湖景區

龍湖景區總面積20平方公里。水面面積70萬平方米,最大水深23米,上游與拒馬河相通,望龍湖與山野風光的自然結合,形成美好和諧的意境,實為度假休閒娛樂的好地方。龍湖景色柔美,湖水清澈,是集游泳、划船、垂釣、野餐於一體的絕佳場所。

易縣旅遊景點

清西陵行宮

清西陵行宮始建於乾隆十三年三月(1748年),完工於同年八月,是乾隆皇帝專為拜謁其父雍正的泰陵而建的。與其同時還建有房山的黃新莊行宮、涿州的豐壁店行宮、淶水的秋瀾行宮。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三座行宮已蕩然無存,而梁格莊行宮(清西陵行宮)卻比較完好地保留下來。

清西陵行宮,坐落於梁格莊村西,與御用喇嘛廟永福寺毗鄰。南面有座小山叫龜山,北易水河沿山腳潺潺流過,山清水秀,風景宜人。

行宮門內,是一組佈局合理、排列有序的灰布瓦建築群。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屹立在中軸線上的一座雕樑畫棟的垂花門和長長的彩繪走廊。垂花門內,有一座八角形噴泉魚池,池中置假山。冬季,泉水結冰,假山變成為奇形怪狀的玉石;春、夏、秋三季,水清見底,池邊觀魚,別有情趣。魚池北面坐落著一處前闢走廊、後附抱廈的大殿,是皇帝駐蹕後處理朝政的地方。

大殿後有皇帝安歇的寢殿,兩側有後照殿、三卷殿等後、妃居住之地,還有值房、膳房、穿堂殿、鑾輿庫和御林軍居住的房屋。

行宮院內最後一座建築是人工堆砌的假山,山上遍植花草樹木,亭石樓榭(現僅存遺址),類似一座小御花園。

易縣旅遊景點

清泰陵

清泰陵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佔地8.47公頃,建築歷時有八年。內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等。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泰陵作為典型的清式宮殿式建築群,不但更注重以最完美的融山水環境、人文景觀為一體的中國“風水”相法為選址依據,形成山形河流作為“風水”中強調的靠山、案山、照山,龍脈和水口,建築與整體佈局也最為完整與巧妙,更加註重實用性;建築風格與規制更加精美豪華,使之更具有觀賞性。

整個陵寢分前後兩個部分,前部分是門、坊、碑、亭,後部分主要是殿宇和地下宮殿。泰陵主體建築自最南端的火焰牌樓開始,過一座五孔石拱橋,便開始了西陵最長的神路2.5公里長的泰陵神路,沿神路往北至寶頂,依次排列著石牌坊、大紅門、具服殿、大碑樓、七孔橋、望柱、石像生、龍鳳門、三路三孔橋、諡號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東西班房、隆恩門、焚帛爐,東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門、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和啞巴院、寶頂等建築。

易縣旅遊景點

昌陵

昌陵為清仁宗嘉慶帝的陵墓,位於泰陵以西2裡。地宮中還葬有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嘉慶2年去世)。

昌陵陵址名為太平峪,原是乾隆為自己選定的萬年吉地。後乾隆有旨渝:“嗣後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東陵、西陵界內分建。”意思是父子兩代皇帝不可在同一陵區建陵。所以乾隆又在東陵另選了陵址,與祖父康熙相守,把西陵太平峪賜給了兒子嘉慶,讓其與祖父雍正為伴。嘉慶於嘉慶25年7月18日,在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逝世,享年61歲。嘉慶皇帝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在位25年(1796-1820年)。嘉慶即位後不久,懲辦了乾隆皇帝的寵臣——大-和珅,對當時朝中大大小小的-汙吏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昌陵是唯一與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陵。沿途三孔平橋一座,西行300米北折,建有清朝最後一座聖德神功碑亭。往北部分與泰陵皆同。從前面的神道到最後的寶城,一應俱全,但昌陵的寶城比泰陵還高大。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鋪的是很貴重的黃色花斑石,黃色的方石板上有天然雅緻的紫色花紋,光彩耀目,滿殿生輝,素有“滿堂寶石”之稱。嘉慶皇帝的皇后陵昌西陵的迴音石、迴音壁,迴音效果絕妙無比,可與北京天壇的迴音壁相媲美。

易縣旅遊景點

慕陵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的陵寢,位於昌陵西南15公里處的龍泉峪。內葬宣宗道光皇帝、孝穆成皇后鈕枯祿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咸豐皇帝的生母)。

慕陵在清東西兩陵區中,規制比較特殊,基本上不遵從祖陵制度,簡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規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規模最小的一座,沒有方城和明樓。隆恩殿面闊由五間改為三間,殿內裝飾不施彩畫,月臺的規制也比前代簡單。地宮之上只有石圈。這也許是和道光皇帝提倡節儉有關。道光在位30年(1820—1850年),是一個提倡節儉的皇帝,據說他曾穿著打著補丁的褲子上朝。所穿的衣服,不經三次洗滌不更換。慕陵建造得很特殊,與其他帝陵都不相同,是道光帝獨樹心裁之作。慕陵以精緻小巧的建築模式、清麗淡雅的建築風格、工藝卓絕的楠木雕龍成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

易縣旅遊景點

雙塔庵雙塔

雙塔庵雙塔又稱太寧寺雙塔,位於易縣西陵鄉太寧寺村西北1.5公里處的半山腰。現存雙塔均為遼代建築。南塔的創建年代是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

北塔為八角十三層密簷式實心磚塔,創建於遼代,雖經明萬曆年間重修,但仍保存著遼代建築風格。塔通高17.4米,分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塔座為須彌座,束腰部分每角置一力士像,每面分為兩塊,雕有祥雲、蠍牛、蚯蚓、金魚等圖案。束腰之上為磚雕斗拱承託勾欄,勾欄也雕刻各種圖案,上置仰蓮座承託塔身。塔身第一層正面闢拱券門,門內有方形天宮,覆鬥頂;正面兩側的斜面上各磚雕一菱形欞條的窗戶。每角處均有一磚雕七層小塔,之上為磚雕五踩斗拱承託磚雕簷椽、飛椽等簷部,椽面為筒瓦捉節,角梁為木質,端部置禽獸、風鐸。第二層以上簷部均為磚疊澀而承託簷部,各層簷均掛瓦置等。塔剎為二層仰蓮承託寶光。

南塔為六角三層密簷式實心塔,創建於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明萬曆年間重修。通高10.58米,分為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塔座為磚砌臺上置須彌座,束腰部分為磚雕,上置斗拱承託勾欄,勾欄之上置仰蓮座承託塔身。第一層正面闢門,內為佛龕,門券上雕有相對飛天。對面闢磚雕假門。其餘各面置磚雕假窗或磚雕盤龍碑首。每角均有磚雕塔柱。第二、三層為簷式結構,均為疊澀磚承託簷部。塔剎部分自下而上為磚砌覆體及十三層相輪、仰蓮、寶珠。

易縣旅遊景點

老君堂

狼牙山在河北省保定地區易縣西部.在狼牙山棋盤坨上,有一處古廟,這就是著名於方園百里的老君堂,傳說是太上老君煉丹的地方,自古以來,這裡流傳著很多動要的故事。

早在戰國時期,燕昭王復興燕國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起來,並幻想長生不老。他手下一群善吹的門客們,投昭王所好,鼓吹練仙丹讓他吃,以求長生。昭王信以為真,派人尋訪煉丹的好地方,最後選定了美如仙境的狼牙山。選定了佳期,昭王親自登山遙拜星晨日月,然後派方士們組織煉丹,這拜壇的地方主是老君堂。

到了唐代,有一名道家朱翁曾在老君堂修道,學會了縮地法。他回家之後,鄉親們求他試一試法術,想開眼界,朱翁不肯。有個叫陳士明的勇士挖苦他徒有虛名,搞得朱翁不服氣,決心露一手給大家看。這一天朱翁請陳士明喝酒,酒罷陳士明辭別回家。只好回去請朱翁撤回縮地法術才回了家,後來朱翁雲遊四海,以法術懲罰橫行鄉里的豪紳惡霸,良民百姓非常尊崇愛戴他。人們傳說老君堂西面斷壁上的石洞就是朱翁學藝時開鑿的。老君堂,歷史上又叫老君殿,顧名思義,是專門供奉太上老君的地方。

易縣旅遊景點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狼牙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河北省易縣西南部45公里處,距保定50公里、北京160公里、天津240公里。主要由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五勇士紀念塔、跳崖處、北婁山烈士陵園等組成。

狼牙山是一座英雄山,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41年9月25日五勇士為掩護八路軍主力及人民群眾安全轉移而將日寇引向絕路,最後彈盡路絕,捨身跳崖,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士悲歌。狼牙山是生態名山,綠色天然氧吧。森林覆蓋率達到80%,山上喬木、灌木、藤類、草本等植物物種豐富,共有9種類型,96科325屬817種。狼牙山是歷史名山,文化底蘊深厚。山上遍佈廟宇、古洞,傳奇眾多。三教堂同時供奉儒、道、佛三祖--孔子、老子、如來,堪稱中華奇觀。狼牙山是風景名山,風光秀麗獨特。

易縣旅遊景點

紫荊關

紫荊關,位於易縣城西北45公里處的紫荊嶺上。紫荊關地理位置顯要,關城建在依山傍水,兩峰對峙的廣闊盆地內,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京西內長城荊關漢朝時為土石夯築,後歷經各代擴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則改用石條作基礎,以磚砌面封頂,並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遷都北平(北京)更大興土木,修城建關。在正統、景泰、弘治、嘉靖、萬曆、崇禎年間,都曾改築、擴建關城,增設城堡、隘口,開鑿盤山道等,使紫荊關形成了一個較完備的防禦體系。《畿輔通志》稱:“控扼西山之險,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它是一處重要關隘,位於居庸關、倒馬關之間,與居庸、倒馬合稱“內三關”。

紫荊關它是進入太行的要口之一,是“太行八徑”的第七徑,稱為“蒲陰徑”。紫荊關秦漢時稱上谷關,東漢時名五阮關,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稱子莊關,宋時稱金陂關,金、元時因山上多紫荊而改稱紫荊關至今。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易縣旅遊景點

洪崖山景區

洪崖山景區,以“后土皇帝廟”和秀美的自然風光為眾多的善男信女和附近十多個省的人所熟知。“后土皇帝廟”俗稱奶奶廟、後山廟,供奉“承天效法后土皇帝”。據現碑刻記載,此廟始建於東漢初期。當年王莽帶兵追殺劉秀至洪崖山下,被後山奶奶所救。劉秀登基後敕建此廟。經過幾代帝王和眾多道教信徒的下斷擴建,到建國前宮殿廟宇達50多間,是一處規模宏大的道教建築群,有北方第一大廟之稱。農曆每月初一、十五都有人進香,以三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最多。1987年,後山廟被確定為開放的道教話動場所,十幾年來,眾多香客和當地村民自發籌集資金,對宗教建築進行了恢復整修,現已有各類廟宇建築26座。重新開放後,年遊客量在15萬人以上。形成以體會道教文化氣氛為主的旅遊特點。洪崖山山勢險峻,松柏長青,山腳溪水環繞,馬頭神湖碧波盪漾,山頂恆年積雪。“洪崖積雪”為著名的古燕景之一。

易縣旅遊景點

戰國影視城

河北保定易縣有個戰國影視城,很多大導演在這裡曾先後拍攝過《荊柯刺秦王》、《三國志之見龍卸甲》、《墨攻》、《赤壁》等等,現在馬楚成正在這裡拍攝電影《花木蘭》。

易縣影視城在易縣麻屋莊村112國道旁邊,易縣戰國影視城自1997年4月奠基至1998年完成了秦街、燕市、訓練場、古作坊、侯爺府、外城牆等為主的一期工程建設,為電影《荊軻刺秦王》的拍攝提供了十分理想的外景場地。由於戰國城宏偉、古樸的建築風格設計,為該部影片在1999年的國際電影大賽上獲得藝術獎(即外景地設計獎)。

易縣戰國影視城一期工程完工投入使用以來,除電影刺秦外,先後還有《隋煬帝》、《曹操與蔡文姬》、《漢武帝劉秀》、《呂布韋》、《古城黎明》、《秦始皇》、《中華文明》、《天下糧倉》、《七劍下天山》、電影《墨攻》應該為戰國影視城做了宣傳,之後有《赤壁》,最近電影《花木蘭》以及“新三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千古成絕唱,戰國城再現。一九九七年縣委、縣政府投資4000多萬元在易縣境內興建了戰國城,此城位於易縣城東4公里的靈山腳下,與112國道緊緊相連,它以規模之大,建築之雄偉,風格之古樸,堪稱我國戰國建築群之首。戰國城主要由外城、內城、雄偉壯觀的秦王宮、幽雅的大鄭宮、神秘的古兢技場、古樸的作坊、繁華的秦街、燕市,華麗的長信侯府等建築組成。總佔地面積700畝,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城內關門交錯,殿宇、樓亭便布,迴廊相連,融戰國政治、軍事、民俗於一體,充分展示和體現了戰國時期的文化內涵。同時觀賞、參與活動內容等極為豐富,是集現代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性遊覽場所和歷史題材的影、視外景拍攝基地。

易縣旅遊景點

永福寺

永福寺位於易縣清西陵東部,

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專為陵寢祭祀設置。永福寺坐北面南,依地勢前低後高,層次分明。山門內依次有鐘鼓二樓、前殿、牌坊、碑樓,碑文記述了永福寺興建經過及用途。碑樓後的中殿為主殿,面闊5間,進深4間,重簷歇山頂殿內兩側設有佛壇。中殿之後有踏跺上月臺,臺上建有後樓,高2層,據說是放經卷之處。寺東西兩側各有一組建築,為居住之處。整個寺院主要殿宇均為黃色琉璃瓦頂,餘為布瓦頂。黃灰瓦頂、紅色院牆,掩映於蒼松之間,高低錯落,顯示出一幅幽靜壯觀的古剎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