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自由的心魔


我认为孩子性格懦弱不是关键。

关键在于孩子遇到事情后,是否能坦诚和我们说出来。——这才是重点。

最近新闻报出的问题,无论是被欺负还是被性侵犯,都是孩子没有对父母讲,不敢对父母讲。这挺可悲的。

孩子连对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敢说实话,造成这种现象,责任绝不在孩子。

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时刻反省自己,有哪些行为会让孩子的心门对我们关闭?

只要让孩子关闭心门的行为,我都不认为是好行为,即使这个行为能给你带来暂时益处。但长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我儿子淏仔有两面性,他在外面是一个很懂事和守规矩的孩子,有情绪不外露,一直都比较温和。但是回到家里,他却是个性格特别急躁的孩子,很容易发脾气。

我经常对老公说:咱儿子把最好的一面都给了别人,把最真实的一面留给了我们。

我很庆幸,家里是他可以完全放松的地方,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喊就喊,想闹就闹。在家里,我会引导他如何调整情绪,但我不打压他让他压抑情绪,因为这样会影响他正常情绪的释放。

他在外面那么沉稳,在外面不能自如释放情绪,在家里若再不让他释放,那么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

  1. 要么他会憋得很难受,把情绪转化为不良行为;

  2. 要么他就把情绪藏起来,做一个在外在家都看起来很懂事的孩子。

这两种情况,都是我不希望发生的。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和孩子们之间保持友好畅通的沟通。

我觉得很少有与孩子零矛盾的家长。

与孩子有矛盾很正常,因为我们是不同的两个个体。尤其孩子越大,自己的想法越多,矛盾有可能会更多些。但这些都不应该影响我们之间的亲情,不应该影响我们彼此的爱。

反正我和我儿子会在家里会就事论事的争吵,但几分钟后我们就会和好如初。

当我们有一方情绪不好时,我们都会为对方做一些可以改善情绪的事情。这也是我学了正面管教之后,和孩子一起分享的一部分,对我们很有帮助。

至于什么家长会培养懦弱的孩子?

大部分原因其他答题的人都已经回答了。不外乎就是:

  1. 强势的家长、控制欲强的家长、不给孩子话语权的家长;

  2. 动不动就指责打骂的家长;

  3. 家长本身就很懦弱,遇事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敢反抗。没有内在力量的家长,自然很难教出有自信的孩子。

还是那句话:

不管家长性格如何,不管孩子性格如何,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亲子之间的沟通畅通。

让孩子有事第一时间就想和我们分享,无论是开心的还是伤心的。如果这样,应该会大大降低孩子的受伤害程度吧。

一起加油吧!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最近出了几起都是遭受熟人伤害的报道,特别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对着自己老师惨无人道的伤害,真是太令人震惊和无比伤痛。

太多的家长都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排名和老师授课水平的好与不好,几乎没有家长高度重视孩子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如果孩子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热爱关心自己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善良之心、没有面对误会或者不理解的宽容大度胸怀,就算是个学霸,只要出现令他不舒服的事情,内在不满的过度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直接对社会和双方的家庭产生永远不能抹去的严重伤害。

孩子性格强势、霸道的对立面是很多孩子懦弱的、畏畏缩缩的性格和行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环境,父母的性格和感情决定了家庭是否幸福,其中直接的受益者或者受害者就是孩子。



1、掌控强势型的家长

掌控强势型的家长特色是自我感觉很有权威感和不安全感。

有权威感是在外面可能是个小领导,或者更牛气的是公司董事长,在外面吆五喝六惯了,使唤下属令自己很有地位和身份,充分享受自我感觉良好。

回到家里,忘记自己是家里的一个成员,家里是谈感情、回归爱的温暖怀抱,仍然把外面的领导作风带回家,把伴侣和孩子当成下属对待。

这类人看似表面的强势,内在人性深处有极强的不安全感,将家里的大大小小事情的决定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才让自己有一种安全保障感。

掌控强势型的家长对待孩子更是霸气外露,很多人会把伴侣和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特别是孩子,觉得是自己生下来的,对孩子的一切有权利支配,容不得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孩子在10 岁以内,对父母的依赖是非常强烈的,因为这个时间的孩子太小,没有父母根本活不下去。

掌控强势型的家长非常喜欢给孩子做主,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几乎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建议和呼声,我行我素,不会在意他人的观点,最关心的是对方听不听他的话,只要听话,一切好说。



人天生都有依赖感,特别是孩子,当有人为自己做主,不用动脑筋,这是多么舒服的事情,时间长了,孩子越来越不能够自己思考问题,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找爸爸妈妈解决,掌控强势型的家长非常乐意让孩子依赖他们,越发觉得孩子是离不开他们,令他们极有成绩感。

掌控强势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方式都比较粗鲁和硬气,容不得孩子辩解或者自己做主,常常会训斥孩子的各个不是,搞得孩子怎么做都是不对,永远都是做的不对、说的不好,让孩子从内到外没有自信心,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懦弱?

2、凡事大包大揽的家长

另外一类家长,和掌控强势型家长不一样,他们的性格没有那么霸气和不讲理。他们就像孩子的老黄牛,睁开眼就是孩子的一切,天天都是围绕着孩子转。

大包大揽的家长,永远把孩子当成宠物,唯恐少吃一口饭就会饿着;担心少喝一口水就会上火;忧虑孩子为什么不时时刻刻在自己的身边。

他们扛着伟大爱的旗帜,看似表面对孩子细致入微的关心和照顾,实则把孩子当成永远长不大的私有财产,更重要的是从来没有想过孩子未来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大包大揽的家长,只看着眼前的孩子幸福和快乐,孩子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他们能够做到的,都愿意替孩子去做,唯恐孩子受委屈、受累、受苦,一切都想代劳,孩子自然能不动就不动,越来越懒。

这类父母唯恐孩子受一点委屈,只要孩子在学校或者有任何的不舒服,家长都要找老师的不是、找同学伦理,一次、二次……老师和同学都离孩子敬而远之,唯恐躲之不及,惹祸上身。孩子在学校要么受到孤立无助的待遇,要么有孩子联合起来欺负他,父母能过管多少次。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方面对父母越来越依赖,能靠着家长的就不努力,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另一父母,孩子也会明白,很多事情父母是帮不了他,而孩子无力面对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只能唯唯诺诺、心惊胆战期望不要事情找他,越不想找事,越有人或者事情找到他,只能令孩子更加胆小如鼠。

有句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孩子的命运很大程度上被控制在家长手中,特别是父母的性格对孩子有着一生长久的影响,决定了孩子成长和幸福。

父母的良好性格和亲密的夫妻关系,是孩子成长发育的沃土,期待家长们高度重视和调整自己的性格,给到孩子真正健康快乐的人生财富。

谈文俊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谈文俊快速阅读”,用十年磨一剑的岁月和匠人精神充分发掘人类大脑超大量阅读书籍的潜能,成功建立一套看得快、看得多、记得多的快速阅读方法,让仅需小学二年级学生识字量的成年人和9周岁以上的孩子,真正掌握一分钟阅读2000字,同时理解记忆达60%以上的快速阅读本领。


谈文俊快速阅读


  “不好好吃饭,大老虎会来吃了你!”“再调皮,警察叔叔就会抓你到警局!”“不睡觉,大鬼小鬼来找你了!”……

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旦发现他们哭闹或不听话,就会说一些恐怖的语言来吓唬孩子,虽然短时间内能够迫使孩子服从,但却破坏了他们的安全感,从而变得胆小而懦弱。

  恐吓难以让孩子心悦诚服,

  根本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针对这种“吓唬式”教育,高级亲子沟通师、国家家庭教育指导师郑启涓表示,由于生存能力不足,越小的孩子越依赖成人的保护,对“抛弃”、“死亡”等越恐惧,便越容易被恐吓和威胁的力量所控制。父母以恐怖言语虽迫使孩子暂时服从,但却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会产生恐惧、紧张、担忧的负面情绪,性格容易变得自卑、胆小、懦弱。

  而且,孩子对很多事物尚缺乏客观的认知与体验,父母灌输什么,他就会吸收什么而形成自己的观念和感受。当父母吓唬孩子时,孩子并非是领会到父母教育的目的,而是为了安全迫于无奈就范,这从根本上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亲子关系里,恐吓式的教育难以让孩子心悦诚服,尊重、接纳、平等的交流、引导才能使孩子敞开心扉,父母的意见才有可能被孩子所采纳。也只有当孩子从心底真正认可了父母的教育,他才真正愿意付诸行动。”

  

多询问和倾听孩子的想法,

  给他们自己做主的机会

  郑启涓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妨尝试换一种表达方式,多询问、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当下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再与孩子进行协商,引导孩子作出更能满足彼此需要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孩子对于主动决定比“被迫”完成会更有动力,父母可多给孩子做主的机会。比如吃饭时,孩子盯着电视看,老是吃了这一口忘了下一口,不能好好吃饭。父母可与孩子沟通、了解,他顾不上吃饭是因为这个卡通片是他最喜欢看的,而且这一集他非常感兴趣,必须集中精力。

  这时妈妈可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的确是哦,妈妈看喜欢的电视若总被打断也会不高兴的,但吃饭也要专心,我们的胃才能好好消化。不如妈妈把这集点播好,你在饭后专注、开心的看,你觉得这样好不好?”当孩子同意之后,父母既达到了让他好好吃饭的目的,又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关爱。


李建学心理咨询


控制欲过强的爸爸

有的爸爸过于大男子主义,控制欲太强。无论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爸爸控制欲太强,剥夺孩子自我表现和发表自我看法的机会,会让孩子产生“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导致孩子自我怀疑,性格懦弱。

控制欲太强的爸爸会过于威严,无形之中给孩子一种压力,给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亲会越来越成为男孩的典范和标杆。父亲独裁专制,在男孩的头脑中会形成这样的印象:男人和父亲就是独裁者。从而将自己复制成父亲的翻版。

建议:爸爸要学着放手,给予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接纳孩子,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展现自己的能力,并挖掘出潜在的能力。暴躁的爸爸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很会通过模仿来学习。如果爸爸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动不动就骂,那孩子也很有可能如此,甚至程度更深。

父亲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乱发脾气,那么孩子以后遇见类似的情况时,也会采取同样的方法来发泄。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父亲和孩子的性格存在两种极端。父亲暴戾易怒,孩子会在恐惧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越来越不活泼,越来越不爱说话,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长此以往,心理发育不健全,如情况严重还会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创伤的出现。

建议:脾气暴躁的爸爸一定要收敛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沟通、耐心解决问题,而不是动不动就暴脾气,给孩子传递一种正能量,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不见人影的爸爸

中国家庭一直有个误区,“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总是当“甩手掌柜”,把孩子扔给妈妈管。

父亲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尤其是在孩子12岁之前。如果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男孩子很容易缺少阳刚之气,变得有点“娘”,而女孩会在无形中承担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像女汉子。

孩子很单纯,他们认为爸爸爱我,就会像妈妈爱我一样,花时间陪我,爸爸不经常陪我,那就是不爱我。

建议:爸爸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每周至少和孩子沟通两次,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有时也不妨适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与家人每周运动或出行一次,增加与孩子和家人交流的机会。

惹妈妈生气的爸爸

爸爸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去爱孩子的妈妈。

在孩子心目中,父亲往往是力量和坚强的象征。作为孩子的保护者,父亲应当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来自看到父母彼此相爱,特别是爸爸爱妈妈。而且,父亲用行动为孩子做出了爱的示范,孩子从小就可以在父母身上学习到什么是爱,怎样去爱。

如果父亲经常与母亲吵嘴,就会引起孩子的恐惧、情绪不稳定。长此以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和心理失衡。

一个孩子如果常常看到母亲伤心地哭泣,他会试图用自己有限的理解力去安慰妈妈。当妈妈情绪有所好转时,孩子就会把让妈妈快乐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在家庭里承担了爸爸的角色。但孩子还不具备这样成熟的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建议:爸爸需要和妈妈保持良好亲密的沟通,理解妻子养育孩子、操持家庭的辛苦,表达对妻子的感激与赞美。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会觉得心里开花,生活得非常幸福。

爸爸用心去爱孩子的妈妈,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也能让妈妈心中充满幸福感,这样的家庭,才会养育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珍纽倍羊奶粉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懦弱”的性格是什么?我们普遍认为,性格懦弱的孩子外在的表现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容易附和别人;遇到困难和挑战不愿意尝试、通常会选择逃避或放弃;在团队中处于跟随别人的位置,总是受欺负。


孩子的性格受到两方面即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孩子刚出生的前三年是最关键的,因为孩子的生活环境基本上就是家里,父母和孩子相处时间比其他任何年龄段都多,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言行影响非常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重要发展期,TA们从大人的反应学会认识自己是谁、判断自己好不好、值不值得被爱……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言行,如果不符合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孩子内心就会埋下懦弱的种子。比如,大人总是说一些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话,例如“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这孩子真讨厌,烦死人了!”……或者大人过于限制和干预孩子的探索行为,比如:“宝宝不能这么吃饭、不能这么喝水、不能这么戴帽子……” 、“你自己系不好,让妈妈给你系鞋带吧!”这些语言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够好,什么都不会做,自己不应该、也不必有自己的想法,一切照着大人说的做才对。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愿意尝试,习惯退缩、逃避问题,性格变得懦弱。


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从家庭走向了社会,生活的环境变得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父母在态度和言行上更要注意,避免在无意中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最重要的原则应该是像对待成人那样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感受、想法、决定,当然,不是说完全听孩子的,而是要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父母绝对不能做的是,简单粗暴地打骂,或者跟别的孩子做横向比较等,这些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性格变得懦弱。


身教重于言教,要培养一个自信、担当、勇敢、独立的孩子,父母要为孩子做好的示范。当遇到困难时,父母是积极应对还是逃避退缩?当被人欺负时,是敢于说“不”还是苦撑着隐忍?父母的行为影响孩子的行为,父母的性格决定孩子的性格。


兰海


答:孩子胆小怕事,不敢与人交流,与小朋友起冲突总是退让躲避……这些都是父母眼中孩子懦弱的表现。孩子懦弱性格的形成是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先来说说先天因素,就是家族的性格基因。如果父母都是比较内向胆小,小心谨慎,甚至在生活中表现出唯唯诺诺的性格时,不排除孩子遗传了这样的基因密码,又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榜样”的影响,不自觉的学会了父母的处事方式。

而后天的因素,即不恰当的家庭教养环境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性格更具杀伤力。对照检查一下,你的孩子是否生活在一个过度保护、被要求被束缚、溺爱等等类似的家庭教养环境中。具体的表现如下:

1. 父母过度包办孩子的生活

表现在热衷于帮助孩子处理生活中的任何事,尤其是一些生活琐事和小事。穿衣吃饭刷牙洗脸画画手工等等,这些本该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都因为家长的担心孩子做不了,做不好,统统包办,这就使得孩子失去了自我尝试和发展的空间,一旦走出家门,不会照顾自己,遇事就变得慌张胆小。

2. 家长太敏感太强势

表现在孩子在外的人际交往中,家长时刻绷紧了一根弦儿,生怕孩子小被欺负,被不公平对待,频繁的参与到孩子与同龄人的玩耍时,或者在孩子遇到冲突时候,冲上前帮孩子解决。这样的行为之下,孩子被过度保护,一旦离开了家长的保护,又不会自己解决问题,就变得紧张,无所适从。

3. 家长过分在意或者控制孩子的情绪

表现在当孩子有了情绪,比如愤怒、伤心、难过等情绪时,家长马上出面哄劝或者制止。完全没有尊重孩子的情绪,更不懂得给孩子留下一段情绪发泄和认知的时间,那么时间一长,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也不敢表达自己,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拥有这些大人眼中不好的情绪,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表达情绪的后果,只好躲起来。

总之,家长的以上行为,无形之中让孩子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缺乏相应的照顾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一旦离开了家庭这个熟悉的环境或者熟悉的人,就习惯看别人脸色,不知道如何面对问题并解决,时间久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就越发明显。


小豆一家亲


无疑,孩子的性格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开朗向上的父母养出的孩子和整日愁眉苦脸消极抑郁的父母养出的孩子能一样吗?首先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就不一样。现在大多数家长关心的只有成绩分数,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扯远了。

1.凡事都替孩子做主

孩子小的时候还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有些事家长可以适当的替孩子做主。但是孩子大点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而不是你应该怎么样或者你必须怎么样,有些事情你可以放手让他试一试,或许孩子有更好的方法呢。一旦孩子养成依赖,过于听话,就会失去自我,没有主见,已经有人替我做主了,不需要再思考了。

2.不给孩子留私人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孩子也不例外,而家长会把孩子管的死死的,不许这个不许那个,也许孩子只是想玩会泥巴,虽然很脏,但他很开心,有什么比孩子开心更重要呢?

3.经常对孩子发脾气

有的家长脾气比较暴躁,看见孩子成绩不好或做错了事,就控制不住自己冲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得不到安慰和鼓励反而觉得很委屈,又不敢说,害怕打骂,越来越胆小怕事。

4.父母感情不和

有些夫妻感情不和,经常对着孩子吵架甚至动手,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恐惧,害怕,处处小心翼翼,生怕父母离婚不要她了,这种阴影是一辈子的。

孩子需要温暖的家,父母的爱,支持,鼓励,安慰,夸奖。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一生受用。

有点乱了,见谅!


爱学习的俩宝妈


首先我们得定义一下什么是懦弱的性格?依我看来,懦弱的性格有以下特征:

  • 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强大的压力下容易妥协。

  • 比较怕事,明明自己有理,却不敢据理立争。

  • 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形成得过且过的心态。

  • 缺乏自信,做事犹豫,总是给自己设定很多条条框框。

当然强调一下,懦弱的人并不是不懂得以上的道理,而是明知可为但不敢为。关于懦弱的性格成因,心理学家有很多解释,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懦弱的性格是从小形成的,家庭占据主导的因素,家长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呢?我认为有5点:

1、父母之间不和睦,经常争吵,并恐吓孩子

夫妻之间经常吵架,不和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将来孩子可能叛逆,特立独行,也可能懦弱,尤其是有一些家长经常恐吓孩子说,“你再这样,就不要你了。。”,“再不听话,就打断你的。。”,夫妻之间自己不和睦,再加上对孩子的恐吓,最容易产生懦弱的孩子。

2、父母太过强势,很少和孩子沟通,为孩子安排一切

有些父母以为孩子不懂事,没经验,就不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自己包办一切,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到教育问题,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无视孩子的叛逆和反抗。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越来越不独立,形成容易妥协的性格。
3、父母生活较随意,对生活没有要求,不管孩子
父母生活上对自己没有要求,得过且过,没有生活目标,没有上进心,甚至不管孩子。在孩子的心中,难免会有失落感。没有父母的教育和关怀,孩子会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变得没有目标,没有想法,会缺乏自信。
4、父母本身人际关系处理比较软弱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本身就人际关系处理比较软弱的话,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比如说处理邻里关系时,经常忍气吞声;处理工作关系时,被动无主见;处理亲朋关系时,不敢拒绝,充当好好先生;处理家庭关系时,比较随意。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从而使得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来长大了,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关系,变得懦弱。

5、单亲家庭

这个不多说了,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一方的爱,性格容易懦弱。

当然以上5点也并不是绝对的,但大概率的会影响小孩。笔者在此提醒各位家长,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要提高自己的素养,不断学习育儿的经验,尊重生活,尊重自己,尊重孩子!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美映生活”,让我们继续交流!


美映生活


家长过于强势,对孩子控制欲强,事事要求有规则,就容易导致孩子从小学会看人脸色,于是行事畏畏缩缩,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事物,性格就糯弱起来。


我有个同事就是这样,她儿子刚学会走路时,回去农村老家,正是想到处探索的年纪。她嫌屋外脏,不准孩子出家门一步。等儿子长到五六岁,一走乡下小道就要摔倒。平时也管得挺严,吃饭时放汤勺的位置都有严格规定,否则打手;睡觉必须得按时,周末节假日也没例外;读书必定要写读后感,否则立马一耳光。孩子被管得失去了灵性,好像她的提线木偶一般。胆小怕事,说话像蚊子一样小声,什么都不敢出头去做。

其实,给孩子自由,他才能大胆飞翔,只要不超书底线,小事情就由他去吧,这样小孩才能有想象力,才能有勇敢创新的精神。


青春妈妈


每天与您分享优质的健康心理知识,只需点击右上角【关注】即可

前一久,拜访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这位专家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家长都这么暴力?导致现在的孩子心理越来越懦弱!

专家所指的暴力不仅是行为上的,还包括语言暴力。暴力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而语言暴力对于一个孩子的伤害,更甚。

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家长是孩子的最重要的老师,《超级演说家》中有句话: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从不对孩子随心所欲地说话。
很多家长对待孩子教育都很随便,甚至还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情,没有真正想过如何去培养一个孩子,看见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迎风跟上,以自己的方式去对待一张白纸。
一、我们先谈谈行为上的暴力
我的亲姐姐,因为当时家里穷,她读了高中就没读书了。从小她对待我外甥女学习的方式就只有一条:“错了打手板心!”
外甥女很怕我姐,每次我带她去我家玩,都不敢在我家过夜,说怕我姐打她。她还偷偷告诉我,她现在成绩也越来越差,还不敢跟我姐说,在课堂上从来不敢举手,课间不敢跟同学玩,看着外甥女胆小懦弱的样子,很大部分跟我姐的教育有关。

每次与我姐讨论外甥女的教育问题,她都不让我管。前几天,我带她去听了一节关于孩子教育的公开课,没想到她开窍了,几天的时间,外甥女就比以前大胆多了。

二、语言上的暴力
很多家长口无遮拦,一开口就是不好听的话:
1.数落的话: 你怎么这么笨! 这个和你讲过多少遍了!你太不争气了我对你很失望
2.否定的话: 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这有什么好害怕的!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3.诉苦的话:为了妈妈,你努点力好么?要不是因为你,我不会这么累!
科学家们发现,应激语言伤害会让发育中的大脑发生部分永久性的改变。因语言暴力而造成的伤害,用爱是很难解决的,因为身体有记忆。

知乎上有人问: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有个回答: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父母却看着我说「发什么神经」。

伤人的一句话抛出去,不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立刻见伤见血,但它会随着时间,随着暴力语言的叠加,越来越锋利,最终在人的心口狠狠拉上一道,这个伤口,有些人一辈子都好不了。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呢?
1、为人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允许孩子犯错,每个错误都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3、父母需要独立于孩子之外的生活。
孩子是父母的羁绊但不是全部,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负责。父母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就是让他们积极地看待自己。孩子的世界是一张白纸,你给予他爱,他传承爱,也会爱别人;你给予他恨,施加于他暴力,他只会变得更加懦弱,甚至会比你更加暴力!
有一种爱叫点赞,喜欢的话,点个赞呗!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了不起的医生# #真相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