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量子點拉開決戰架勢 鹿死誰手且看未來三年

很多人將OLED和量子點之爭,喻作當年的液晶和等離子較量;其實OLED和量子點之爭,遠比當年液晶和等離子的較量激烈得多、複雜得多。


量子點和OLED之爭,堪稱彩電行業的年度大戲。

回看2017年,量子點和OLED依舊呈膠著纏鬥狀態,並未沉澱出一方明顯領先於另一方的市場格局。這種態勢,直接加劇了兩大陣營共同的焦慮情緒。

於是我們看到,近期兩大陣營幾乎同時祭出重拳——11月30日,LGD“廣州塔OLED新視界”宣佈正式落成;11月-12月,由中國電子商會策劃實施的“2017量子點視覺嘉年華”,亦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啟動。

OLED、量子點拉開決戰架勢 鹿死誰手且看未來三年

顯然,兩大陣營都想以此強化公眾認知,從而對銷售端形成更大輿論支持,誰都希望自己成為這場世紀大戰的最終勝出一方,誰都不想成為當年的等離子企業。

正是汲取了十幾年前等離子陣營因為無所作為而遭遇慘敗的教訓,無論量子點還是OLED,都希望通過主動出擊贏得更多的公眾認同。

OLED和量子點加緊市場培育,對於消費者的啟蒙教育及銷量提升固然有利,但彼此之間的互相攻訐,形成了事實上的相互制衡,讓消費者於其中任何雙方都不敢輕易信任。

在我看來,二者膠著纏鬥格局的形成,恰恰與其勢均力敵旗鼓相當有關。假如其中一方優勢明顯壓倒另一方,則一般不會形成長時間膠著狀態。

兩大路線各有優勢,綜合實力旗鼓相當

今天,買電視的人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 OLED和量子點,到底誰更優秀?

我們不妨來一個全方位的指標對比:

OLED優勢:1、對比度無限大,畫面表現力出色;2、具備柔性顯示特性,讓“顯示無處不在”成為可能,產品形態多樣,工業設計出色;3、參與企業眾多。

量子點優勢:2、色域廣,畫面表現力出色;2、技術成熟度高,不存在產品緋聞;3、有全球彩電老大三星加持。

OLED劣勢:1、“殘影”、“壽命短”負面輿論纏身;2、面板供應渠道單一,有壟斷之嫌;3、整機價格居高難下。

量子點劣勢:1、參與企業偏少;2、被視為液晶技術的延伸,產品工業設計無大突破;3、整機價格偏高。

這麼綜合衡量下來,你會發現二者各有優勢,亦各有劣勢,總體看旗鼓相當勢均力敵。

也許細心人已經發現,我上面對二者優勢、劣勢的表述均出現了雷同部分,比如,優勢裡面都有“畫面表現力出色”,劣勢裡面都有“整機價格偏高”。這是為什麼?

OLED、量子點拉開決戰架勢 鹿死誰手且看未來三年

我先說一個事實:許多跑家電口的媒體記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參加OLED陣營的發佈會,發現OLED電視畫面確實比量子點好;參加量子點陣營的發佈會,又發現量子點電視畫面確實比OLED好。於是愈發糊塗了:到底怎麼回事啊?

有人告訴我,這種情況一般不排除背後有技術層面操作的可能。

在我看來,這恰恰說明一個問題,即:就畫面表現力而言,OLED和量子點之間並不存在明顯的差異,任何一方都未形成對另一方的壓倒性優勢。

實際上,站在普通消費者角度看,兩種電視幾乎沒有什麼差別,視覺效果都是很出色。

顯然,只有實力接近的對稱型較量,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正是兩大陣營都對自己有信心的原因。

既然都對自己很有信心,價格賣得高也就不難理解。

OLED最大短板是面板,QLED最大短板是硬顯

關於兩種顯示技術的優勢,大家說得已經很多了,比如,OLED對比度無限大,柔性顯示、產品造型時尚多樣,等等;量子點色域高、色度純、色彩久,等等。我上面也有相關表述。

我這裡想重點說說二者各自的劣勢。

先說OLED:

我發現不少人說,今年 OLED電視發展低於公眾預期。的確,近年來OLED保持了較高增速,但從銷量的絕對值來看,基數還是偏低了。奧維雲網(AVC)預測,2017年中國市場OLED電視銷量是18萬臺,這個數字放在中國一年5200萬臺電視銷量的大盤子裡看,的確很小。

為什麼OLED電視銷量未出現預期的規模性爆發?

原因很多,也很複雜,限於篇幅我這裡不展開來說。有人總結說,OLED電視好是好就是太貴。但是你想過嗎,貴的原因是什麼?我認為根子在面板。須知,面板佔OLED電視整機成本約75—80%,這個比例比液晶面板佔整機成本約55%高出不少。不難看出,面板對OLED電視產業影響較大。

現在的問題,OLED電視長時間突不破面板由一家企業供應的局面,這是很要命的,這說明OLED電視產業鏈發育不完整。一個產業鏈發佈不完整的產業,怎麼可能實現大規模啟動?很難。現在,我擔心的是,這種局面若持續下去,將導致OLED電視的先發優勢逐漸喪失。

OLED、量子點拉開決戰架勢 鹿死誰手且看未來三年

OLED電視至今已規模化上市4年之久,但面板仍然只能從一家採購的局面始終沒有任何改變,很容易讓人想起當年松下獨霸等離子面板供應的往事。

這兩年,LGD在提升OLED面板產能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產量也有較大比例的提升,但是和下游整機廠家需求相比,供應仍存在很大缺口。

今年7月份,傳出LGD將在廣州佈局OLED項目的消息,但是,差不多半年過去了,傳聞依舊只是傳聞。據信,LGD和廣州市政府對此合作都很積極,奈何韓國政府從中作梗,遲遲不予放行,該項目最終能否落地以及何時落地,依舊懸念重重。

關注OLED長了,我逐漸形成這樣一個印象:極力推動OLED電視產業發展的是LGD,制約OLED電視產業發展的其實還是LGD。

我認為,這和LGD的心態不夠開放有關。

再說量子點:

和OLED相比,量子點幾乎不存在面板供應受限的問題,且無“燒屏”、“壽命短”傳言之困。

現階段的量子點電視是基於液晶技術的產品,不存在產品成不成熟的問題。

量子點電視的問題是什麼?兩點:1、產品形態缺乏重大突破——和OLED電視琳琅滿目、花樣繁多相比,量子點電視過於接近液晶。2、未實現電致發光——產品創新力度不夠大。

最終歸結為一個原因:量子點電視使用的是硬屏,不具備柔性顯示屬性。

因此,現階段的量子點,並非量子點電視的最終形態。量子點電視必須進一步向電致發光方向發展,並實現柔性顯示。

近期有傳言稱,2018年三星可能推出電子發光量子點電視,我們拭目以待。

有人這樣說:OLED勝在工業設計,QLED勝在畫面表現力。我想,所謂“QLED勝在畫面表現力”,可能意在暗示QLED不存在“殘影”、“壽命短”等輿論困擾。

OLED和量子點到底誰更優秀?其實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有點類似於:有兩個人,一個身體很棒,另一個學習很好,你說哪個更優秀?

目前看,二者的短板都很難在2018年補齊,因此,量子點和OLED的激烈較量還將繼續下去。

對於OLED陣營來說,當務之急是做好三件事:1、大幅提高面板供給能力,並加快廣州項目的落地,切勿在猶豫中錯失戰機;2、要想辦法徹底消除公眾OLED “燒屏”、“壽命短”的顧慮,這個問題不解決,市場很難實現大的突破;3、持續加大OLED電視降價力度,確保2018年55吋OLED電視價格降至7000元以內,65吋降至10000元以內。

對於量子點陣營來說,也必須做好三件事:1、儘快實現產品形態多樣化,讓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選擇自由,要想辦法和液晶電視形成明顯的產品差異;2、要儘快推出電致發光QLED產品,儘快擺脫液晶的痕跡;3、也要大力度降價,目前量子點電視價格和同尺寸OLED相差無幾,也是制衡其銷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前幾天,有個網友在“悟空問答”上問:“OLED陣營說OLED好,QLED陣營說QLED好,我怎麼看起來畫面差不多?快過年了,我準備買臺新電視,請問:我到底買哪個好?”

我想了想告訴他,“如果是給自己買,我建議你到大賣場走一圈,看一看,然後再決定買哪種產品;如果是給你老爸買,我建議你最好買液晶,好用又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