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是清欢——《天水围的日与夜》

人间至味是清欢——《天水围的日与夜》

如果要推选最能安抚烦躁,平静心灵的电影,我会把票投给《天水围的日与夜》。著名影评人周黎明说这部08年拍摄的影片,是许鞍华导演众多作品中他最喜欢的一部,胜过三年后获得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桃姐》。

影片有一个略微冗长的开头,展示了住在天水围的一对母子的日常琐碎生活。母亲贵姐早出晚归在超市卖水果,儿子阿安暑假在家无所事事,看电视昏睡至傍晚。母子间交流不多,只有吃饭时才坐在桌前说几句话。狭小的房子,老旧的家具,简朴的衣着都彰显着不富裕的家境。

人间至味是清欢——《天水围的日与夜》

到阿安外婆的寿宴,外婆和大舅小舅都是富贵打扮,在一起打麻将。阿安和活泼开朗的表姐表妹也都无话可谈,和贵姐一起坐在角落等开席。一家人的境遇似乎差别颇大。

人间至味是清欢——《天水围的日与夜》

故事渐渐展开。会考后阿安没有找暑期工,只是在家里呆着。出门帮贵姐买报纸,偶尔去同学家,参加团契,探望外婆,每天记得按时回家吃饭。贵姐说什么他都只是回答“哦”,看似木讷,话却都记在心里,默默改变着。

贵姐多次帮助新搬来同住一栋楼的婆婆。二人都在超市工作,渐渐熟捻,同进同出。婆婆没了老公和女儿,唯一的亲人是跟随女婿和继母生活的外孙。女婿一家并不愿意和婆婆往来,住得又远,婆婆想见外孙一面都难。眼看要孤独终老,婆婆终日郁郁寡欢。

人间至味是清欢——《天水围的日与夜》

贵姐老公早已去世,家里没有男主人,儿子尚在青春期,懵懂不知事。贵姐擦干眼泪,担起了整个家。超市工作的收入不高,单亲家庭压力不小。但贵姐脸上总带着笑意,对亲戚朋友们也都热络大方。

人间至味是清欢——《天水围的日与夜》

外婆心疼贵姐,供大舅和小舅都读了书,自己却始终生活在底层,操劳一辈子。贵姐却不以为意,依旧和亲戚熟络。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一大家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担心麻烦人家的时候贵姐就果断推辞,磊落大方,没有丝毫扭捏。大舅小舅平日里并不接济贵姐,然而心里并非不念旧情。面对阿安读书的问题,大舅表示如果阿安不能升学就和小舅一起供他去国外念书,言辞间不容拒绝。

片中有不少母子俩吃饭的场景。饭桌上总有鸡蛋,煎蛋,荷包蛋,水蒸蛋,再加个青菜,清淡简单。阿安不挑剔,贵姐也不多言语。有阿安爱吃的菜,贵姐就帮他多夹一筷子。看阿安吃得满意,贵姐也一脸满足。母子二人分食一只榴莲,饭后分看一份报纸,试吃几盒不同口味的月饼,都是日常暖心的生活细节。

人间至味是清欢——《天水围的日与夜》

我们常说人生太难,贵姐更是个苦命人。然而她只有偶尔睹物思人时,才会抑制不住,眼含热泪。大部分时间里,贵姐乐天知命,笑对人生。她在超市卖水果,做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下了班买菜做饭,照顾儿子的衣食住行。母子俩生活平淡无奇,略显冷清。就如阿安被徐老师夸奖“成熟,懂得控制情绪”时的回答:“没事发生,所以就没有情绪咯”。

人间至味是清欢——《天水围的日与夜》

然而母子二人并没有被平淡生活打败,简单充实的日子里,贵姐依旧热心善良。看到婆婆一个人孤苦无依,贵姐主动帮忙照拂,从帮忙买菜到陪婆婆寻亲,如同对待自己的母亲一般。阿安一天天长大,贵姐的言传身教令他乖巧听话,懂得淡然处世,坦然面对自己和别人。贵姐也信任儿子,能升学就继续念书,不然就出去找工作。贵姐从来不给阿安太多压力,也没有过多的期许。因为她相信年轻人自有打算。只要手脚勤快,踏实肯干,总会有自己的一片天。

贵姐的人生态度和时下的流行语“佛系”不谋而合。在这个几乎所有人都被焦虑环绕的时代,平静淡然的简单生活渐渐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远方。铺天盖地的励志鸡汤文把安于现状和甘愿平庸划上等号。知识经济令我们恨不得把所有碎片化的时间都利用起来,武装自己,早日变现。我们不单自己焦虑,还要把压力传递给下一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们的时间都被捆绑打包给了各种培训机构。

然而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富足的生活?这些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许平淡如贵姐母子二人的生活就能实现。

房子车子,华服美食,人声鼎沸都并非人生的必需品。关上门,过好自己的日子,安放好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全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朋友间相互陪伴的温暖,是休憩心灵的港湾,是生命中无可替代的珍宝。

无论贫穷富贵,平衡喜乐,才是人生的关键。

人间至味是清欢——《天水围的日与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