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腿将军”,一打仗就特么跑路的损色~

“长腿将军”,一打仗就特么跑路的损色~

他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并且位列八王之首,曾经抗击金军,也立下过赫赫战功,但他有一个坏毛病,一打仗就喜欢逃跑,人称“逃跑将军”,赵构因为他的一次逃跑被吓得丧失了生育能力。他一贯害怕金兵,所以被多次降职,此人便是刘光世。

“长腿将军”,一打仗就特么跑路的损色~

“长腿将军”,一打仗就特么跑路的损色~

看到“刘光世”这个名字,一般人可能会觉得眼熟,但也只是眼熟而已。可是看到张俊、韩世忠以及岳飞这三个名字,相信很多人会意气风发地说道:“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事实上,当年的刘光世,不但与这三人并列为“南宋中兴四将”,而且早期的风头,更是远在张、韩、岳之上,几乎一时无两。

只可惜,历经八百多年的沧海桑田,因为种种原因,笼罩在刘光世头上的那个光环逐渐的消失、消逝,最终让这位曾经盛极一时的绝代名将碌碌然泯于众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其实,翻开史书就会发现,作为那个时代的忠实见证人,刘光世几乎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所有重大事件,他的所作所为,也充分代表了当时大宋王朝的国家形象,实在很值得我们回到那个时代,去深入了解和深刻体会一番……

“长腿将军”,一打仗就特么跑路的损色~

“长腿将军”,一打仗就特么跑路的损色~

“长腿将军”,一打仗就特么跑路的损色~

刘光世本身是将门之后,少年时就跟随父亲刘延庆大将出征。在镇压方腊起义的战斗中,他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凭借战功迈入了高级武官的行列。靖康元年,刘光世与西夏战,大败西夏,升为侍卫马军司次长官。

同年,刘光世率领3000人勤王,在勤王的途中得知开封已丢,只好去济州,恰好碰巧遇见了赵构,这下就封官升职。金兵来了500骑兵,宋高宗吓得渡江南逃,刘光世未一战便战略性的溃逃。金兵围攻楚州,他派轻兵袭扰。金与伪齐联军,宋高宗亲自抵抗,刘光世也升为少保。

部将王师成击败伪齐军,他凭借这个功劳成为了领三镇节度的将领。当伪齐来攻时,他却弃城而逃,在张浚的压迫下,他才派军迎击伪齐军。杨沂中大败伪齐军,他派部将随之追击。

“长腿将军”,一打仗就特么跑路的损色~

“长腿将军”,一打仗就特么跑路的损色~

“长腿将军”,一打仗就特么跑路的损色~

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驻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刘光世还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作战时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

大臣们对他深为不满,但宋高宗考虑到南宋政权基础还不稳固,刘光世所部仍是不得不依靠的军事力量之一,不仅设法满足其后勤军需的供应,还不断对刘光世加官进爵,以防止其部属溃散后复为流寇或投奔伪齐。绍兴六年十二月,右相兼都督张浚奏:“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请罢之。”

而左相赵鼎则认为,刘光世“将家子.将率士卒多出其门下,若无故罢之,恐人心不可”。绍兴七年二月,宰相张浚再次上奏: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语以恢复,意气拂然,乞赐罢斥,以儆将帅”。

“长腿将军”,一打仗就特么跑路的损色~

四月,刘光世罢为少师、万寿观使,其部隶属都督府。张浚意在直接控制左护军,以王德为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果然如赵鼎所推测,引起郦琼等不少中低将领的不满,郦琼直属部队虽只5000余人,但在他的煽动裹胁下,同年八月叛归伪齐的竟达4万人之多。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5.2万多人,仅剩王德所部8000余人及零星部队。

“长腿将军”,一打仗就特么跑路的损色~

“长腿将军”,一打仗就特么跑路的损色~

刘光世接受了降级,而部将却叛归伪齐,这似乎是一种必然。议和后的金朝违约,宋高宗重新起用刘光世,但他的战斗力不强,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之后刘光世再次被收兵权,罢为万寿观使、封杨国公。

刘光世以逃跑著名,而且骄奢,军纪败坏,宋高宗能容忍他一直存在也实属不易,从这一点看他应该是幸运的。但是他的战功也是还是有的,对宋朝的局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