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單車深圳市場"屢拒屢戰"?可終究敵不過"禁投令"和民意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年初信心在握的滴滴單車,最近卻在深圳接連踢到鐵板。

3月17日凌晨,滴滴將2萬輛青桔單車投放在深圳街頭,覆蓋福田、羅湖、寶安、龍華等區域。然而,投放首日,青桔單車就遭到了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下稱"深圳市交委")的緊急叫停。

滴滴單車深圳市場

實際上,早在去年8月,深圳市交委即發文暫停共享單車企業新增投放車輛。明確指出,在整治市容階段內,不再接受任何單車品牌新增投放運營。整治階段結束後,企業可以書面方式提交新增車輛投放計劃,由市交委組織召開聯席會議,達成共識後方可進行投放與停放管理。

不過,對於深圳市交委的"叫停",滴滴卻選擇了無視。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滴滴並沒有停止在深圳街頭投放青桔單車的動作。有市民拍到滴滴工作人員仍在凌晨投放"青桔單車",並對路過的行人進行單車宣傳工作。這也迫使深圳市交委不得不在近期連續三次表態,並表示將全面回收滴滴違規投放的單車。

滴滴單車深圳市場

從深圳市交委對共享單車投放管控的力度,我們不難看出政府在這個領域的整頓決心。一直以來,過量投放、無序管理始終是懸在共享單車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共享單車的公共性質決定了,它在一個城市的運營必須有方方面面的配合,共享單車在一個城市的投放是否飽和、為共享單車運營配套的公共空間、城市的管理和行政資源分配等等都需要政府和企業合力完成。

可以說,作為一種佔用公共空間資源的商品,政府基於影響市容和交通等問題對市場的管控,是這個產業的最大風向標。

目前大部分一、二線城市單車投放已經飽和,全國已有十幾座城市發佈共享單車"禁投令",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福州(市區)、鄭州、南京、南寧、揚州等。如此,滴滴的"明知故犯"就可以理解了。"禁投令"之下,共享單車賽道進入"存量博弈"階段,滴滴有人才、有資金、有流量,但如果市場上沒有單車,一切都是空談。

滴滴此次在深圳市場的有意違規,是後進者的無奈之舉,也是對政策風向的一種試探。可惜的是,結果很不理想。這很可能會打亂滴滴接下來在出行業態的戰略佈局。

滴滴單車深圳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滴滴單車投放的初衷是基於企業發展,但它並沒有考慮到深圳市公共設施資源的承載能力,忽略了企業發展的社會責任。在業內人士看來,北京、深圳等城市出臺相關措施,嚴控共享單車數量的初衷是合理佈置公共資源,切實改善城市出行體驗,減少惡性競爭帶來的出行體驗下降、影響城市市容等負面效應。綜合用戶需求、道路資源承載量與共享單車企業的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考慮,"禁投令"或許是當前最有效的管控舉措。

如果共享單車的後來者們都效仿滴滴,不把禁令當回事,那麼對下半場共享單車的精細化運營將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也不利於單車市場的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