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最近《我不是藥神》火了,豆瓣評分9.0,上映9天票房已經突破20億。

什麼概念?2018年上半年,國產電影過10億的影片只有4部,《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後來的我們》。其中,票房最高的《紅海行動》評分也不過8.3分。

這部電影有多火?公司總投7500萬,僅在上映首日就回本。與此同時,徐崢又一次火了,他的身價直接漲到20億,加上導演費總收入達到4000萬。

早年在大眾眼裡他還是個“豬八戒”,甚至有次去銀行取錢,銀行的工作人員說了句讓徐崢臉綠的話:“給豬八戒取一萬塊錢”。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如今,這位46歲的光頭大叔不僅當了導演,還做起了投資人。他投資的影片票房成績都不俗。可誰能想到:

27年前,因為髮際線後移在宿舍治頭髮,所有同學敲鑼打鼓來看他;

24年前,他還是個不溫不火的話劇演員,在電視圈打了6年醬油;

6年前,他找人投資《泰囧》,報了2500萬元的預算,卻沒人理他。

正是這樣的一個演員,卻默不作聲相繼創下“十億票房”的佳績,《心花路放》《泰囧》、《港囧》、《我不是藥神》。出道20年,就擁有50億票房的號召力。

在《摩登時代》裡,他說道:“我只是一個小丑。”

徐崢在盡力搞笑,但笑著笑著他已經成為了2個工作室的法人代表,3家企業的股東。

徐崢,正在蛻變。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同時代的導演那麼多

為什麼出頭的是徐崢?

長著一張娃娃臉、外型完全不出眾的一個人,卻憑藉自己的努力從一個普通的話劇演員變身為“50億導演”。

回顧這24年的演藝生涯,徐崢卻說,“沒想到會走到這一步”

1994年,與徐崢同屆畢業的果靜林,是上海戲劇學院的“風雲人物”,以超過徐崢的優異成績畢業。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徐崢與果靜林

儘管是學霸,畢業後卻混得不太好。當徐崢早在話劇界嶄露頭角時,很長一段時間果靜林卻只能演一些根本沒有名字的角色,“死屍”或者“皮鞋”。

後來,果靜林還在一個採訪節目中說道:“我當時無比羨慕徐崢,看完他的戲我坐在臺階上哭的很委屈,我的藝術青春為什麼是這樣?”

徐崢當時有多出名?

大學演的話劇,很多學生排著隊去看;

接拍的《春光燦爛豬八戒》爆紅,各大電視臺收視率高漲。

18年後,徐崢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踏上導演這條路,並且一拍成名。

2012年,他執導的《人在囧途之泰囧》票房達到12.67億元;

2015年,《港囧》票房高達16.13億元;

2018年,《我不是藥神》票房超20億,《幕後玩家》《超時空同居》票房上億。

一個話劇演員逆襲成為“50億導演”,但誰也沒想到這一路走來,徐崢有多拼。

“我當導演是為了演戲”徐崢這麼說道。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徐崢主演的《春光燦爛豬八戒》劇照

他對演戲有多熱愛?為了演戲常常下了課就跑到舞臺後臺做作業,做完作業晚上就去演出。

為了能夠演“豬八戒”角色,他自己帶資入組。因為當時劇組窘困到導演對外發話,誰給拉來投資,誰就演主角。

他拍戲有多專注?“有一次夜裡去光線找朋友,遇到徐崢正和團隊的人開會,他做一個事兒的時候就特別專注。而且徐崢真的不在意票房,他更在乎故事是否完整。”一位跟蹤徐崢多年的央視記者透露。

黃渤在節目中笑道,徐崢有著巨大的閱片量。在做演員的時候就參與了創作,對觀眾喜好有徹底的研究。

2006年,因為參演《瘋狂的石頭》,徐崢進駐電影圈。

隨後,他以1年1到2部電影的速度在這個領域紮根。《愛情呼叫轉移》、《瘋狂的賽車》、《夜店》都獲得了不錯的評價。

但徐崢有著更大的野心,他知道要想掀起風浪,必須打造電影IP。隨後,2012年,他推出的“囧系列”大獲成功。

徐崢是個有思考、聰明的導演,為了拍出一些好片子,他會去扶持一些年輕導演和團隊,用合作的方式幫助他們成長。

比如拍出《催眠大師》、《記憶大師》仍將繼續大師系列的陳正道,在與徐崢合作時就並非有好作品在手的知名導演;還有這次電影《我不是藥神》的文牧野也是從未有過長篇拍攝經歷的年輕導演。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如此一來,既降低製作成本,同時也給了他們一個表現的機會。

其實,像徐崢這樣從演員轉變為導演的明星不在少數,如趙薇、鄧超、蘇有朋、王寶強。但翻看作品,反響平平。

其中,票房最高的也就屬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票房7.26億人民幣,豆瓣評分6.6分。

為什麼這麼多人裡,徐崢能夠脫穎而出?

在徐崢身上,我看到了努力、熱愛、進取、專注。也正因為這種態度,才成就了今天的50億導演。

他對外說道:“我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多麼高的位置上,如果把自己放得太高,會對自己形成障礙。”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順勢而為,從話劇演員到投資人

獨創“中產焦慮”式電影

過去,很多人對徐崢的定位是喜劇演員。但現在,從鏡頭裡我們看到了更多面的徐崢。

2012年,是徐崢事業上的分水嶺。他不再滿足於只是當演員,開始做編劇、當製片人、當導演。

同年,《人在囧途之泰囧》上映後,票房直線上升,高達12.67億人民幣,並獲得“亞洲最高票房”的稱號。由此帶動了泰國的經濟,徐崢後來還被泰國總理接見。這部電影也讓徐崢賺了5000萬左右。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隔了3年之久,《港囧》上映,票房暴漲。徐崢大賺了足足20億之多。

這幾年,徐崢屢出“爆款”,甚至有人將他和姜文比較。

徐崢還沒紅的時候,他每天睡完懶覺,就出去散步,到報刊亭買雜誌,回來就放音樂,看書、喝咖啡。

但我想,現在的徐崢估計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吧。

“人總要為名所累。但是在我沒有成名之前,我就想明白這個事情了。”他說道。

大學時,徐崢就給自己定下一個原則:只演男一號。1997年他和李冰冰主演了《風生水起》,那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電視劇作品,之前那些看起來機會不錯但屬於龍套類的角色,他都推了。

“我發現,只要你在一部戲裡演了二號、三號,別人就會一直找你演二號、三號,很難改過去。角色不分大小,但我覺得,只有演了男一號,別人才能看清楚你的能力。”

於是,他相繼主演了《星光燦爛豬八戒》、《李衛當官》、《瘋狂的石頭》、《愛情呼叫轉移》、《夜店》、《無人區》等一系列影視作品。

直到《心花路放》出現後,徐崢一路開掛,成為票房收割機。接著,《泰囧》、《港囧》、《幕後玩家》、《我不是藥神》奠定了徐崢導演的位置。

順勢而為,卻又懂得為自己爭取每一個機會,徐崢走的每一步都“精打細算”。有人評價他,“他很少把話題停留在個人經歷上,而是很快跳躍到業務討論和他對某些話題的思考上”。

當初在拍攝《春光燦爛豬八戒》的時候,由於前期投資人並不看好這部無厘頭的作品,承諾的投資遲遲不肯兌付。沒有錢,戲沒法兒拍,劇組一度面臨“彈盡糧絕”的局面,導演也對外發話,誰給拉來投資誰就演主角。於是,徐崢拿著自己之前演話劇的積蓄找到導演,“我要演豬八戒,這是我所有的積蓄,夠不夠?”

在做出這個決定前,徐崢認真地看過劇本,“雖然劇情比較‘弱智’,但豬八戒這個人物的確非常適合我,並且這部劇的投資不多,即便收視率慘淡,收回成本的壓力也不大”。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周圍人都覺得他瘋了,但電視劇播出後,收視率卻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分到徐崢手上的紅利比片酬還多出一倍,同時他也躋身國內一線喜劇演員行列。

2006年,徐崢看中了甯浩《瘋狂的石頭》的劇本,於是以零片酬出演片中配角。當時,劇組拍攝很差錢,徐崢還通過劉儀偉的關係,拉來了香港上市公司首長四方集團的投資。而後電影上映大獲全勝,徐崢順利出位,而他更大的斬獲是結識了天才導演甯浩。

2009年,徐崢搭上了武漢華旗影視公司老闆劉光偉,當時後者正在運作一部小成本電影,這個電影就是後來的《人在囧途》。這部電影投資不到800萬,最終收穫了3700萬的票房。《人在囧途》賺了錢,武漢華旗影視於是就想拍續集。當徐崢提出要導演《人在囧途2》時,卻因為與華旗的“理念發生偏差”,被踢出局。

徐崢不願向華旗妥協,帶著這個故事離開。之後他將這個故事拆散、揉碎、結合泰國元素,創作出了《人在囧途之泰囧》。接下來,《泰囧》票房井噴,徐崢的導演才能也得到業界的肯定。

如今,徐崢已不僅僅是一個導演,他還是一名商人。

他是上海真樂道影視文化工作室、上海徐崢影視文化工作室的法人代表。另外,還是北京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真樂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嘉興真樂道投資管理合夥企業的股東。

在今年陸續出的《幕後玩家》《超時空同居》電影,幕後的聯合出品中,都有北京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而徐崢是該公司的大股東,持股51%。

他獨創了“中產焦慮”題材的電影,把社會百態都呈現出來。他懂得跟觀眾溝通,知道電影是拍給哪些觀眾看,給觀眾傳達價值觀。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回顧徐崢最叫座的“囧系列”,還有《幕後玩家》、《我不是藥神》,似乎每一個故事離不開中年危機、中產焦慮。

這些關乎家庭、事業、人生選擇的問題,是每個人在任何年齡段都會碰到的問題,值得每個人去思考。也因此成為徐崢獨有的“中產焦慮”式電影。

“如果真正想走上國際化,需要在作品裡面完成核心價值觀輸出的定位,如果價值觀沒有被輸出,沒有影響到別人,在人文層面的一個認同,那麼是沒有用的,沒有種到人家心裡面去,就沒有完成輸出,就談不上國際化。”徐崢談道。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不要用票房來衡量電影

人生邏輯要大於商業邏輯

“三週過了3億我很高興,過了4億我有點興奮,再過5億我覺得這事和我沒什麼關係了。我害怕別人僅僅以票房來衡量我的這部電影,這樣的話對我的電影不公平。”

徐崢真的不在意票房,他更在乎故事是否完整。

首先,《我不是藥神》讓人滿意的就是難得完整的故事。這是中國電影近幾年,講得最好邏輯最通暢的一個故事了。

而徐崢作為主演發揮的入戲作用自不必贅述,小陶虹都承認這是徐崢當演員以來最好的表演。這一次,徐崢是“放下”了所有外界的因素,回到電影和故事裡,活進了那個叫程勇的藥販子的靈魂裡。

如今,中國電影業已經高達數百億票房,但徐崢認為還是要回到內容本身,實現價值觀的輸出。

有人批判徐崢拍的都是商業片,但儘管如此,他是個有誠意的商業片創作者,而不是個社會批判家。

曾經徐崢也演過先鋒話劇,叫好聲有,但爭議聲更大。

1998年,他憑藉《股票的顏色》,獲得第十屆白玉蘭戲劇獎最佳男主角獎。圈子裡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不看徐崢的話劇,就算白去上海了。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但他知道,要想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向他們傳遞價值觀,必須要去做更多的嘗試和改變。

“創作者在拍商業片的同時,也是為整個故事尋找一個驅動力。我希望電影裡面有一種一如既往的一種心靈成長的東西。”他說道。

於是,電影裡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現實的社會,面臨的人生危機。

《瘋狂的石頭》中,他是對工人階級趕盡殺絕、心狠手辣的地產商;

《人在囧途》中,他是對底層生活不無鄙夷,認為火車站像“動物園”的動漫公司老闆;

《泰囧》中,他是和競爭對手打得頭破血流、一紙合同價值數億的公司合夥人;

《無人區》中,他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動動嘴皮子就能名利雙收的律師;

《催眠大師》中,他是洞穿人心、驅除心魔的心理醫生;

《幕後玩家》中,他是在名利追逐下丟失良知的股市大佬。

在《我不是藥神》裡面,他們買不起房,上不了學,看不起病。這是中國人的三大痛,電影裡全都有,現實也壓在每個人身上。

你會發現,人生邏輯永遠大於商業邏輯。

小學進少年宮,藝考2次最終進上戲,大學一直在電視圈打醬油。徐崢知道,他這輩子註定跟演戲糾纏在一起。

大四那會,徐崢演了話劇《紅玫瑰,白玫瑰》裡的小裁縫,當時很多上戲的學生都去看了。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徐崢年輕的時候

後來,金星還在訪談中提到這場讓她印象深刻的演出,“那麼多角色,就記住那個小裁縫,演得太好了,坊間就說,這個小裁縫將來大有出息。”

所有的成就都源於對演戲的熱愛,他沒想著作品出來有多少觀眾買單,只需要拼盡全力就好。

“雖然我叫‘崢’,但是我不是很願意去爭的人,這不符合我們做事的初心,是不是給你第一名,我都會做這個事情。”他說道。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如果你堅持走一條路

就要一直堅持下去

高考那一年,徐崢選擇了藝術類院校。

結果,首戰北電,他在初試的時候就被淘汰了。儘管有過很多表演經驗,但徐崢還是落選了。

失落之餘,他趕緊總結經驗教訓,再戰上戲,最終以前幾名的成績被錄取。

沒有一份成功來得輕而易舉,在報考藝術類院校之前,徐崢就一直在堅持演戲。有時候,他像個北漂一樣去少年宮門口等戲拍,有時候則被離著很近的電影製片廠挑去拍戲。

四五歲的時候,徐崢看到好的電影、電視就會回家揹著媽媽自己在家裡重演,因為是獨生子女他只能一個人分飾兩角,又演好人,又演壞人。但卻開心得不得了。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徐崢小時候演小地主的劇照

這種演戲的熱情,讓徐崢一直堅持下來。

到了上大學,徐崢因為稀疏的頭髮變得極其自卑。“那時長期困擾著他的是禿頂問題,髮際線一直往上移,農村都快要包圍不了城市了。”他的同學說道。

有一次,他騎單車的時候,帽子被風吹走了,嚇壞了路人。這個事情給徐崢帶來極大的打擊,“那一刻其實重重摔倒的人是我自己,那一刻我的心都快要碎了。”

最後徐崢還是找到一條路去剃光頭。剃完光頭之後,他發現自己好像變年輕了。

之前曾經困擾自己幾年的禿頂問題,看起來好像沒有那麼令人難以接受。

因為他知道比起他人的評判,自己通過努力成為一名好演員,這件事情更重要。“我覺得真正的自信就是可以不care這些事情,真正認識到你自己想要什麼。”

在《我不是藥神》出來之前,徐崢心裡是沒底的。首先是投資人的不支持,資本都喜歡穩健的項目,其次是市場的不接受,觀眾大多想去電影院獲得輕鬆體驗,悲情的現實主義題材往往不討好。

而風險最大的,就是過審環節,一旦無法過審,所有付出前功盡棄。

也就是說,《藥神》這樣一部電影,最好的情況下也只有一半的過審概率,但能否被觀眾接受又是懸念,總之從開始就存在很多未知數。

但徐崢卻敢於投入財力和精力去做這樣的事情,這種勇氣和魄力本身就很讓人佩服。

徐崢:從話劇小演員到50億導演,決定成敗的是這4條人生邏輯!

如果不是徐崢的堅持,恐怕我們在電影院看不到這麼好的國產片。

一路走來,徐崢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為了演戲,他不惜把自己的積蓄都拿出來自投自演;

為了證明自己,除了主演他開始在一些電影裡擔任創意、編劇;

為了宣傳電影,他模仿喬布斯穿著黑西服藍色牛仔褲,開了個發佈會。

徐崢的生涯看上去很順利,但實則每一步都走得很艱辛。

你想想,一位男演員,銀幕形象大多是搞笑、邋遢、沒正經、沒人設、沒流量、沒頭髮(這點太重要!),這樣的人要想紅,那要付出比流量明星們多幾倍的努力?

“如果你堅持走一條路,一直堅持,總能走出點兒名堂來。人越彆扭的時候,就越應該開始創作,哪怕在那個時期失敗了,都是種特別好的積累。”

如今,《我不是藥神》票房還在持續上升,徐崢從中獲得的收入不可估量。正當所有人都在誇他的時候,他卻給自己潑冷水,“別因票房把電影當奇葩。”

徐崢如何頂著一個光頭做到50億導演?我覺得除了堅持、努力與剋制,別無其他。

作者 l 二毛-創業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