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巨贪为何网上变身聪慧能臣,执迷不悟还是别有用心

儿童在看电影的时候,喜欢以“好人”和“坏人”去区分角色阵营,故有句话说:“小孩子才区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益”。小孩子可以义正辞严区分对错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小孩子的是非观尚未完全建立,他们的人生阅历不足,所以看到坏人角色时完全带入不了自己,因此也不会存在给坏人洗地的可能。

一代巨贪为何网上变身聪慧能臣,执迷不悟还是别有用心

.

可成年人就不一样了,当一个圣贤超越了绝大部分人的道德水平的时候,总会有脏水从天而降,以其将他泼的和正常人的差距不会太大,比如海瑞无情,诸葛亮意图谋反,于谦是为了赌自己的盛名等等,同时,对于一些巨贪大鳄,由于完成了大部分人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伟业,也会时不时的有一些“聪明”的小段子流传出来以期人们忘记掉他的罪恶,比如:和绅是个能臣!

一代巨贪为何网上变身聪慧能臣,执迷不悟还是别有用心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和绅的聪慧似乎无可否认,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是能臣,因为他的聪慧并没有用在治国为民上,而是全部用在了贪赃枉法上。网上久久流传着一个和绅赈灾的小故事,讲的是和珅去视察粥厂随手抓了一把沙土洒在粥里,同行的大臣问和珅你这是干什么,和珅说,真正的灾民饥肠辘辘是不会在乎粥里有沙子的,来蹭吃蹭喝的就不来了,这样才能让最困难的人活下来。

一代巨贪为何网上变身聪慧能臣,执迷不悟还是别有用心

影视剧中的和珅

这个反应和绅聪明能干的小故事至今找不到任何可靠的出处,最早的来源仅仅是一则微博段子。比这个故事更令人称道的,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一段对话,在这段对话中,纪晓岚指责和绅将赈灾的米粮换成了麸糠,而和绅则以一斤米粮可以换成三斤麸糠从而救活三倍的灾民来应答,纪晓岚不服,和绅又诉之以赈灾银两不够,自己只能通过过早期早期金融的方式来扩充财源,最后,和珅表达了治灾要依靠官员,清官太少自己不得不依靠贪官,先救活了官,才能救活民。

一代巨贪为何网上变身聪慧能臣,执迷不悟还是别有用心

.

一代巨贪为何网上变身聪慧能臣,执迷不悟还是别有用心

.

一代巨贪为何网上变身聪慧能臣,执迷不悟还是别有用心

.

在这段经典剧情中,纪晓岚的书生迂腐和和绅的精通现实都跃然纸上,先不考证这段剧情历史真实性的问题,纪晓岚确实无比的迂腐,但和绅,也确实太精通现实!首先,他偷换了概念,一斤米换三斤麸糠,确实可以救活三倍的灾民,但关键是!这三斤麸糠会全部流往灾民手中吗?

一代巨贪为何网上变身聪慧能臣,执迷不悟还是别有用心

清朝甘肃省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爆发了苏四十三领导的暴动,由此牵出了一起惊动全国的甘肃官员冒赈案,在连续七年的时间里,各级官员侵吞朝廷救灾款银,当地官员往往宣称要盖仓库储存子虚乌有的捐粮和雇佣运粮夫役,骗得户部20万两白银侵吞。甘肃不仅没有捐粮,这帮贪官甚至侵吞了正项仓库中的100万石粮米,包括“籽种、口粮”,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所以,一斤米换成三斤麸糠,只是方便了各级贪官可以更好的分配冒领救灾粮,至于灾民,米和麸糠没有任何区别,观音土才是硬道理!

一代巨贪为何网上变身聪慧能臣,执迷不悟还是别有用心

.

这个贪污的龙头是谁,想必不用说了,根据戴时祥先生公布的其祖先收藏的《嘉庆四年抄检和绅相府物品清单》,和绅仅大致财产就有白银两亿六千万两,这还不包括数额更大的不动产及金银玉器奢侈物品,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国库收入总和,怪不得和珅要说:“国库就是个空架子”,都搬到和府去了,能不空吗?

一代巨贪为何网上变身聪慧能臣,执迷不悟还是别有用心

去哪了

一代巨贪为何网上变身聪慧能臣,执迷不悟还是别有用心

去哪了

还有,和绅总是在向纪晓岚抱怨朝廷分拨的赈灾款不足,所以他要开源,可是,乾隆一向自诩“赈灾宁滥不可遗”这一点也有史料佐证:收入的12%被用于赈灾,并且评估之后甚至可以应付一些灾民“冒滥”也就说基本是充足的,可是到了和绅这里,就是“远远不够”,那么这2000万石粮,700万两银,去哪里了呢?去哪里了呢?去哪里了呢?

一代巨贪为何网上变身聪慧能臣,执迷不悟还是别有用心

客观事实

巨贪大恶就是巨贪大恶,书生迂腐并不能衬托出巨贪大恶的闪光点,持着和绅之流为能臣干吏观点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参考文献:

[1]侯杨方.官员集体冒领赈灾款 清朝一起罕见的贪污大案[J].山东人大工作,2007,(6 ):60.

[2]张祥稳.论乾隆时期的官方赈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731-736.

[3]赵志强.和坤贪墨劣迹透视[J].北京社会科学,2003,(3):134-1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