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暑假悄悄来了

这几天你是不是

一边忙着在职场打怪升级

一边操心要怎么安排孩子的暑假?

这个话题

这两天在家长群里讨论得也很热烈

A妈妈

澳州游学,报名费才三万。有一起去的吗?我想让孩子暑假出去透透气,长长见识!

@ B 妈妈

哎呀,xx妈妈,怎么不早说?!早说就跟你们一起去了,我刚给孩子报了一个欧洲夏令营。15天才四万多。据说能全程体验英式教育……我觉得咱们以后应该多通通气,孩子们一起出去才好玩。上个暑假我家熊孩子就说,一个人去美国没意思!

B妈妈

……

emmm

然后

就有好几位家长悄悄退群啦!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家长的隐形鄙视链

有钱的选择出国游学

工薪阶层搞个国内夏令营

最不济的也得在家门口

给孩子报个暑期培训班

其实对孩子而言

这些并无优劣之分

但在家长那里

却有一条隐形鄙视链

在悄然传递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叮当梳理了一下

这条鄙视链

大致如此:

出国游学>国内游学>补习班>户外郊游>自学>看电视、玩玩具、运动>家方圆5公里内游荡......

大家还记得去年那篇很火的推文《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幼儿园》么?由于资源紧张或不自愿的攀比,家长间已经形成了一条条教育鄙视链。

前方高能预警,请系好安全带。五大育儿鄙视链,看看你家孩子在哪一层?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现在孩子看个动画片还有鄙视链?!

在这张总结出的“动画片鄙视链”图里,国产动画片明显不受“待见”,排在金字塔的底端,为什么呢?

一对父母坦言,“一方面是希望孩子学英语,另一方面和当下国产动画片不分年龄有很大关系。国外那些动画片都有年龄分级,会直接说明适合几岁小孩看,家长选起来也方便放心。”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出游鄙视链”,是指带孩子出游回来后,同学间互相攀比,比如私人定制旅游鄙视欧美旅游,欧美游鄙视日韩游,日韩游鄙视国内游,国内游鄙视老家游。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孩子学个兴趣班,本来是一个培养爱好的过程,无所谓高低之分,现在塔顶的马术、冰球等鲜见的贵族爱好,和传统的画画、跆拳道等兴趣培养区分开,有家长称,“贵族爱好的培养费用并不低,但是爱好相同,以后圈子才能相同,也不得不令人反思。”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想了想周围的幼儿园收费,对照这张金字塔,确实透露着些许现实的无奈。

小孩正在上幼稚园的一位母亲说:“没有比较就没有践踏。”她的想法代表部分想要逃避这个相对的爸妈,

而正在为女儿“幼升小”犯愁的父亲则说:“想给小孩更加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人之常情吧?身为爹奋力打拼不就是为了小孩可以上更好的学校,有更厉害的同学、更空阔的视野么?” 不同的观念,都有各自成立的理由。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早教对于现在新一代8090年轻父母来说,是启发孩子成长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很多父母都会选择给孩子在幼稚园之前,选择早教来启发孩子潜能,但早教动辄就是上万块的费用,塔顶的费用更是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对家长而言

把孩子培养为人中龙凤的心态值得理解

不管是哪一个阶层的父母

都想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怎样才是最好的教育?

什么样的孩子是一定能成才的好孩子?

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孩子间的鄙视链,更扎心

而更扎心的是,在家长的影响下,不要跟民工的孩子玩,不要跟不会说英文的孩子玩,不要跟某个小区的孩子玩,这种赤裸裸的鄙视,不经意间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体现出来。

“我叫Lucy,你叫什么?”

“我叫Eva”

于是两个人开始玩耍,当旁边没有英文名字的小男孩想要加入时,Lucy拉着Eva跑开了。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或许你家孩子此刻在顶端

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换个环境

你家孩子就可能是被排挤的那一个

所以

不管你家孩子在身处在“鄙视链”的哪一层

有一点很重要

身为家长的我们

要培养小孩漠视“鄙视链”的强大心理

不睥睨弱者

不畏惧强者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孩子如何才能漠视“鄙视链”

而现实是

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无法漠视“鄙视链”

当孩子们也相互攀比“我的鞋子是名牌你们买不起”或者“我爸带我去迪士尼乐园玩,你爸爸怎么不带你去”等等时,请先想想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做了不好的榜样?是否在教育中传递了不适当的“鄙视链”理念?

很多家长爱比较孩子们的成绩

比较孩子们的才艺

比较孩子们的言行举止

比较孩子们的方方面面

从家长的这些比较中,我们窥视到这些“鄙视链”的影子,一些家长争先站上攀比金字塔的顶端,通过碾压别人的孩子,来实现“我的孩子很优秀”的自我催眠。

而这些比较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你真真切切了解过吗?

没有鄙视就没有攀比

没有对比也就没有伤害

家长们要警惕鄙视攀比

在孩子间落地生根

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到

来自这个社会的恶意

所以身为家长的我们

首先要树立公平包容的教育观

也要教导孩子客观地看待自己

教导孩子尽可能地和自己的昨天纵向比较

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不是盲目地和周围其他人的横向比较

最后

叮当分享知乎上一个有趣的话题

为什么老师和家长攀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理所当然

而小孩攀比就会被批评?

试想如果你家孩子也用你的对比逻辑回应你

那会是下面这种画风——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图自少年商学院

说了这么多

其实归纳起来

就一句话

父母好好说话

孩子才能好好听话

身为家长的你get了吗?

这份24k暑假“鄙视链”,戏精or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