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华菁证券报告:旅游总收入增速超GDP

2018华菁证券报告:旅游总收入增速超GDP

近日,华菁证券一份重磅报告《在线旅游的客与货》,引起业内轰动。

该报告数据显示,从独立APP的流量上看,第一集团已显著拉开身位。携程集团月活跃为13184万,远远高同程艺龙的6000万,以及美团4000万。

报告从“货”与“客”的新型角度,指出由于具备丰厚的供应链、优质的服务,携程巨头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空间仍旧巨大。

旅游业的渠道:OTA来链接货与客

华菁证券首次指出,所有的在线旅游本质都是渠道,旅游上端是资源产品,即“货”。末端是用户,即“客”。

由于上游产品对接用户的效率不高,OTA应运而生。它一手拿货,一手接客,将二者匹配。

“货”的显著特点:供给有限;“易腐性”和低边际成本;标准化程度决定组织形式;集中度决定渠道盈利能力。

“客”的显著特点,则是集中在头部OTA中。由于流量成本高企,获客能力仅存于以携程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从APP月活人数来看,携程系取得了无可置疑的先发优势。

而在未来,华菁证券预测携程将继续保持优势。

旅游类精准流量,唯有来自旅游DNA本身

如今,流量红利的大门已关闭。在线旅游“客”上的竞争,聚集在头部玩家中进行。

而本身具有旅游业DNA,保持大流量与高增速,并深耕19年的携程,以技术架桥,服务为舟,发展潜力迅猛。

华菁证券报告显示,在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的一年中,携程和去哪儿网作为一个整体,流量提升约40%。

2018华菁证券报告:旅游总收入增速超GDP

(华菁证券:携程、去哪儿网MAU居国内旅游APP翘楚)

2018华菁证券报告:旅游总收入增速超GDP

(华菁证券: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携程和去哪儿网流量提升约40%)

对此,资深业内人士指出,究其原因是作为非标产品,旅游的“货”,对供应链把控要求极高,而这也是携程擅长的。

华菁证券报告显示,携程在货源方面充足丰富。多年耕耘,带给携程更大议价权,从而提供给游客更实惠的价格和更广泛的选择。

在出境游上,携程的“国际货”更是具有先入优势。

事实上,全球在线巨头的国际化均处于同一起跑线。无论是携程、Booking抑或Expedia,其国际市场份额都只有1000亿。

据此,携程的国际化空间尤为巨大。

目前,携程的国际化路线分三步走,第一:帮中国游客探索世界;第二:帮亚太游客到国外旅行;第三:为全球游客提供国际旅行服务。

这些都是因为携程布局天巡和Trip.com后,拥有了更精良的“国际货”所致。

服务为引擎,提升“货”与“客”对接力

旅游产业链复杂而细分化。在超大流量基础上,OTA们比拼的,是把流量转成交易的能力。

报告显示,在线旅游商在“货”与“客”的对接上,最关键的还是服务。

十几年中,在巨大的市场蛋糕诱惑下,新晋公司前仆后继涌入在线旅游市场。然而理顺“客”与“货”的关系,并非易事。

旅行绝不像载客那么简单,只是把“货”和“客”对接即可。事实上,在线旅游在“货”和“客”之间,更需要增加优质的服务。

深耕行业19年,早期的携程通过标品机票获客。而近几年,随着新生代游客的崛起,携程专注于是技术与服务。以好货+好服务留住人心。

2018华菁证券报告:旅游总收入增速超GDP

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携程推出“全球旅行SOS”服务,涵盖1.5万名客服、5000多名当地向导,以及在全球的各大供应商、酒店合作伙伴、投资的相关企业。专业客服团队7*24小时服务,全年不打烊。更有英、日、韩等外语客服团队,以及爱丁堡海外呼叫中心。

随着AI在旅游业渗透,携程成为旅游业首家大规模使用客服机器人的公司。携程客服机器人平均1到2秒内,回答基础问题,在机票、酒店售后客服总量中,占比超70%。人工客服从重复性咨询等事务中解放出来,进而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有别于从生活服务切入旅游的其它APP,携程用户,具备自纯正旅游属性。游客到了旅游目的地,习惯性打开携程、去哪儿网APP订酒店及当地玩乐产品。这更夯实大者恒大的局面。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增长态势强劲,总收入增速远超同期GDP增速与人均收入增速。2017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1%。2016年,中国旅游总人数为人口规模的3.3倍,远超1.4倍的全球平均水平。

据华菁证券《在线旅游的客与货》报告显示,依托于中产阶级的消费潜力,出境游仍将快速增长。

未来,率先迈出国际化步伐的携程,凭借对“客”与“货”的优质把控力,更能在旅游大环境中获益。

2018华菁证券报告:旅游总收入增速超GDP
2018华菁证券报告:旅游总收入增速超GD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