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产素影响社交能力 男性体内也有

为什么有人擅长呼朋唤友,有人宁愿闭门独处?为什么在社交网络中有人只有沉默,有人却能侃侃而谈?对于人类而言人际关系很重要,但很少有人知道,基因才是决定人类成为“社交动物”的关键。

不久前科学家发现,我们的社交才能可能与负责控制社交激素的“CD38 基因”相关,这种关联在男性中更为普遍。

催产素影响社交能力 男性体内也有

这两种基因控制社交激素

所谓“社交情商”,宏观地说,包括对环境和情绪的掌控能力、对团队关系的运作能力、对待生活的激情和信心以及领导团队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你在一个群体中是否懂得和别人相处。“性格决定命运”的理论我们听得多了,但是你是否知道,对于一部分习惯独处的人而言,他们的孤独可能是“天生”的。

从小就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靠近人群,长大了后也没有交朋友的欲望……不久前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很可能与两个负责控制“社交激素”的基因有关。这两种基因分别为“CD38 基因”和“CD157 基因”,都位于人类4号染色体“长臂1区”,控制着最重要的“社交激素”——催产素的分泌

研究人员发现,与其他人相比,“CD38 基因”表达量高、“CD157 基因”序列存在特定变异的年轻人,他们待人处事时更为友好,密友也更多,社交技能更娴熟

这份最新的研究报告发表于《精神神经内分泌学》期刊,主要负责人理查德·埃布斯坦教授表示,研究结果从基因表达量去评价人类社交行为,且证实了催产素对社交技能的重要影响。

催产素影响社交能力 男性体内也有

催产素可谓“社交激素”,男性体内也有

“社交激素”源自催产素。千万不要被它的名字所误导,催产素其实是一种神经肽,在男女体内均存在。通过这种神经肽的不停刺激,人们会产生出对爱情伴侣的依恋。

后叶催产素不是女性的专利,不同性别、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都会产生后叶催产素,譬如处于青春期的男性。催产素被认为是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关系的起源,恋人们之所以会渴望拥抱亲吻,也是由于催产素在起作用

为了解基因对于社交技能的影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三份不同的调查问卷(分别反映社交综合能力,对友情的重视程度、交友热衷程度,以及密友的数量),来测评参与者的社交技能;同时,他们还分析了这些年轻人的基因表达量及基因序列。结果发现,拥有“CD38 ”基因表达量越高的人,密友就越多,对于男性而言尤其如此

基因对性格特征的影响最终取决于其表达量,比起针对基因序列的简单结构研究,研究基因表达量所捕捉到的信息更多。正因如此,大多“CD38 星人”都喜欢闲聊,朋友多,能听懂别人的“言下之意”;不但更热衷于与他人一起行动,交流技能和共情能力也比其他人更强。

催产素影响社交能力 男性体内也有

催产素还是“忠诚激素” 为人父后水平升高变得更有爱心

毋庸置疑,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交积极性与催产素之间的关系,“社交基因”不仅能从细胞层面调控我们的社会生活,还能促进社交技能的发展。然而对于拥有更多重“社会角色”的男性群体而言,催产素还具有更多调节社会行为的作用。

作为“社交激素”,催产素能够增进人们之间的信任;有意思的是,男性在这种激素的影响下,反而会主动与异性保持距离。除了社交激素之外,“忠诚激素”是催产素作用在男性身上的又一重“身份”。据德国波恩大学精神病学家的研究发现,喷过催产素、有伴侣的男性认为,与魅力异性的理想距离为71厘米~76厘米;而其他志愿者,则更愿意站在距离魅力异性51厘米~61厘米的地方。

研究者的“猜测”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得到了验证——大多数男人在成为父亲之后,随着体内“忠诚激素”水平升高,开始变得对家庭更有爱心,夫妻间和睦的互动也更多。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专门针对男性的研究报告中发现,在使用催产素后不久和一个星期后,被试者的精神更好了,因而推断催产素的增加,能够令他们产生更多积极的情绪。

当人体催产素含量上升时,会随之释放出大量能够缓解压力的激素,有助于我们克服社交恐惧,增强自信。

如果你是一只“单身狗”也无需焦虑,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很负责任地告诉你,男性之间深厚的友谊也可以分泌催产素以缓解压力,效果堪比恋爱。所以对于男人们而言,如果无法拥有一个“孩子”,起码还可以拥有一个“兄弟”,在促使催产素分泌方面,友情与爱情的功效颇为相似。

催产素影响社交能力 男性体内也有

更多健康内容可通过以下平台趣护账号获得:

·APP·小趣好护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