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探微:冬至沉吟多感悲

诗词探微:冬至沉吟多感悲

有幸知道发现中国这样一个日渐完善的地理探索平台。可爱的站长焚膏继晷地工作,努力让这个网站尽善尽美,作为一个普通参与者,我也深受感动。

今年中秋时,想起了张孝祥的《水调歌头过洞庭》,是诗人从岭南回家的过程中,中秋时节路过洞庭湖,在圆月融融的夜晚,站在浩瀚洞庭中的小舟里,“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以天地为席,万象为宾,江水为酒,共饮同醉,这样宏大壮阔的意境,脑洞清奇、胸襟豁达,令人沉迷。

从那时起,就在想自己动手做一个二十四节气诗词地图,将脍炙人口的诗词,定位在时空里,就像是东坡在密州时所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期为冬至诗词地图制作尝试。冬者终也,是从蛰伏到升发的开始,冬至一阳生。希望能通过粗浅拙笨的努力,为发现中国添砖加瓦。诗人创作地点不确切,加之本人文史知识欠缺,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

杜甫巅峰期写冬至——《小至》

公元766年的冬至,诗人杜甫在夔州写下了时令记叙诗,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

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诗中提到了如今失传的“葭灰占律”,即古人将芦苇膜烧成灰之后放在十二律管中,以占气候,到冬至节的时候,黄钟律管里面的芦苇灰便会飞动起来。黄钟是十二律中阳律之首,声调最宏大响亮,以应和一阳甫生的巨大潜力。

诗词探微:冬至沉吟多感悲

在发现中国 ( ageeye.cn ) 搜索奉节县

我们说回正题,夔州(今四川奉节)在三峡之间,山川形势,雄峻奇险,于初来之杜甫予以深刻印象,他游历三国名胜,交织离乱悲感,挥就《白帝城》、《八阵图》、《秋兴八首》、《登高》等名篇,期间诗歌何其雄浑壮丽、沉着酣畅,夔州诗是杜甫诗歌的巅峰。

除了可以看到白帝城、瞿塘峡等名胜,如果放大一下还可以看到诗仙的痕迹。借助搜韵网查询李白的足迹,更印证了千古名篇至今在回响。

夔州也是李白的福音之地,大诗人在58岁时触犯龙威,被贬夜郎,却在奉节赦免,那种鸟出藩篱的喜悦,挥笔而作《早发白帝城》:

诗词探微:冬至沉吟多感悲

搜韵网李白在奉节的足迹

“诗圣”成都忆“诗仙”——《至后》

764年,杜甫正在成都(剑南)严武处做幕僚,与严武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闲暇时常想起与李白相处的日子,那段令人难忘的好时光让杜甫感慨不已,颇为怀念。于是写作此诗。

至后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诗词探微:冬至沉吟多感悲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744年,李白遭馋,被玄宗赐金放还,杜甫在洛阳与之初识,有诗相赠——《赠李白》。这时他们阔别已经十多年了。

说起洛阳,不得不提另一位大诗人,归隐洛城的诗魔白居易。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就是因为他晚年隐居在洛阳的香山。

长庆四年,白居易为了远离长安,决定在洛阳买一块宅地,以供自己安享晚年。他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在洛阳履道里买下了原散骑侍郎杨凭的旧宅,实现了他“但道吾庐心便足”的夙愿。

诗词探微:冬至沉吟多感悲

洛阳白公募

公元804年冬至,宦游在外的白居易在邯郸驿馆孤灯独坐,用一首感怀诗,无精工华美的辞藻,无奇特新颖的想象,直率质朴的语言,抒发落寞思乡之情,分外真挚动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苏东坡——《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提起洛阳,必说牡丹。而跨越时空、热爱牡丹的大诗人,同时作为城市名片,就要提到苏东坡了。最后一首冬至诗,来看苏东坡的: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熙宁四年(1071),苏轼被贬杭州任通判。时任杭州知州沈立和苏东坡一样,是牡丹爱好者。

旧传钱塘吉祥寺占地广袤,内植有大量的牡丹,名人巨公皆往游赏。寺僧守璘和尚培育牡丹千百本,花团锦簇。苏轼等簪花饮酒赏至夜深方散,大醉满意而归。

不久沈立调任,苏东坡少了一位赏花知音。当年冬至,牡丹还不到开花的时候,苏轼却独自来到了吉祥寺,慰藉怜花思念之情。

诗词探微:冬至沉吟多感悲

杭州吉祥寺旧址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喧嚣繁华的寺院仅剩遗址,从地图上找寻,就在杭州市仙林苑住宅小区。遥想当年繁华如过眼云烟,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多有时光飞逝、物是人非之感。

从地理的角度简要述说了这四首冬至诗,仅为学习笔记,博诸君一笑。但每次做地图,掌握知识点更加熟练,未尝不是进步。

以时令诗词入手,反推写作城市,从地图上标记节气名篇,再通过城市来拓展名胜及诗人的视角揣摩古诗词,或许会是不错的探索。

诗词探微:冬至沉吟多感悲

“长水河山”,看其他精彩知识地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