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柚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

沙田柚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

1 廣西羅城縣沙田柚主要病蟲害研究

主要對沙田柚的外觀價值、品質與產量造成影響的病蟲害,包括桔小實蠅、蚧殼蟲、蟎類、褐腐疫黴病、黑星病以及潰瘍病。

1.1 桔小實蠅

桔小實蠅蟲害平均每年有3~5代的產生,其並沒有嚴格的過冬過程且各代之間相互交錯,也就是說,在一年時間裡都會有蟲害存在,只是其存在的形式不同。主要表現為在沙田柚果內以幼蟲形式存在並在果內形成蛀食危害,導致落果與果實腐爛,使沙田柚的產量與品質受到極大影響。而桔小實蠅蟲害的產生主要是由於廣西省引種、銷售臺灣番石榴造成的,特別是近些年來,桔小實蠅這種外來蟲害已嚴重威脅到廣西省內的沙田柚種植的發展。

1.2 蚧殼蟲

在廣西羅城縣青明山林場沙田柚構成危害的蚧殼蟲有多種,其中危害程度最大的就是矢尖蚧。這種蟲害在當地平均每年有2~3代的產生,其過冬的多數是受精雌蟲,同時也有少量的若蟲。喜潮溼環境、溫暖、廕庇環境且世代重疊。每年的4~6月份為第一代若蟲盛發期與卵盛孵期,除此之外,7月與9月也是其盛發期。這種蟲害對新梢產生危害的時間則集中在4月中下旬,到5月便開始上果為害。

1.3 蟎類

蟎類對沙田柚構成危害的品種主要是鏽壁蝨與紅蜘蛛。其中鏽壁蝨平均每年產生18~20代或以上且世代重疊。該蟲害以成蟎形式在梢腋芽或卷葉內過冬。其開始活動的時間則為每年4月,至5、6月時開始危害果實,而6月下旬至10月為其盛發階段。這種蟲害在乾旱高溫條件下繁殖更快,主要表現為從內部葉片、樹冠下部與果實開始,而後蔓延擴展至樹冠上部與外部。較為集中存在的位置是果實向陰面、葉背等。沙田柚受到這種蟲害危害後,品質變低劣、果皮呈粗糙狀且呈黑色;而紅蜘蛛則平均每年產生15~20代且世代重疊。以卵與成蟎形式過冬於枝條裂縫或葉背位置,開始活動時間為每年4~5月,次高峰期則為9~10月。遇乾旱高溫天氣極易形成爆發態勢,且這種蟲害抗藥性強。其對沙田柚的危害表現為樹勢衰退、落花落果。

1.4 褐腐疫黴病

屬於真菌性的病害,這種病害的高發期是8、9月份颱風過後的2到3天內,導致沙田柚的產量下降,甚至幅度可達10%以上。由於該病菌越冬是在土壤中進行的,而濺射的雨水則使病菌附著於果實上,導致發病。

1.5 黑星病

同屬真菌性病害,對果皮與枝葉構成危害,甚至造成落果。主要表現為在果皮上形成大斑點或星點狀。該病害的傳播途徑是昆蟲與風雨。每年的3~4月幼果受到昆蟲或風雨的初染後,經一個月的潛育期,5~7月顯病,最後在果實即將成熟期才有凹陷狀病斑形成。

1.6 潰瘍病

屬細菌性病害,對果實、枝梢、葉片均有危害,甚至導致落果、枝枯以及落葉。該細菌的病原體越冬後,於次年隨風雨、昆蟲等途徑傳播,侵入幼枝、幼果後,經3~10天的潛伏期。如遇高溼高溫天氣,則呈爆發性傳播。該病害發病的高峰期為幼果發育期與夏秋嫩梢期,表現為成果果皮形成連片的病斑並硬化。

2 廣西羅城縣青明山林場沙田柚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應用

在對廣西羅城縣青明山林場沙田柚病蟲害的主要表現形式、高發時期以及形成原因進行研究後,將無公害防治技術應用其中,同時對果園進行科學化的綜合管理。

2.1 農業措施

將重點放在冬季清園工作上,同時將徒長枝、病蟲枝、枯枝等進行清除,並集中燒燬病葉、病果,使病蟲害的初侵源得以減少,對樹杆進行塗白。收果後進行仙u素、細胞分裂素、多效唑的全面噴灑,以起到促花保葉的作用。石硫合劑500倍液的噴灑則能夠使病蟲源基數減少。另外,增加有機質肥的施量並開挖施肥溝於樹盤上方,將50 kg漚制腐熟肥料施放於每株柚樹下,並在柚樹周圍覆蓋稻草,使地力保肥,柚樹抗病力得以提高,整個過程施加的均是有機質肥或是沼液,不採取化學肥料施放。

2.2 自然措施

在柚果園周邊種植苕子、臭草等非惡性淺根雜草,使柚樹蟲害的天敵的生長環境得到改善,一定程度上對寄生峰、捕食蟎、草蛉、瓢蟲等蟲害天敵進行保護。在每年8月份,掛捕食蟎1包於每株樹上,使有害蟎類的數量得以減少,利用自然天敵控制柚樹蟲害。

2.3 物理措施

在果園內,以3~5株柚樹為單位,掛放誘捕器1只,對桔小實蠅起到誘殺作用。同時每株柚樹上均掛放黃板2片,對其他各類蟲害進行誘殺。另外,在柚樹幼果階段進行2~3次浸藥後套袋保護。

2.4 施藥

以廣西羅城縣青明山林場沙田柚病蟲害的產生規律、表現形式以及防治經驗為依據,將施藥保護期定為8月的上、中旬以及花蕾期與謝花後的一個半月以內。經實踐結果表明,能夠取得最佳防治效果的施藥措施為:在花前花後噴藥1~2次,在幼果期並套袋浸藥2~3次,這樣還能夠使果皮外觀價值得以提升。其藥劑配量為:花前花後藥劑,48%的樂斯本1000倍液+25%的撲蝨靈粉劑2 000倍+25%的咪鮮胺300倍+2%的寧南黴素250倍,噴灑時混以氨基酸葉面肥。而浸果藥劑配量則為:第一次浸,7.5 kg清水+1/3包綠芬威1號+10 g10%的世高,第二次浸,75 kg清水+5 g20%的掃蟎淨+5 g10%的吡蟲啉+1/3包綠芬威2號+5 g可溼性粉劑(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桿菌)+50 ml2%的菌克毒克,而第三次浸的藥劑則與第二次相同。

2.5 生物農藥與低毒化學藥劑的使用

對蚧殼蟲進行防治所施藥劑為吡蟲啉、噻嗪酮、殺撲磷等;對蟎類防治所施藥劑為1%的苦參鹼、0.5%的楝素乳油以及1.8%的阿維菌素;對炭疽病、褐腐疫黴病、黑星病的防治使用10 g阿利寧、25%的咪鮮胺;而對潰瘍病的防治藥劑則為2%的菌克毒克水劑。

2.6 施藥要適期適時

適期用藥是有效防治病蟲害的關鍵,所以在施藥時一定要注意用藥時間,掌握病蟲害的活動規律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施藥時間。首先噴藥時間以晴天為好,16點時左右至傍晚時分,此時葉子吸藥性好,效果更強。風天、雨天、炙熱天氣不宜施藥。

3 病蟲害無公害技術應用成效

在廣西羅城縣青明山林場沙田柚果園應用病蟲害無公害技術後,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明顯。見表1。

表1 實施無公害防治技術措施效益統計表

沙田柚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

沙田柚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

1)在應用病蟲害無公害技術第二年後,不但有效降低了用藥成本,而且減輕了果園病蟲害的危害程度,沙田柚果實產量提升,而良好的外觀價值也使其銷售價格每公斤提高了1.8元,實現收入的增長。

2)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投入在藥劑上的成本顯著減少,而投入增加的只是人工、套袋以及天敵保護方面。

3)從上表可以直觀地看出,應用效果呈逐年上升趨勢,體現出了該技術應用後的長效性,可見,病蟲害無公害技術極具推廣以及發展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