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今天股市的最大热点,非格力莫属了。今天被巨量差点砸了跌停。明明业绩不错,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创历史新高。

只是因为不分红就被砸这么惨!至于吗?

翻了年报之后,也看了格力以前的年报,顺便还翻了翻美的的年报。

先回答一句:

至于!格力大跌,一点都不冤枉

先来好好回顾一下这次的大跌。昨晚年报发布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相比前几个季度的业绩,增速还要快的多。但是大家的焦点都不在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创历史新高上,全部在惊讶,格力今年竟然没有利润分配的计划,就是说,今年不分红了!

大大大大惊讶!

毕竟作为A股价值股,蓝筹股,良心企业的代表,格力电器每年的分红都是A股的典范。16年分红超过100亿,分红金额达到净利润的70%。

但是在今年,监管层都出来说要鼓励分红的情况下,像某些“铁公鸡”公司都说要分红了。格力这个曾经以分红傲视群雄的公司却不分了!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以上截图出自去年格力的股东大会,当时因为格力收购银隆的方案被小股东们否决,董明珠怒气冲冲,表示我对你们这么好,你们怎么能这么对我!?

作为A股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董大姐不可能真的如此任性地跟小股东们斗气的。毕竟,如果不分红,她作为最大的个人股东,拿到的分红会少几千万。以去年来说,这个数额大概是七千万的样子。

看看过去几年的分红:

2016年,每股分红1.8元;

2015年,每股分红1.5元;

2014年,每股分红1.5元(转股调整后)

2013年,每股分红1.5元(转股调整后)

2012年,每股分红1.0元(转股调整后)

每股分红每年上涨的好势头,戛然而止。

想想现实绝非大家传的段子那么简单。相比于美的早早地在三月底就发了年报,格力的年报颇有些姗姗来迟的意味。不过查看过往几年的记录发现,格力晚发年报也算是正常,这个倒有些多虑了。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年报数据,有哪些值得关注?

格力发出的这份年报,除了不分红的槽点之外,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内容?

先来看最重要的营收和净利数据,2017年全年实现营收1483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45%。双双创历史新高。

四季度单季度实现营收380亿,同比增44%,实现净利润69.4亿,同比增64%。Q4的单季度增速要好于全年,怎么说,总体上是一个很不错的数据。

不过,相比于高速增长的营收和净利润,现金流的增速则要明显低于前两者了。1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仅增长10%。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年报翻了两遍,发现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投资活动支出的现金流高达663亿,相比16年的229亿多了400多亿。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细看发现原来增加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都拿去做定期存款了。原本还以为是不是投了哪些新的业务线,现在看来略有失望。

回看过去十年数据,经营活动现金流很健康,加总来看近十年经营性现金流入约1400亿,归母净利润约977亿,并无坏账的风险;投资现金流持续为负数,说明格力一直在不断扩大空调产能和销售渠道。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不过最近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大幅增加,却是由于定期存款大幅增加造成的,也就是说,有钱没处用了。

看公司今年对于不分红的解释是:

根据2018年经营计划和远期产业规划,公司预计未来在产能扩充及多元化拓展方面的资本性支出较大,为谋求公司长远发展及股东长期利益,公司需做好相应的资金储备。公司留存资金将用于生产基地建设、智慧工厂升级,以及智能装备、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新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未来要去搞智慧工厂,智能装备,智能家电,以及集成电路(换一个词就是最近特别火的芯片)。

愿景是蛮好的,但是至少在当下,一切都还没有体现到数字上。迫不及待的不分红也要准备转型,也恰恰说明了空调业务的瓶颈,公司自己也嗅到了。

钱准备好了,但是扩张该有的动作,还没有迈出去。这是看格力年报最大的体会。

业务方面:

主要还是靠空调业务在拉动增长。空调业务整体营收增长40%,还好于其他的生活电器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公司的智能装备业务发展不错,营收到了和生活电器一个级别,增长翻了十倍。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1.2个百分点,主要是原材料上涨造成的。大宗商品涨价后对于毛利率的影响,已经开始有所体现了。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最后再看一下外销的数据,这个是比较令人失望的。17年格力电器外销收入185亿,占整体营收的12%。整体上的海外业务做的很艰难。

更关键的是,从16年上半年开始,格力的外销收入占比在不断的下滑,16上半年占比25%,下半年占比下降到17%。17上半年为15%,下半年继续下降到12%。

外销的整体毛利率仅为10.5%,远远低于内销的39.9%。可见公司在海外的业务挣钱能力要差得多。基本上本期增长的来源就是内需,海外业务的增长,比起国内来说是有点不值一提了。

整体来说,格力应该多多感谢各位在过去一两年楼市去杠杆过程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大家都买了房,顺便买了几部空调。

对比美的

格力美的,是A股价值蓝筹股的标杆,更是大家都熟知的两大家电巨头。单看格力,可能看不出更多的问题,把美的也拉进来一起看,很多事情就清晰多了。

一个是国资管控较弱、小股东能“挑战”大股东的地方国企,一个是少有的能在中国建立了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民企。二者同样驰骋家电江湖多年。

作为空调行业的两大巨头,他们占据了空调行业超过50%的市场,是中国家电产业的绝对领航人,亦是中国家电业的双箭头。

十多年前,双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战胜诸多对手脱颖而出,这十多年里,作为市场上最强大的两家公司,纷争不断。

2012年,董明珠和美的集团的方洪波,同时接替上一任掌舵人,开始发挥起更大的作用。不过这两个未来家电行业的领头人却截然不同,一个高调,一个内敛。说起格力,大家都知道董明珠,不记得前任朱江洪了。但是提到美的,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仍是大老板何享健,至于新掌门方洪波,知名度要差得多。

比起董明珠刚上任就喊出五年内做到营收两千亿,默默做事的方洪波却在17年率先达到这一成就。美的2017年的最新营收为2407亿,而格力仅有1483亿。

两家公司蓬勃发展的背后,这几年的争论也从没少过,

2008年,格力就美的空调“舒睡”功能侵犯其控制方法提起诉讼,法院判决美的停止销售相关产品,并赔偿格力200万元损失。

此外,双方高层的言论也剑拔弩张。

三年前,格力CEO董明珠直指美的到格力暗中“挖人”,并在多个场合,高调指责美的是“小偷”,并呛声小米和美的:“两个骗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团。”

八卦完了!再回到正题当中。只看数据,格力和美的的优缺点,就已经非常明显:

比起格力。美的的营收占比相对来说更加健康一些,美的空调占营收的比重约为4成,其他家电产品略超4成。而格力空调业务依然占据高达8成多的营收,若看毛利润占比的话,高达接近90%。而美的的空调营收占比,只有39%。

业务占比数据: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利润营收增长:

近几年增速数据,营收方面,两者的差距越拉越大,最新的17年,差距已接近千亿级别。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净利润方面,格力依旧领先,最新一年的领先幅度还有扩大。格力牛逼的产品净利润率依然在维持,虽然营收不及美的,但是净利润率要远远高于对手。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外销数据:

17年格力电器外销收入185亿,占整体营收的12%。而美的集团的外销收入1039亿,占整体营收的43%。在业务区域的广度上,格力也是落后一截。

产品利润率:

比起美的,格力的净利率和毛利率更高,而且更加稳定。这是格力现在最厉害的地方。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简单总结上面的几项数据其实可以发现:

格力跟美的的相互优势其实都是非常明显的,美的多样化更好,格力则是在单一产品上做到了极致。

扩张之路

格力和美的,是怎么形成今天的不一样的?我们来好好看一下他们各自的扩张之路就明白了。

格力创立于1991年,从出生那年开始,格力便牢牢抓住空调这一拳头产品,不断发展壮大,一直走在掌握核心科技的路上,成为全球空调行业的老大。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美的创立于1968年,从八十年第一次转型开始,便一直在多元化发展,从开始做瓶盖到现在品类齐全的家电生产销售,美的完美的把握了家电市场的主旋律。

而且美的的多元化,不光做的多而且做的深,下图是美的各种家电在该行业的份额以及市场排名,可以看到所有的产品都排在该行业前四的水平。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在家电市场以外,格力也做过多元化的发展尝试,但效果不佳,表现远远落后于美的。

从美的近几年来发生的大事件中,可以看出美的近些年多元化的趋势更加广泛,合作的对象中,包括传统行业的巨头,也包括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延伸的产业从房地产到高端制造,都是影响力巨大的产业。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16年的两记重磅收购,31亿收购东芝家电业务和292亿收购德国库卡,美的在这两次收购中,成功扩大了品牌影响力,而且拓展了公司业务。

再看格力,格力在多元化这条道路上举步维艰,连遭重挫。

15年格力投了数亿元做手机,董明珠亲自上阵代言,但反响平平;

16年格力拟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想要跨界搞新能源,但方案未能获得珠海银隆股东会的审议通过,最终流产;

虽然格力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连续受挫,但靠着空调一根独木撑起了接近三千亿的市值,也是可圈可点的。

直到今天,不分红也要搞智能装备,搞集成电路,董大姐想问题肯定比我们都要深刻的多。

因为她或许也知道,本身的空调主业,未来也不乐观。

行业未来不乐观

格力8成的营收,9成的毛利润,都来自空调业务。国内三大白电龙头中,唯有格力电器选择走专业化道路,虽然嘴上也在说多元化,不过至少从数字上看,其他品类的产品暂时都还没有站出来的。所以空调行业的发展上限依然对于格力来说变得无比重要。

在13到16年这段时间,格力的市盈率大部分时间都徘徊在10倍以下(15牛市顶峰也就是13倍的样子)。其实那个时候吗,市场就觉得空调行业已经面临瓶颈了,很难再有增长。

15年格力遭遇的库存爆仓,也验证了这一点。15年收入977亿,同比下降29%;归母净利润125亿,同比下降11.5%;按单季度算,2015Q4成为公司历史上下滑最严重的一个季度,收入大幅下滑59%,归母净利润下滑40%。

空调压库存模式是格力创立、美的追随的成功模式,适用于空调高增长时期。随着市场进入成熟期,叠加当时天气连续两年凉夏,以及通缩的三大负面因素,格力直到16年夏季的销售才缓过来。

15年的时候就碰到瓶颈了,现在因为房地产的去库存,一下又高速增长了两年,想想都知道,能持续吗?

有人从中国空调每百户的空调保有量来说,未来空间还很绝巨大。不过这绝对是相当不靠谱的说法。

比如最常拿来做对比的日本,日本的空调百户拥有量接近300台/百户,中国当前接近100台/百户,虽仍有不少空间,但要注意磨平这部分空间需要的时间: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日本从100台/百户到300台/百户,足足用了超过二十年,看似两倍的增长空间,折算成年化增长,只有将近5%。15年的库存爆仓事件也恰恰表明,行业空间是还挺大,但是增速,整体已经下来了。

这两年恢复高增长,营收逼近1500亿。已经是充分消化了龙头集中度提升和地产销量暴涨的积极因素。

集中度已到极限:

大家先看海通证券的这张图,展示的家电四大产品的市场集中度情况。从左至右三根柱子依次是前三名,前五名,前十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空调的三大品牌(格力,美的,海尔)集中度已经到了70%了,这是16年的数据。

再看17年,根据格力年报的数据,2017年中国家用空调销售14170万台,同比增长31%。格力自己呢?在年报中没看到销量的数据,但是从营收也可以看出,空调业务的营收增长了40%,依旧快于行业。

所以说,现在的空调市场,龙头效应已经几乎天花板了。接下来要干掉的,不是那些弱不禁风的小厂商们,而是三大品牌的其余两个,难度可想而知。

论知名度,产品竞争力,格力在空调领域略胜美的,海尔一筹。但真要说有多大差距,就算是买过三家产品的人,估计也很难说出来。

房地产销量:

家电行业16,17年业绩井喷,最大的原因无疑是地产销量暴涨的驱动。13,14年房地产销量增速基本停滞,格力美的14,15业绩增速下滑。15,16年房地产销量暴增,16,17格力美的业绩增速暴涨。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根据17年地产销量的数据,不敢想象,接下来的美的格力业绩增速会有多大的压力。

原材料持续上涨:

各类大宗商品原材料,比如铝价格在2014年后持续降低,对毛利率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17年,格力空调毛利率32.86%,相比16年下降1.5个百分点。

17年,美的空调毛利率29.04%,相比16年下降1.5个百分点。

美的,格力,核心产品毛利率双降。

虽然整体家电行业的上游零部件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客户集中度高,重要客户占比大;整机厂商拥有自配套,在配件采购策略上相对分散,所以整机厂商与零部件企业相比议价能力更强。

但在原材料涨价的时候,整机厂绝不可能独善其身,把成本都转嫁到上游。下降的时候享受到了成本降低的好处,没理由上升的时候就可以全身而退的。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老板电器的身上,最近一年的毛利率油烟机下降三个百分点,燃气灶下降3.5个百分点。

对于格力,美的,老板这种级别的公司,他们的品牌美誉度没问题,但是产品价格都会有天花板,产品结构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必然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

上游+下游,成本+需求,压力重重,未来不太好走。

股价

最后说说股价。为什么跌9%不冤枉?

格力电器昨天公布年报后,今天市场用脚投票抗议董大姐不分红。开盘大幅低开超过9%,全天下跌8.97%。虽然盘中有过几次挣扎,最终股价还是被死死的按了下去。

今天的行情,明显公墓大佬们不顾一切跑路,散户分几波坚定不移抄底的套路。明天想动手的,需谨慎,再谨慎!

格力不仅自己跪倒了,还带倒了一帮家电行业的小兄弟。尤其是一季报业绩增速大幅下滑的飞科电器,成功跌停。。。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只是不分红而已!为什么这么大影响?很多人想不明白,甚至还很多人觉得分红没有意义。因为分红后股价会马上除权,手上的钱并没有多啊。比如每股45块的格力,如果分红了一块钱,那么股价就会除权变成44块,整体自己手上拿着的是1股44元的格力股票和1元现金,持有的资产并没有增加。

但为什么还要分红?

意义在投资效率啊。

如果你拿到分红,你可以用来做其他的投资啊,就算是投到P2P,现在一般也差不多有个8%的收益对吧?但是如果不分红,公司就留着自己投资,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了。

比如格力这种,16年,16年账上那么多钱,都拿去干吗?去做了定期存款。。。

所以你说两厢比较之下,分红有没意义。

根据最新的业绩数据,最新PE是12.24,昨天是15.33。从绝对数字上看绝对不算贵,结合增速看的话就更显得便宜了。但从历史估值的角度你会发现,也不便宜,当前比历史41%的时候要高:

如果单看最近五年的数据,你会发现大部分时候都在10倍左右,当前的估值,已经超过了15年牛市时期了。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所以看完后你会发现,市场对于格力的定义,从来就不是“成长股”,而是价值蓝筹股。

所以,为什么格力电器业绩这么好,估值这么低,只是不分红而已,怎么跌这么惨?

成长股,看增速,比如老板电器

价值股,看分红,比如格力电器

老板电器之前Q4业绩负增长的数据出来之后,股价连续两个跌停后,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差不多又跌去了20%。这是市场对成长股增速下滑的惩罚,双杀的结果触目惊心。

虽然格力表面上看着都好,但是不分红,就跟当初老板电器不再高增长一样,会被市场所惩罚。

2016-2018年,市场偏好大盘股,蓝筹股。业绩好+现金流出色+公司知名+分红大方,多重条件下,美的和格力都是佼佼者。不到两年的蓝筹牛市,股价纷纷上涨接近两倍!从20起步,最高涨到了60附近。

暴跌9%后的格力,不乐观!

但如今,不再分红颇有些打破幻想。而超高增速的业绩,基本是在预期之内的事情。

主业未来不会太好,多元化业务,还在纸上谈兵,该用的钱,还在定期理财里面。

走的人太多了,接下来的路不好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