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母牛“坐月子”

1 产后疾病的防治

产后疾病一般指分娩后 3 d内由于护理不当出现的产后不食、恶露异常、子宫脱出、胎衣不下等病症,而这些病症又可继发全身细菌感染、前胃弛缓、酸中毒、真胃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

1.1 产后不食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刍停止、鼻镜干燥、精神不振等。

1.1.1 致病因素 孕期营养不足造成母牛产后机体虚弱、气血双亏,引起产后虚弱不食症;孕期营养过剩加重肝脏负担,再加上产后应激,极易诱发代谢障碍,造成产后食欲不振;产房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造成生产应激,进而导致消化系统紊乱;助产不当造成母牛过于疼痛和疲劳,从而引起消化不良;产后护理不当导致母牛发生产后感染引起的体温升高并伴随食欲减退。

1.1.2 预防措施 产房环境保持清洁干燥,温度控制在 20 ℃ 左右,减少外部因素对母牛的刺激;孕期日粮应营养全面,饲料不能单一,根据孕牛具体状况调整日粮的精粗比、碳氮比、钙磷比以及矿物质、维生素含量;在分娩前应将产道周围的脏物清除干净,之后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助产时所用器械都要进行消毒;母牛的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只要做好产前检查和分娩监控,稍加协助即可顺利分娩,因此只需在发生难产时给予必要的助产,助产时一定要由专业兽医操作,切勿粗暴,避免伤及子宫和产道。

1.2 恶露异常

母牛产后恶露最初为红褐色,以后变为淡黄色,最后为无色透明,正常恶露并无异味。 如果恶露颜色变暗、浑浊并出现异味表明子宫可能有异常。

1.2.1 致病因素 胎衣未完整排出,造成胎膜残留或产后感染,均可引发恶露异常。

1.2.2 预防措施 观察胎衣排出是否完整,查看排出恶露是否混有胎盘碎块,避免胎衣在子宫内残留;使用高盐高渗溶液对产后母牛进行阴道冲洗,避免细菌感染,预防子宫炎症发生。

1.3 子宫脱出

母牛在产后有时会出现子宫角内翻,如程度较轻一般能自行复原,如子宫角尖端内翻进入阴道母牛就会表现焦躁不安、举尾、频繁努责,努责加剧而继发子宫脱出。

1.3.1 致病因素 产后低血钙、胎儿过大、缺乏运动、助产时过度牵引会造成子宫韧带松弛,会阴部肌肉无力,引起子宫复原障碍。

1.3.2 预防措施 临产前可肌肉注射维丁胶性钙注射液或静脉给予葡萄糖、葡萄糖酸钙制剂,防止产后低血钙;临床母牛应在产房饲养,自由活动,强调自然分娩,助产时要操作正确。

1.4 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为临床上常见产科疾病之一, 若处理不及时常可导致子宫积脓、子宫内膜炎等病症出现。

1.4.1 致病因素 孕期营养不均衡造成产后低血钙症;高温季节的应激引起机体激素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抑制造成母体免疫应答反应功能紊乱,抑制母体机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使胎衣不能及时脱离母体胎盘。

1.4.2 预防措施 产房应避免各种应激,不限制运动以增强肌肉张力;产前对年老体弱及有胎衣不下病史的母牛应保证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矿物质的供应,产后对其立即注射催产素并及时补糖、补钙。

2 产后护理技术要点

2.1 环境因素

对于产房而言,保持干燥清洁、通风良好是必要条件。为了母牛产后的安全,产房必须要做到:放置干燥剂控制舍内湿度;保持良好通风清除有毒气体囤积;定期消毒,及时清除褥草及粪便,减少细菌孳生;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应激发生。

2.2 产后检查

2.3 产后饲养

为了及时恢复消化机能,减少代谢病的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母牛在分娩前采食量的减少以及分娩过程中较多的能量损耗会造成其产后体力透支严重,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以麦麸(2 kg)、食盐(50 g)、红糖(0.5 kg)、碳酸钙(100 g)加温水适量搅拌均匀,产后立即饮食,这种方法不但能增加肠胃蠕动,而且有利于体力恢复,也可根据母牛状况直接补充糖分和电解质,以加快体力恢复。2)产后2 d内的母牛应饲喂易消化的干草,禁喂精饲料及青贮饲料,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引起胃肠功能紊乱。3)产后3 d后可投放少量青贮饲料及精饲料,饲喂量应逐步增加,恢复其胃肠消化功能。4)产后7 d后可达到正常采食量,满足其营养需要。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年10期下93-94,97页,文章原题目《母牛产后管理关键技术》


作者 | 冯亚杰 王二耀 张子敬 滑溜帅

蔺 萍 李文军 徐照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