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爲電影立心,爲生民立命

時逢世界盃,中國足球再次成為了大家吐槽的點。作為一個電影人,對中國電影就像對國足的態度,一樣的恨鐵不成鋼,我們常拿如《摔跤吧爸爸》這樣的作品舉例,除了劇作能力高、演員表演賣力,最為主要的還是生根印度民族當下的女性被壓迫。可見一個電影能夠引起全民的熱捧,必須是在題材和情感上做到普世、真誠、感人。《我不是藥神》這是一個將鏡頭對準病人與中年危機、具有強烈的社會關懷和人文精神的電影。改編自原型故事,在人物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正是這些人物感動了每一個觀眾,著重分析一下人物。

《我不是藥神》為電影立心,為生民立命

程勇,這是個像普通觀眾一樣深陷中年危機的人,上有老臥床不起、下有小無力教育,自己的婚姻失敗、事業無發展,甚至連房租都交不起了。為求生計答應了幫助病友代購藥品,他看到了生命的堅韌感觸到了人性的美好,他開始不計成本的給病友代購藥物。程勇,逞能般的勇敢。看到很多評論說這是《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中國版,我很是不認同。因為男主不是自己患病才由己及人,程勇不是“麥康納” “絕命毒師”這是核心的區別。當他被捕時病友相送,鏡頭轉接之中,看見老呂像是在人群中,已然淚目。

《我不是藥神》為電影立心,為生民立命

幾個人物出場也很驚豔,劇作手法高明,借用文學中的一些方式解釋下。首先最為熟知的就是王熙鳳的“先聲奪人”。譚卓飾演的劉思慧出場方式是“先聲奪人plus”,上一場老呂帶著男主去找病友群主,下一場景先是震耳欲聾的音樂,然後聲色犬馬的場面,觀眾一定以為病友群主是這的“消費者”,殊不知原來是一個因女兒生病流落為脫衣舞的母親,這種預期和現實的迅速轉換,悲從喜中來,此為一絕。第二法:“基調預設+儀式感”。劉牧師的出場是通過上一場的戲氛:“找一位英文好的”,這位人物出現的場景在觀眾腦中一定也有預設。下一場,劉牧師平緩“唸經”般語調的英語出現時,“預期大相徑庭又這樣都可以”製造了笑點,緊接著也得知是白血病人,又多了一種宗教和人生感嘆的意味,悲喜交織,再加聖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語鏡不對稱”拉到高點,此為二絕。黃毛的出場,直接是“動作先行”,硬生生搶了三瓶藥,隨後追打中才得知家世,“自己得了病為不怕連累家人”,混混行為、造型和前史的大相徑庭,一個懂事的孩子,此為三絕。老呂的出場,王傳君極其傳神,表演極其精彩,此為四絕。小人物是觀眾最為感動的。有兩個角色不的不讓我想起了“石頭”中毛手毛腳、不計後果、荷爾蒙催動下的暴力角色、一言不合就開乾的黑皮在《我不是藥神》中挪到了黃毛這一角色中。黑皮在下水道關了幾天偷了麵包在高架橋上一路被追打,黃毛搶了救命藥被兩人以mma格鬥術壓著,都是為了一口飯,尊嚴全無,這是小人物的心酸。跳舞的女性。在傳統人的眼中舞蹈是唯美的,但當這種美成為了性的前奏時,悲從中來。不得不感嘆甯浩和文牧野導演,將余男和譚卓,這兩位文藝片中常用的演員拿出來做舞娘,什麼是好導演就是能激發演員的全能。

《我不是藥神》為電影立心,為生民立命

細節之處如有神。1、三個橘子。老呂第一次見程勇“吃個橘子”,長年累月的病很需要錢已經拖垮了他,但禮節上還是要的。第二次程勇見老呂已是生命垂危之時,他努力撐著笑臉望向一旁,已經無力動手說:吃個橘子。第三次,程勇去拜祭老呂,遺像前擺著橘子,出來後看見黃毛哽咽的吃著橘子。臆測也許是《背影》的橘子梗,但用的精妙。細節處,如神在。2、三次摘口罩。老呂第一次見程勇,摘下了三層口罩,印象極其深刻,造型和表演十分棒,他先是從左邊耳朵上摘下,然後再拉下第二層,緊接著拉下第三層,整個表演惟妙惟肖。第二次出現口罩,是程勇見各個群頭,說每個人都帶著口罩怎麼相信你們,思慧說:這是有菌環境他們不方便。人和人之間減少了隔閡,這種託付生命的感覺。第三次,程勇被抓,十里長街送總理般,病友站立在兩旁,拉下口罩,以致敬。3、三次吃飯。電影一開始老呂的父親癱瘓在床,護工餵飯喂的滿臉都是,真心酸,舊病床頭無“親人”吶。第二次,散夥飯。吃著火鍋聊散夥,很具有形式感。第三次,老呂的老婆一看就是無酒場經驗的,為致謝程勇一口猛,這種人情的表述,如這濃酒,激烈。4、兩個老人。王硯輝飾演的賣假藥,請一位老人說自己用藥後的感觸,對方為老不尊一頓好說,甚是悲哀。第二位老人是被抓到警察局後請願般的說不要抓了,“誰家還沒個病人”,這整段淚點十足。5、一次下跪。老呂的老婆來懇請程勇幫忙,程勇在接待投資人,安排投資人的車在自己車後面,他前面帶路,老呂老婆找來,跪在了程勇面前,後面投資人的車想起了鳴笛,這種製造“心煩意亂”、人物悽苦、“時間壓力”整個感覺都出來了,我一直記著。車後視鏡拉回了老爹那個鏡頭也是心酸不已。

《我不是藥神》為電影立心,為生民立命

拋開電影的感動,我最大感觸是主創人員真是電影水平之高,社會人文關懷之切,以及商業之成功,都是中國電影的驕傲。從電影是“意識形態”角度來說,從陳可辛《中國合夥人》暗喻中國夢高於美國夢,《親愛的》與公安部打拐唱和,到《我不是藥神》生逢國家力推避免“因病返貧”的時機。這樣的作品,這樣的識世識時,是我個人最讚歎的。從產業角度,這部電影讓我們從業者驕傲、激烈!從觀眾角度,看到了溫情、感動,看到了生命的珍貴和人性的光輝,已然足以。“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說:我做電影的信條是“真誠 動人 希望”。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全部做到了,導演理念、人文關懷都做到了國產電影的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