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故事的開始,源於一個問題。

如果給你一個億,你會怎麼辦?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她的回答是,五千萬買車買房周遊世界,剩下的五千萬,做公益。

但是下一句話她就說,這所謂的“一個億”不過是場意淫,她是一個高中生,她什麼都沒有。

她,就是楊皓文。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對很多人來說,公益是個看著眼熟但其實並不知道內情的詞。

比如,現在我來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公益是什麼?”

有的說,“公益?就是明星們拿出好多好多錢做什麼基金會唄。”

有的說,“也不知道他們所謂的公益是真做還是假做,有錢人的把戲!”

有的說,“好像…..和我沒什麼關係,沒了解過。”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可是楊皓文說,

“公益不是單方面的給予,而是雙向的選擇。”

“一無所有的高中生,也能做公益。”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皓文在做的公益項目,來自她所在的公益社團“童莘社”,她說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寓意著“莘莘學子們與孩子們”。她們的項目名字則更加好聽,流星,琉彩,留聲。這是三個不同的項目。最有意思的就是“留聲”,它將皓文所說的“雙向給予”表現得淋漓盡致。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皓文他們走進山區,與那裡的孩子們一起玩耍,交流,並給孩子們帶去了很多書籍,孩子們開心極了,於是志願者們將孩子們讀書的聲音留下來,皓文說,有個孩子拽著她的衣角對她說,“姐姐姐姐,我今天的課文學的好極了,今天讓我來錄吧!”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而收穫遠遠不止這份感動。因為孩子們的聲音被錄下來後送給了盲童孩子們,看不見這個世界的孩子們收穫了來自遙遠大山的新的光明。就這樣,原本的公益受助者變成了新的公益參與者,只因一份愛的橋樑。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皓文還走進自閉症孩子的家庭,帶給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溫暖,他們將這種公益行為稱作“喘息式服務”,因為自閉症孩子必須時時看護,而這個行動可以讓自閉症孩子的家長有喘息、休息的機會。這個公益項目就是另一個詩意名字的由來——“流星”。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的確,他們沒有很多很多的錢,沒有很高很高的社會地位,但他們依然在做公益,因為他們有一顆赤子之心,而這,已經足夠了。

皓文的故事也讓我們不由得想起另一個故事。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他沒有收入,沒有存款,沒有汽車,沒有房子,沒有老婆孩子,甚至沒有興趣愛好;但很多媒體稱他為“當代英雄”,甚至“聖人布洛克”。25年來,他已經在全球10 多個國家,為40多萬窮人免費看病,提供醫療服務的價值達4000多萬美元。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斯坦.布洛克:史上最窮慈善家。

這位74歲的英國老漢,是一個絕對的赤貧者。他住在用1美元租來的一所廢棄校舍,睡在地板上,只鋪著一塊墊子,吃的基本是素食。他用一根澆草坪的橡膠水管在院子裡洗澡,冬天照樣沖涼,只是換到了室內。他的唯一伴侶,是一隻12年前被他收留、現已失明的流浪犬。狗和他吃的東西一樣,都是別人送的。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但就是這麼一個“窮光蛋”,卻被諸多媒體稱做“當代英雄”: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更將他尊為

“聖人布洛克”;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比喻說,他為醫保危機深重的美國“扔出了一根救命繩索”。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於是我們發現

善良總是相似

而公益與愛卻各有不同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皓文說:“如果不在一無所有的時候學會給予和分享,那等我們什麼都有的時候,就會忘記分享吧。”

當這個閃閃發光的姑娘站在臺上對自己的“公益事業”侃侃而談時,我們都知道她是一個高中生,也都明白了,她並不是一無所有。

手握一個億,高中生這樣做公益

不要讓公益等太久,因為等我們擁有了財富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也許我們已經失去了可以給予的勇氣和愛心。

不在心裡播種愛的善根,就會長出野蠻的荒草。

如果沒有一個億,你還要做公益嗎?

告訴我,你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