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嗎?那個給自行車上牌 砸鋼印的年代

文:華德陽

你還記得嗎?有段時間騎自行車也需要“駕照”。

你還記得嗎?即使騎的是自家的自行車,如果沒有被“上牌”或被“砸鋼印”,走在路上也是提心吊膽的。

你還記得嗎?那個給自行車上牌 砸鋼印的年代

聽起來荒唐,但經歷過這種事的人,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

上世紀九十年代,自行車還是主要交通工具,那時候的自行車猶如現在的手機,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於是有人盯上了這門生意——砸鋼印。

這鋼印不是白砸的,大概需要2塊錢、5塊錢甚至10塊錢不等,這就看手拿鋼印的這人的“黑心”程度,如果他看你老實巴交又有急事要辦,可能就“心狠手辣”,一錘下去,“生米煮成熟飯”,不交錢別想走。當然,也有“人性化”的,可以討價還價。

手裡有自行車牌的人能砸鋼印的人,大概是鄉里或縣裡的某個執法部門,反正老百姓也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也可能是某個有點權勢人的二舅或三大爺,或者就是這個有權勢人的對脊骨,甚至是他的老丈人也不可知,這是個肥差,一個鍍金的鐵牌牌就5塊錢!用農村的一句大白話就是——“真坑爹”!那時一塊多錢就能吃包子喝粥吃油條啃燒餅,兩塊錢可以吃飽喝足,何況5塊錢呢?

你還記得嗎?那個給自行車上牌 砸鋼印的年代

在去集或縣城的主要大路上,某處拐角或樹林子裡,猛地竄出幾個戴紅袖章的漢子,一把把你從自行車上拽下來,這人不是土匪也不是強盜,而是要給你的自行車辦“身份證”的人。

你若不同意,他便說你的自行車來歷不明,揚言扣留;你若說自行車牌牌忘在家裡,那也不行,“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你只好花錢免災,否則這幾個二愣子不會輕易放你走的。

記得上高中時,某個冬天的星期一,走到大王莊鐵道時,需要上坡,自然騎得慢,剛到坡頂,竄出幾個黑衣人,把我攔下,說要給自行車砸鋼印。我說我是學生,沒錢,其中一個人說,“回家去拿”。後來正好遇到一個同學,那負責砸鋼印的就是他們村裡的,我才得以通過,現在想想那些人真黑,過去的強盜還不搶讀書之人,現在連學生都不放過,真實強盜不如。

於是乎,那些被咋過鋼印的自行車,成了村裡的萬能自行車,需要進城辦事的,為安全起見,少不得去借;後來村裡也開始發自行車牌牌,一家一個,但是不管用,砸鋼印的只認鋼印不認牌牌;認牌牌的見你沒鋼印仍然要砸鋼印,牌牌上的編號和鋼印不一致還不行,於是牌牌成了雞肋,丟不得卻也用不上。

唯一令人滿意的是,當初給自行車砸鋼印的人現在多數已不在人世!不知陰曹地府裡是否也有自行車,他們大概要失業了吧。

你還記得嗎?那個給自行車上牌 砸鋼印的年代

後來,來百姓生活好了,開始騎摩托車了;於是不查自行車了,開始查摩托車;老百姓生活條件又好了,騎上電瓶車了,又開始查電瓶車了……不知若干年後,會不會查高鐵或飛機,如果老百姓有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