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這麼來的 太無恥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話在今天簡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金庸在《神鵰俠侶》中的人物李莫愁常常會引用此話來表達自己為情所困的複雜心情,故而這句話流傳了開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這麼來的 太無恥了!

但是你知道這句話真正當時作者創作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故事背景呢?

這句話取自於金時期的文學家元好問所創作的《摸魚兒·雁丘詞》。那是詩人正值豆蔻年華的時候趕考,在應試途中走在了幷州一代。偶遇一位捕雁者,這位捕雁者告訴元好問,自己捕殺了在空中翱翔的一隻大雁後,另一隻大雁竟然一頭栽下地來,為自己的愛人殉情。剛剛16歲的元好問也是情感飽滿之際,就索性購買了這兩隻大雁,並把它們合葬在了汾水畔。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這麼來的 太無恥了!

歷史上的創作背景總是美好的,其實故事還有另外一個解釋。據金代幷州民間《趣事怪談》記載,當地有一個遊手好閒的獵戶,在同行手裡花低價購買一些大雁。在鄉鎮外地人密集過往的必經路口兜售傳奇故事,”大雁殉情”便是其慣用的一個伎倆。那這個獵戶為什麼這麼幹呢?可以說他的思維確實很超前,就是把這些死了的獵物給它們賦予故事,以求賣得更高的價位。當時年紀輕輕的元好問情感正是飽滿之際,當然很容易相信這樣悽美的愛情故事。可是如果他知道這對殉情的大雁其實只是獵戶一種營銷手段而已,會不會充滿詫異和感傷?畢竟他合葬兩個大雁的“雁丘”小陵墓有一段時間還成了少男少女爭先恐後一睹風采的熱門景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這麼來的 太無恥了!

不過不管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和出發點是什麼,到底還是給後人留下了追古思今的想象空間,更給後代善男信女帶來了情感有效的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